多年以后,每次想到月夜茅沙滩上的那片坟头,和坟头上的那袭白影,仍是心有余悸,头皮发麻......
大沙河,不知何时潜进了游子的心底,化作一汪温柔,丝丝缕缕,涓涓滴滴,化作能量,化作勇气。
1、瞎吧浮
那时农村电影露天放映 ,七八十年代多为政策电影,国家为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免费送影到村,后来随着大家生活条件改善,渐渐有了喜事请的电影(也有喜喪请电影的情况,这类丧事多为高寿者无明显疾患之自然老死,如瓜熟蒂落,终成正果,可喜可贺)。
小时候文化生活贫乏,特别喜欢看电影,尤其喜欢战争片、反特片和武侠片,老电影中这类片子出的经典也多,象南征北战、405谋杀案、黑三角、保密局的枪声、神秘的大佛,还有晚一些的少林寺、太极拳等;那时不喜欢言情片、古装片和生活片,象喜盈门、咱们的牛百岁、红楼梦、庐山恋、知音之类现在看很优秀的电影,看一会就恹恹欲睡。可放映员为了维持场上人气,一晚放两部电影, 总是把好电影放到后面(一般讲,相较生活片爱情片,大人也更喜欢反特、武侠或战争片)。

仲星火演的,人已过世
《城南旧事》情节
连环《画珊瑚岛上的死光》之一页
记忆最深刻的是去董井村看电影那次。家往南距董井有六里多路,途中依次经过大沙河、茅沙滩、董井村南的一条小河。其中茅沙滩最为紧张,说是夜里闹鬼的去处。这沙滩是沙河南面高坡下去后的一片广袤平坦的沙地荒滩,上面茅草灌木丛生,坟头随处可见,一条南北小路从沙滩中穿过,直通董井村,不少坟头就在路边。
得到消息说董井有电影,那天傍晚上便跟着村里稍大些的另两小伙伴去看,当晚演的什么现在记不起了,第一场不好看,坐在一处土堆上睡着了,中间从土堆上滚落一次,爬起来挨着土堆接着睡 ,等醒来时第二场已经结束了(应该也不好看),才发现放电影的打谷场上只剩下几个人,同来的伙伴早已没了踪影,我靠!
我瞬间紧张起来,这都半夜了,一个人要赶六里路,还要经过茅沙滩那鬼地方!
也不多想,我撒丫子就朝着回家的路开跑,两耳边风声嗖嗖直响,出庄,过桥,要多快有多快,不一会到了茅沙难,心一横,冲了进去。跑着跑着,眼前一幕,让我头冒凉气,发丝直竖。
皎洁的月光下 ,前面路东侧几米远的一处坟头上,直立着一袭白衣身影!
老子虽然正在接受小学教育,学过鲁迅踢鬼,有着朴素的无鬼神论思想萌芽,但此时此地此景,真他妈吓人!
杨贵妃墓
这路还是要过的!我眼一闭,心一横,脚下象装了风火轮,比刚才不知又快了多少,冲了过去,一气跑出了茅沙滩,跑到大沙河边,一股熟悉的温暖瞬间涌遍全身,我停了下来。
河边灯光点点,是夜里抓鳝鱼等打野的人在忙碌。
回到家把路上经历告诉家人,爸爸说,坟头上那白衣人是庄上人,外号瞎吧浮(浮是那人小名,五十多岁了。瞎吧为方言,指做事龌龊下流之意),早年丧偶,勾引邻村有夫之妇,最终把人拆散,跟自己成家生子,后不被家里人包容,便一个人住进了茅沙滩,恶习不改,常在夜里爬坟头装扮吓人。爸爸要找他算账,被母亲和我拦住了。论辈分我要称呼他爷爷。
2、醉鱼
寒露过后,农忙结束,闲来无事,有庄户人便开始在沙河里醉鱼,其方法是用麸皮拌酒,泡上几日,再撒入大沙河,鱼吃了便会在水面侧身浮游,失去方向感,最终会游到岸边,侧身贴着河岸,只尾巴偶尔动一下,呈沉醉状。
每到这时节,我有空便在河里转,总能拣到不少大草鱼,有时能拣到鲤鱼,都是活的。多年后想到这事,仍佩服庄户人家的聪明。
印象较深的一次,一个阴天,较幸运地拣到了一条鲤鱼,四斤三两,用杂草穿了鳃甲好不容易拎到村口,顶头遇到瞎吧浮,老头子仍不忘玩笑 ,装模作样地拦住我,说:“我养的鱼!”
这老不死的,没正经。
到家后,有邻庄的人也来看这条鱼。几位老年人说,光腚孩逮住这么大的鲤鱼,准能娶个漂亮媳妇!
对这话,我从小就深信不疑。[我想静静][祈祷]
武侠
大沙河湿地
大沙河
黑白WC,有些可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