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同仁堂,是聞名全世界的中藥老字号,是目前全國中藥行業最著名的高科技企業之一。但很少有人知道山東濟南也有家中醫藥企業,它與北京同仁堂同宗同源,其性質完全屬于“北京同仁堂”。隻是為了與北京同仁堂差別而叫“宏濟堂”。
其創始人是樂鏡宇先生。
樂鏡宇是北京同仁堂店主樂樸齋的第三房侄子,很有些個性。與其他已繼承伯父大業的堂兄弟不同,他不願意開店,使樂樸齋非常失望。無奈,樂老先生出巨資給他“買”了一個山東候補道的位置。于是,樂鏡宇在1902年自京來濟南候補。時任山東巡府的楊士骧對樂鏡宇十分賞識,便于1904年拔官銀2000兩交其籌辦山東官藥局并擔任總辦。1907年,楊士骧因成立官藥局違犯清朝律例被參,後被調離山東。樂鏡宇将官銀2000兩繳還後,取得藥局承受權,遂創辦宏濟堂。
解放前,宏濟堂與北京同仁堂、天津達仁堂齊名,号稱江北三大名堂,實乃同出一門的樂氏家族企業。
1909年,他在濟南西關東流水街開辦宏濟堂阿膠廠,将原來三晝夜熬制延長為九晝夜精煉,清除了阿膠原有的腥臭味,所産阿膠清香甜潤,阿膠也成了宏濟堂的名品。
當時生産的阿膠為“福、祿、壽、财、喜”五字膠和精研、墨錠、極品、亮十六塊、亮三十二塊、黑十六塊、黑三十二塊等不同型号共12種,年産阿膠5000公斤。
1915年,宏濟堂阿膠獲得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其産品在中國暢銷(當時,各種中藥店均由其供貨,甚至同仁堂也不例外,可謂行業之冠)的同時,還遠銷南洋、日本。傳聞日僞時期,在濟南萬紫巷居住的一個日本人,曾從宏濟堂購買大量阿膠到日本,得到了日本海關特許進口,其他中成藥則不許進口。到1934年,宏濟堂産品銷量已是北京同仁堂的三分之二,成為樂家的重要财源。有文史資料記載,抗戰前每斤阿膠售價二十四元,而當時的面粉才六、七元一袋。
解放後實行公私合營,政府提出産品歸口,中藥歸中藥,西藥歸西藥,宏濟堂藥品被分流。1957年,宏濟堂阿膠分到濟南平陰和聊城東阿,生産阿膠的人員和裝置從宏濟堂搬到了東阿。
著名的東阿阿膠品牌,就是源于濟南宏濟堂。現屬于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擁有中成藥、保健品、生物藥等産業門類,系全國最大的阿膠系列産品生産企業,産品遠銷歐美及東南亞各國。
為達到西藥歸口,宏濟堂的打點滴針劑工廠中的房間分到了濟南藥廠并成立了三工廠中的房間,即永甯制藥廠;生物制藥分到了濟南衛生局實驗藥廠和生物藥廠。人員、裝置和技術是以大量分流——現在齊魯制藥廠裡還有宏濟堂的員工和裝置。
宏濟堂曆經宏濟制藥廠、濟南人民制藥廠、山東濟南中藥廠等變革,1999年由山東濟南中藥廠改制為濟南宏濟堂制藥有限責任公司,2002年10月按照“強強聯合,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的原則,與力諾集團進行整合,成為力諾集團的核心企業。為濟南市40家利稅大戶之一,現在的濟南宏濟堂中醫藥文化産業園屬于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山東省首批工業旅遊示範基地,内有GMP生産工廠中的房間,主要生産裝置、儀器進口于德、美、意等國家,實作自動化生産制造,并逐漸智能化裝備更新。設施先進的理化實驗室。依托現代化中藥研究院,成為山東省制藥行業具有三個省級以上創新平台的企業。其中國家一類新藥麝香酮,就是“宏濟堂”生産的。該生産項目裝置先進,技術領先先,為亞洲最大、中國唯一的麝香酮生産基地。
我們期待宏濟堂把中醫文化推向世界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