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北京同仁堂”到济南开成了“宏济堂”

“北京同仁堂”到济南开成了“宏济堂”

北京同仁堂,是闻名全世界的中药老字号,是目前全国中药行业最著名的高科技企业之一。但很少有人知道山东济南也有家中医药企业,它与北京同仁堂同宗同源,其性质完全属于“北京同仁堂”。只是为了与北京同仁堂区别而叫“宏济堂”。

其创始人是乐镜宇先生。

“北京同仁堂”到济南开成了“宏济堂”

乐镜宇是北京同仁堂店主乐朴斋的第三房侄子,很有些个性。与其他已继承伯父大业的堂兄弟不同,他不愿意开店,使乐朴斋非常失望。无奈,乐老先生出巨资给他“买”了一个山东候补道的位置。于是,乐镜宇在1902年自京来济南候补。时任山东巡府的杨士骧对乐镜宇十分赏识,便于1904年拔官银2000两交其筹办山东官药局并担任总办。1907年,杨士骧因成立官药局违犯清朝律例被参,后被调离山东。乐镜宇将官银2000两缴还后,取得药局承受权,遂创办宏济堂。

“北京同仁堂”到济南开成了“宏济堂”

解放前,宏济堂与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齐名,号称江北三大名堂,实乃同出一门的乐氏家族企业。

“北京同仁堂”到济南开成了“宏济堂”

1909年,他在济南西关东流水街开办宏济堂阿胶厂,将原来三昼夜熬制延长为九昼夜精炼,清除了阿胶原有的腥臭味,所产阿胶清香甜润,阿胶也成了宏济堂的名品。

“北京同仁堂”到济南开成了“宏济堂”

当时生产的阿胶为“福、禄、寿、财、喜”五字胶和精研、墨锭、极品、亮十六块、亮三十二块、黑十六块、黑三十二块等不同型号共12种,年产阿胶5000公斤。

“北京同仁堂”到济南开成了“宏济堂”

1915年,宏济堂阿胶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其产品在中国畅销(当时,各种中药店均由其供货,甚至同仁堂也不例外,可谓行业之冠)的同时,还远销南洋、日本。传闻日伪时期,在济南万紫巷居住的一个日本人,曾从宏济堂购买大量阿胶到日本,得到了日本海关特许进口,其他中成药则不许进口。到1934年,宏济堂产品销量已是北京同仁堂的三分之二,成为乐家的重要财源。有文史资料记载,抗战前每斤阿胶售价二十四元,而当时的面粉才六、七元一袋。

“北京同仁堂”到济南开成了“宏济堂”

解放后实行公私合营,政府提出产品归口,中药归中药,西药归西药,宏济堂药品被分流。1957年,宏济堂阿胶分到济南平阴和聊城东阿,生产阿胶的人员和设备从宏济堂搬到了东阿。

“北京同仁堂”到济南开成了“宏济堂”

著名的东阿阿胶品牌,就是源于济南宏济堂。现属于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拥有中成药、保健品、生物药等产业门类,系全国最大的阿胶系列产品生产企业,产品远销欧美及东南亚各国。

为达到西药归口,宏济堂的输液针剂车间分到了济南药厂并成立了三车间,即永宁制药厂;生物制药分到了济南卫生局实验药厂和生物药厂。人员、设备和技术因此大量分流——现在齐鲁制药厂里还有宏济堂的员工和设备。

“北京同仁堂”到济南开成了“宏济堂”

宏济堂历经宏济制药厂、济南人民制药厂、山东济南中药厂等变革,1999年由山东济南中药厂改制为济南宏济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10月按照“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与力诺集团进行整合,成为力诺集团的核心企业。为济南市40家利税大户之一,现在的济南宏济堂中医药文化产业园属于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首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内有GMP生产车间,主要生产设备、仪器进口于德、美、意等国家,实现自动化生产制造,并逐步智能化装备升级。设施先进的理化实验室。依托现代化中药研究院,成为山东省制药行业具有三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的企业。其中国家一类新药麝香酮,就是“宏济堂”生产的。该生产项目设备先进,技术领先先,为亚洲最大、中国唯一的麝香酮生产基地。

“北京同仁堂”到济南开成了“宏济堂”

我们期待宏济堂把中医文化推向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