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在世,不过短短几十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有些人活着,身体虽然醒着,但人生却处于一种沉睡的状态,整天浑浑噩噩,不知为何而活,导致经常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积小错成大恨,从而抱憾余生。
一个活得通透的人,会有这4次觉醒。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一、做事要顺应天时</h1>
黄石公在《素书》中说:
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意思是说,当条件不合时宜的时候,能默守正道,甘于蛰伏,等待时机的到来。一旦时机到来,就要有所行动,这样便能建功立业,位极人臣。如果所遇非时,也不过淡泊以终而已。
人生的第一次觉醒:顺应天时,静待花开。
姜子牙半生寒微,70岁了还一事无成,闲居在家。妻子马氏看不下去,嫌他没出息,家里那么穷,还天天出去钓鱼。
姜子牙劝她说,我是一匹千里马,只是暂时没遇到伯乐。别急,总有一天会让你过上锦衣玉食的日子的。
马氏哪里肯听,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姜子牙。姜子牙见劝说无益,只好随她去了。
后来,姜子牙遇到文王,位极人臣,出将入相,马氏听说之后羞愤难当,追悔莫及,三尺白绫,了结残生。
如果将个人能力比作船只,那么时机就像顺流之水,顺水推舟,方能行进无阻。时运不济时,能静心修养,时来运转时,能顺势而行,不辜负每一个一飞冲天的机会。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古往今来,哪一个大人物不是在自身德才兼备、更懂得依时而动之后,才得到的圆满局面呢?
孟子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因势利导,把握时机,才能塑造人生的丰功伟业。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06">二、保持健康与热爱</h1>
万事万物皆有其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方能如庄子所说,“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万万不能自恃身强体壮,就无视一切规律,那么宇宙最强大的力量,一定会带给你惩罚。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这个道理。
人生的第二次觉醒:身体健康,热爱自然。
现代人把简单的生活复杂化了,夏天拉着厚厚的窗帘,躲在温度很低的空调屋里;冬天暖气开得足足的,不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为何物;锻炼,就是坐几十层电梯,到健身房去跑步;吃饭,就是胡吃海塞,再花钱去辟谷。长此以往,身体怎么能健康?
如果你的心灵长期在喧嚣的都市里蒙尘,自然看不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体会不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悠然,融入不了“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境界。
当整个世界都在用加法的时候,健康是需要用减法的,剪掉繁复,返璞归真,热爱自然,保持天真,那么这些古诗文中所描绘的一切,自然会来到你身边。
嵇康说,“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一个人,天人合一、大道至简的时候,就会“仰观天地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07">三、陪伴父母要及时</h1>
龙应台在《目送》一文中说,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小时候,我们目送父母去上班,再大些,父母目送我们去上学,而现在,父母目送着我们背井离乡。在父母看不到的地方,我们迅速成长,父母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慢慢变老.......
高亚麟在《我家那闺女》里说过一句很扎心的话:
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初闻不明其意,细思深感悲凉。
人生的第三次觉醒:陪伴父母要及时。
古代有个孝子叫韩伯俞。在他犯错时,母亲总是严厉教导,有时还会动手打他。
待他长大成人之后,母亲的教训依然如故。有一次母亲打他,他突然放声大哭。
母亲很惊讶,问他为何而哭。韩伯俞回答说:“从小到大,母亲打我,我都觉得很痛。但是今天母亲打我,我却不觉得痛了。这说明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差,我奉养母亲的时间越来越短了。想到这里,我不禁悲从中来。”
毕淑敏曾写过: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有一天,当你回到家里,叫一声爸妈,空荡荡的房间里再无人回应。那时才感受到:有人唠叨,有人烦我们,在我们做错事时有人打骂我们,是多大的福气啊。
如果你曾经在ICU前彻夜守候过,如果你曾经参加过亲人的葬礼,如果你曾经在灾难中感受过生命的脆弱,你就能深刻地体会到父母和家的全部意义。
别爱得太迟,趁还来得及,为父母做点什么吧。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0">四、自己对自己负责</h1>
古人云:人言未必犹尽,听话只听三分。
别人的话未必完全正确,我们要懂得分辨。就算别人说得再有道理,真正能为你负责的,只有你自己。
猫跟狗说,你不用把老虎太当回事儿,它无非就是比我个儿大点。结果老虎来了,猫很从容地爬上了树,狗被老虎饱餐了一顿。
游泳健将跟游泳新手说,我昨天发现了一个野湖,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咱们一起去游吧?下水之后,游泳健将游得酣畅淋漓,游泳新手差点溺水而亡。
牧羊人悠然自得地躺在草原上,和前来砍柴的樵夫从早聊到晚,然后赶着吃饱的羊群开开心心地回家了。樵夫却发现今天一无所获,只得回家挨饿受冻。
人生的第四次觉醒:别人的话,听听就好。
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一文中说,
不要听到不中听的话,就如临大敌,而是要仔细思考对方那么说的原因,体察对方的心情。
对眼前的事情钝感一点,不要什么都往心里去。
不为琐事动摇的钝感,才是人们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基本才能。
深以为然。人生就是一边经历,一边领悟,一边感受,一边懂得。别人说的话,随便听一听,你有权选择yes or no。
自己心中有海,不必着急赶浪潮。
听从己心,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