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营养网(lcyycc)
作者介绍

杨剑桥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营养中心副主任,营养医师、中药药师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运用食疗学、营养学方法,调理各种偏颇体质状态和亚健康状态,例如:怕冷、倦怠、便秘、超重/肥胖、孕前调理、产后调理等。
门诊地点: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营养门诊726室。
处暑来临,天地肃杀,争秋夺暑,推荐膳食百合鸭
今日推荐心语:
『 处 暑 』
处
去也
暑气至此而止矣
又有
斗指戊为处暑
暑将退
伏而潜处
故名也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
秋季的第二个节气
今日处暑
图片来源:https://www.pexels.com/photo/beautiful-bloom-blooming-blossom-208251/
处暑·三候
一候 鹰乃祭鸟|指此时的大地,五谷丰登,可供鹰捕食的鸟类等动物数量很多。鹰把捕到的猎物摆放在地上慢慢享用,如同陈列祭祀。鹰是猛禽,此季捕食,也是为了“贴秋膘”, 为秋冬准备。
二候 天地始肃|指此时暑气已止,自然界一派肃杀景象。古时有“秋决”的说法,即是为了顺应天地的肃杀之气而行刑。《吕氏春秋》上说:“天地始肃不可以赢。”
三候 禾乃登|指此时黍、稷、稻、粱类农作物已经成熟。“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植物已经进入成熟结果阶段。
(候,即我国农历把一年分为四个季节、二十四个节气和七十二侯。五日为一侯,三侯为一气,六气为一时,四时为一年。)
处暑·食养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此养收之道也。”
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处暑之后的作物需要大量地补水。此时天人一理,人也需要应处暑“争秋夺暑”的节气特点找到适宜的食养方法。
秋风起,胃口开,忌盲目抢秋膘。
立秋以后,人体气血逐渐收敛,表现为呼吸、心跳慢一些,新陈代谢减缓,此时若大快朵颐,易伤食伤脾。清·陈当务《证治要义》有“欲养其脾,先调五味,不可太饱,又不可太饥。”《经》曰:“忧思抑郁则伤脾。此脏喜燥恶湿,喜温恶寒。凡起居动作、一切不洁之食及焦虑困苦之事,皆不可犯,则脾气养矣。”此时饮食应徐徐图之,清淡饮食,合理营养,少食辛辣烧烤之品。
滋阴润燥,以防燥邪入侵,出现皮肤干燥、肺燥咳嗽、痔疮发病等症。
处暑节气,热气减退,寒气渐至,空气清劲肃杀,秋燥弥漫,有“一场秋雨一场凉”之说。此时食养重点是预防“秋燥”。
食养不当极易出现以下症状:
1.皮肤干裂起皮。应秋季的阳气潜降特点,人体气血津液内收内敛,体表气血津液不足,若缺少津液滋润皮肤,则容易出现皮肤干裂起皮症状。
2.秋燥咳嗽。秋气与肺相通应,肺阴不足之人容易肺失去宣降而发病,表现为咳嗽少痰,痰少而黏难咯,甚则痰中带血。
3.痔疮发病。肺与大肠相表里,痔是人体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秋季干燥少津,容易导致痔疮发病。
除上诉症状以外,鼻腔干燥、口燥咽干等症状均是在提示需要注意滋阴润燥,预防燥邪入侵,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黄瓜、西红柿、冬瓜、百合、梨等。
秋意渐浓,注意调畅情志,清热安神。
再过一周就进入9月份了,秋意越来越明显,树也开始落叶了,大自然逐渐出现一片肃杀的景象,此时人们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又,人体阴液不足, 当心肾阴虚之时, 容易出现失眠(不寐)症。在饮食上也可以注意多搭配一些清热安神之品,配合运动、中医进行养生,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等。
推荐膳食:百合鸭
图片来源:https://www.pexels.com/photo/chicken-soup-dish-2532442/
1. 材料准备
主要食材:老母鸭1只,姜、盐等调味品适量。食药两用材料:百合干制15g或鲜品35g,芡实30g。
2. 制作方法
⑴ 将处理好的鸭子洗净、切块;百合、芡实洗净,备用;
⑵ 鸭子汆水捞出,再将清水煮沸,倒入炖盅,放入姜、少量食盐等;
⑶ 隔水炖约两小时,至鸭汤成乳白色,加适量食盐调味即可;
膳食点评
鸭肉味甘微寒,可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还兼具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止咳息惊等功效,老母鸭补虚滋阴效果更好。百合味甘微苦,有补益心肺、清心安神之用。以百合炖鸭,可滋阴润肺、清心安神,尤其适宜处暑节气食用。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2019.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