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吴晓波、罗振宇、樊登之后,为什么是刘润?

作者:程彦文

#知识IP

吴晓波、罗振宇、樊登之后,为什么是刘润?这二十年来,通过互联网快速崛起的知识类IP里,这四个人应该算是顶流,原本刘润还不能和前面三位相提并论,但是勤奋耕耘了5年之后,刘润也开始成为一个现象级的知识类IP。那为什么会是刘润呢?

吴晓波、罗振宇、樊登之后,为什么是刘润?

细心思考一下四个人的发展时间,我发现跟故事的演化逻辑有一点相似之处。吴晓波是这四个人里面成名最早的,凭着《大败局》《激荡三十年》打开局面,但那时的吴晓波跟普通作家并没有太多区别,人们记住的是书名,而不是吴晓波这个人。真正让吴晓波快速崛起的,是微信公众号的红利,吴晓波频道上线之后快速圈了一波85后90后大学生粉丝。这些大学生都刚刚步入职场,需要属于他们自己的导师,与60后70后学习的陈安之、刘一秒不同,吴晓波显然更符合这帮大学生的胃口。

而吴晓波最出色的能力,就是把商业案例故事化,结合记者和文史演绎的能力,把一个个高大上的企业案例,写成一出出动人心魄的故事,吴晓波可以说是捉住了文字输出风口的尾巴,如果再晚个十年在短视频时期,吴晓波绝无可能取得这么大的名气。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吴晓波的语言表达能力太过一般,我很早的时候就听过吴晓波的线下课程,感觉讲课能力和声音质量都非常普通。

吴晓波、罗振宇、樊登之后,为什么是刘润?

而播音出身的罗振宇相反,罗振宇的语言表达能力简直不要太强大,凭借着优秀的声音,罗振宇在喜马拉雅和优酷相继推出节目,收获到了听众的一致好评。而罗振宇的粉丝群体和吴晓波的粉丝群体,其实是同一波人。只不过服务形式不同,一个通过文字服务,一个通过声音服务。就像新东方做英语,学而思就做大语文,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罗振宇除了优秀的声音之后,还有一套独特的讲故事手法,就是制造落差。但凡我们心目中大奸大恶之徒,故事开头都已善良温恭的形象讲起,但凡我们心目中的英雄,故事开头都已平庸愚笨开头,因为罗振宇知道,只有制造落差,才能赚足眼球。一条河流经过平原,就是一条普通的河流,人们不会多看它一眼。一条河流经过悬崖,就会变成瀑布,人们就会仰望观止。

吴晓波、罗振宇、樊登之后,为什么是刘润?

樊登崛起的时间和罗振宇相似,两人的核心能力其实也很相似,都具备很好的声音条件,都是以拆书讲书为主,都在喜马拉雅取得实验田的成功。然后相继转换平台,樊登直接推出自主平台,罗振宇在优酷过渡一段时间后也推出了得到。

但是两人的粉丝群体差异很大,吴晓波靠输出国内的商业案例闻名,罗振宇把精彩的历史故事重新演绎了一遍,两个好的赛道都被占了。樊登只能独辟蹊径,讲国外的积极心理学和亲子教育,所以樊登的受众群体就锁定了职场妈妈为主。想要影响这波人,最核心的能力就是共情,所以樊登具备很强的共情能力。

吴晓波、罗振宇、樊登之后,为什么是刘润?

而刘润与樊登相反,樊登你讲共情,我就讲逻辑。你讲给职场妈妈听,我就讲给职场爸爸听。因为带着微软的光环,刘润很容易就被商业+理工男所接纳。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刘润在商业领域的功底并不见得多么浑厚,其实也就经过不到十年的沉淀,但是刘润在极短的时间里面,就创建出属于自己的模型。

一个商业案例,刘润会在第一时间建立逻辑关系然后再模块化输出,这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编程思维。所以你在看刘润的文章时,就会觉得逻辑很清晰,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一目了然,让理工男愿意坐下来听听商业是怎么回事。

结合四个人的风格,我们初步可以总结,关于好故事非常重要的四个要素,分别是故事演绎+故事落差+故事共情+故事逻辑。(我是程彦文,和你分享我的学习思考心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