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客车行驶途中,驾驶员一旦出现疲劳驾驶现象,车载监控设备就会发出语音提醒。如果出现抽烟、拨打电话等危险动作,系统还会直接通知相关企业负责人和安全员,通过多种方式向驾驶员发出警告。

在上海交通管理部门指导下,“上海市交通运输第三方安全监测平台”自2014年起对上海重点营运车辆进行实时监测。近7年来,平台监测范围不断扩大,监测指标也由最初的车辆GPS监控升级到智能视频监控。眼下,平台正通过24小时全年无休的“监督”,确保全市2.1万辆“两客一危”运输车辆、16.4万辆重型货运车辆以及超1.2万辆土方车、搅拌车安全行驶。
据平台建设运营方上海环亚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嵇溢生介绍,平台运行以来上海重点营运车辆报警总数下降90%,事故减少50%。“在督促运输企业落实监控主体责任、为管理部门精准执法提供数据支持的同时,平台也通过消除事故隐患,从源头上降低了交通事故发生率和保险赔付率。”嵇溢生说。
这个第三方平台是保险中介机构“科技化”的一个缩影。记者在近日上海银保监局指导、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及上海市保险学会主办的媒体调研活动中发现,在上海,越来越多的保险中介机构正积极探索科技创新促进自身转型,为保险行业和社会管理赋能。
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保险科技发展如火如荼的当下,保险中介企业纷纷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从渠道、产品、服务、风控等方面着手打通保险价值链和风险管理各环节,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减少人工成本、提升用户体验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并在服务民生保障和城市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作者:上海电台记者俞承璋
编辑:卞晓晓
责任编辑:包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