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晚,万众期待的
CCTV《国家宝藏·展演季》正式开播
首期节目
就以“少年十八岁”为主题
讲述国宝背后的青春故事
创演者周深倾情献唱
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国宝
“昭陵六骏”石刻
创演歌曲《威凤吟》
歌曲上线后受到了成千上万网友的点赞

一曲《威凤吟》,大气的曲风让人梦回大唐,用歌声诠释了当时18岁的李世民与六匹骏马征战沙场的历史往事。
“冰凉青石辉映时光,诉说着千年前滚烫。”
开门即是灯火通明的长安
转身即见昭陵六骏
“一梦长安,一梦戎马,犹似威风,穿云而下。”
舞台运用XR舞美技术配合音乐带听众穿越千年
感受巍巍大唐的时代壮阔
国宝昭陵六骏的背后
是“褐裘而来的太原公子”李世民
是二十四岁平定天下后写下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的年轻人
和陪伴自己征战疆场的六匹战马
一起冲锋陷阵的青春时光
以军功立国,以战马终生。在创演者周深深情献唱的《威凤吟》中,让我们一起了解那个鲜衣怒马的李世民和陪驰骋沙场的昭陵六骏。
昭陵六骏是位于陕西礼泉唐太宗
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
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
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唐贞观十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开国战争中曾骑过的六匹战马,令画家阎立本先画出六骏的图形,再由雕刻工艺家阎立德依形复制刻于石上,由当时的大书法家欧阳询将唐太宗亲自书写的赞美诗书刻在原石上角,刻成后放置在昭陵北麓的祭坛之内。
“六骏”原型,是唐太宗李世民在618年至622年五年间转战南北时所乘过的六匹战马,它们都曾伴随李世民在战场上纵横驰骋。白居易诗中曾云:“太宗旨在振王业,王业艰辛告子孙”,为了告诫子孙创业的艰辛,同时也对与他相依为命的六匹骏马的怀念,李世民在贞观十年(636年)兴建昭陵时下诏,将“朕所乘戎马,济朕于难者,刊名镌为真形,置之左右。”
遗憾的是,昭陵六骏石刻中的“飒露紫”“拳毛騧”二骏于1914年流失国外,现藏于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其余四骏现陈列于西安碑林博物馆。鲁迅先生将六骏誉之为“前无古人”的杰作。
李世民用疆场上的一场场胜利为自己铺就了走向皇位的阶梯。胯下的战马是他最可信赖的战友,士为知己者死,战死沙场是宝马良驹最好的归宿。
有研究者认为,李世民的战马伤亡率如此之高,和他改进对骑兵的使用相关。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对骑兵乘马的保护受到空前重视,马铠开始得到发展,其结果是装备马铠的重装骑兵迅速扩大,成为军队主力,数量以万计,当时把人、马均着铠甲的重装骑兵称为“甲骑具装”。然而,却牺牲了骑兵轻捷灵活的优势。
“昭陵六骏”无一披甲,这正是李世民发挥骑兵机动性、灵活性的证明。自李世民的骑兵威震天下之后,重装骑兵逐渐衰落,马不着甲的轻骑兵成为主流。
西安碑林博物馆的
国宝自然不止昭陵六骏石刻
19组国宝,天下闻名
在这里你可找到春晚钟声的来源
可以看见1600年前,匈奴留下的最后痕迹
见证中国最伟大的唐代教科书
......
碑石有灵,翰墨隽永
一碑成林孝经始,千石汇聚方成林。
碑林博物馆向后人展示的是文化、是艺术
传承的是历史、是情怀
欢迎大家在疫情过后打卡碑林博物馆
千年古都,遇见碑林,邂逅国家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