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幼仪二哥张君劢:也曾弃妻另娶,两任妻结局均不好,却无人骂他

作者:日本剧场

张君劢是民国宪法之父,也是哲学家、革命家,但他在近代史上出名,更多的却是因为他的妹妹张幼仪,即徐志摩原配妻子。

他是张幼仪一生真正的守护者:幼年她因裹脚痛哭,他站出来阻止并承诺母亲“嫁不出去他养一辈子”;少年她与徐志摩订婚,始于他;徐志摩国外出轨后,他千方百计帮助妹妹出国保卫婚姻;她怀孕被抛弃后,他接妹妹回德国并承诺“孩子生下来我养”;离婚后,为助妹妹逆袭,他倾尽全力……

也因为张君劢对张幼仪的呵护备至,很多人戏称张君劢为“护妹狂魔”。

但很有意思的是,张君劢虽然极其护着妹妹,但在妹妹被丈夫抛弃后,他却并没有因此和妹夫徐志摩绝交,而是继续与之维持了正常的朋友交往。

张君劢后来与徐志摩的相安无事,是他理解徐志摩抛妻弃子的行为?答案并非如此,实际上,这是由张君劢为人处世的习惯决定的。

原来,出生在儒医兼商人家庭的张君劢从小喜欢朱熹的《近思录》,这滋养了他温和虔敬的性情,也培育了他一生“尊德性”,即遵从良好道德品性的信念。也因为这个信念,张君劢一生即便曾因为爱情和徐志摩一样与原配离婚,但在具体处置上,却也尽可能地做到了“尊德性”三字。

张幼仪二哥张君劢:也曾弃妻另娶,两任妻结局均不好,却无人骂他

左一为张君劢左三为张幼仪

张君劢的婚姻与妹夫徐志摩十分类似,他在1906年奉父母之命与沈氏结为了夫妻。婚后仅仅一个月,他便东渡日本留学,此后他便与夫人只是名义上的夫妻关系。因他和沈氏并未生下一儿半女,所以很多人认为两人实际并无夫妻之实。

但即便如此,张君劢也从未在婚内与任何女子有过不清楚。

1923年,即张君劢与沈氏有名无实婚姻持续17年之际,年已37岁的张君劢邂逅了一生唯一挚爱王世瑛。

王世瑛比张君劢小了十二岁,两人邂逅时,她已24岁却仍待字闺中。

两人初识是在北京筹备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的招待会上,极有意思的是,泰戈尔访华的总负责人正是他昔日的妹夫徐志摩。

第一次见到王世瑛这个福州女子时,张君劢就再也没能挪开双眼。

当日的王世瑛穿着一袭素色的旗袍,头发很随意地向后扎成了一个低马尾,她的眼睛清澈得像一湾清泉。张君劢当时就被她那双动人的明眸吸引住了,此时的他才真正明白一见钟情的意味。

明明她那么娴静,可当他走进她,他却生生觉得自己整颗的心都要跳出来。可惜,因为第一次见面时仓促,两个互相有好感的人竟没能来得及说上几句话。

可在忙活的间歇,张君劢总忍不住拿眼睛望向她,而她也总能在忙活中察觉到他目光的追随。

这次见面后,两人竟直到第二年6月才再次得以重见。当时的王世瑛依旧有事在身,她正带着福建女师的学生在上海等地参观访问,而此时的张君劢正在忙着争取国立自治学院的经费,因为这次“忙活到一块”,他们终于获得了第一次相处了解的机会。

一切都不偏不倚刚刚好,如作家张爱玲所说,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好就赶上了。

这次的相处中,张君劢更加确定了自己对王世瑛的感情,而她对他也在不自主间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愫。

这十多天的相处后,两人再度分开时已是难舍难分。此后,王世瑛回了福州,张君劢继续留在上海,情书开始在两座城市之间往返。

张幼仪二哥张君劢:也曾弃妻另娶,两任妻结局均不好,却无人骂他

王世瑛与张君劢

随着交往的加深,认定王世瑛是自己今生挚爱的张君劢在信里对她说:“以孔德、博格森、爱因斯坦为例,颇希望有贤内助。世瑛,世瑛,我所思所书,得与君一一讲习讨论,我之幸运为何如哉!”

写完这封信后,张君劢竟然还诗性大发给王世瑛写起诗歌来。随着两人感情的迅速升温,一个盘绕在张君劢心里的难题也开始频繁被他想到,那就是:如何安顿原配沈氏。

思来想去后,张君劢决定:先和原配沈氏离婚,然后再向王世瑛求婚。

决定离婚前,张君劢先征求了妹妹张幼仪的意见,张幼仪听了后未置可否只说道:“我相信你会处理好。”

果然,张君劢的处理完全未让妹妹失望。昔日,徐志摩与张幼仪离婚前采取的是“失踪法”,即在妻子怀孕期间将她孤身一人仍在了国外;办离婚手续则是在她产后尚虚弱时,且他用的是近乎胁迫的手段。

可张君劢的处理却截然不同,他事先知会了沈氏并亲口承诺她:“离婚条件可以随便开,能做到的我尽量都办到。”因为沈氏本就与张君劢并无感情,所以,在收到丈夫的离婚请求后,她并没有太意外。自然,她也未曾提出太过分的要求。

最终,张君劢与沈氏得以以和平的方式解除了婚姻,两人离婚时,张君劢还支付了沈氏一笔赡养费。

张、沈正式离婚这年,是公元1925年,此时张君劢年已39岁,而王世瑛也已27岁。也是在正式离婚这年不久后的一天,王世瑛在好友冰心的支持下同意了张君劢的求婚。当年,两人结成了姻缘。

婚后,张君劢和王世瑛俨然神仙眷侣,她不仅照顾他生活也一直努力充当着他的贤内助。可以说,王世瑛的出现直让张君劢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温馨甜蜜感。

为了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感激之情,张君劢经常在自己的译作上特别标注上妻子的名字,在他翻译的《政治典范》扉页,他特写了“谨以此书献于释因(世瑛字)女士”几个大字。完了之后,还嫌不够的他还在这本书的译者侧言里特别“表彰”了妻子的参与。

张幼仪二哥张君劢:也曾弃妻另娶,两任妻结局均不好,却无人骂他

在张君劢的人生里,王世瑛无疑是真正贤内助一般的存在。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这位毕业时就已在顶级刊物发表过无数作品的她毅然放弃了事业。

此后的余生里,才女王世瑛一直心甘情愿地做着丈夫背后的女人。可是,做政客背后的女人,其要做的牺牲可绝不止放弃事业这般简单,她们还得随时设法应对任何险境。

1929年,张君劢因与青年党领袖李璜在上海创办《新路》杂志抨击国民党而被绑。

绑匪绑架张君劢后日日给王世瑛打电话,他们要求她拿巨款来赎人。他们还威胁说:若不拿赎金,他们就把张君劢的头颅割下扔到大街上。可有头脑的王世瑛断定:这群人劫持丈夫的目的不是钱财,而是出于政治目的。果然,后来被释放后,张君劢告诉妻子自己被审问最多的是“为何批评国民党”。

丈夫被绑架的几十天理,王世瑛一面照顾三个孩子一面担心着丈夫的安危,那段时日里,她几乎没睡过一个整觉。为了救夫,她四处求人,最后还是在杜月笙、章太炎等的疏通下,张君劢才最终被释放了。

可因为这次绑架,张君劢因在被绑过程中受伤而落下了终身残疾。

丈夫落下残疾后,张幼仪心疼得直掉眼泪,可王世瑛却很镇定地对丈夫道:“人活着就好,人活着就好。”

这之后不久,张君劢因推动宪政运动,被国民党软禁于重庆南岸汪山长达两年。期间的夫妻两还承受了失去爱子张国康的痛苦,在这一切打击面前,张君劢想到了放弃,可王世瑛却一直鼓励丈夫坚持前行。

可以说,在政治和学问上,王世瑛都是张君劢的有力支持者,若没有她,也断然不会有他后来在政治在哲学上取得的成就。

张君劢深爱妻子,可作为一个政治人物,他又难免爱得有心无力。因为公务繁忙,与王世瑛结婚后,他们总是聚少离多。这样一来,照顾家里家外的重担就都落到了王世瑛的身上。他们共同生育了五个孩子,可每次生产,丈夫张君劢几乎都没能陪在身边。

都说,女人产子如同走鬼门关。可这样重要的日子,张君劢竟也无法陪伴妻子左右。

因为长期活跃在政坛,张君劢留给妻子和家人的时间少得可怜,他自然也极少有时间教育子女。所以,多数时候,王世瑛是既当爹又当妈。好在,因为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所以王世瑛在教育子女上很有一套。

1945年,是张君劢和王世瑛结婚的第20年,此时年已46岁的她再次怀上了孩子。在怀孕后,朋友就曾嘱咐她:“你属于高龄产子,家事繁多的情况下你可不能逞强,还有必须让他陪着啊,万一有个闪失。”

王世瑛听到这话时心里也有不祥的预感,可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公务,她依旧没有要求他陪伴。

所以,王世瑛在重庆发作的当天,张君劢正在美国旧金山出席联合国成立大会。当时的他并不知道,这场大会还未开完,他的妻子便因难产永远地离开了他。

张幼仪二哥张君劢:也曾弃妻另娶,两任妻结局均不好,却无人骂他

得知噩耗的那天,张君劢伤心欲绝。他大叹自己从此失去了一个“非徒夫妇,实谊兼朋友”的“贤内助”,他的朋友前去安慰他时,他拉着朋友的手哭得像个泪人,他一边哭一边喊:“你知道吗,是我害死了她,是我害死了她……”

妻子死后的第二年,张君劢将妻子灵柩自重庆运回了上海,安葬在了真知。妻子下葬时,因极度思念亡妻,张君劢写下了《亡室王夫人告窆述略》,以悼念自己去世的夫人,在这篇悼文里他写到:

“人亡而物在,心何忍而复观……呜呼,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日长,会面安可知。”

此后的余生里,张君劢一直一人带着几个孩子独自生活着,无数人都曾劝他另娶,可每每听到这种劝告他却都只摆手道:“此生,我定不会再娶,我心,唯能装下世瑛一人。”

妻子去世后的25年里,张君劢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事业和孩子们身上,在他的悉心教育下,他们的几个孩子都全部成了各行各业的精英。

张幼仪二哥张君劢:也曾弃妻另娶,两任妻结局均不好,却无人骂他

左一为张君劢

1969年2月23日下午6时40分,享年82岁的张君劢因胃病在美国旧金山的一所疗养院去世。临终前,他曾喃喃着想要和妻子王世瑛合葬,可因为种种原因,6天后他在当地被下葬。

好在,即便未能合葬,他和她也终于可以在另一个世界团聚了,而这一次团聚:他们将再无分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