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罗翔:自恋,让人与人之间充满着仇恨

罗翔:自恋,让人与人之间充满着仇恨

Emily Acosta

爱与自恋

罗翔

选自《圆圈正义》

五仁月饼好吃还是蛋黄月饼好吃?国产电影好看还是引进电影好看?

在网络上,只要你设置两组看似对立的观点,人们很快就会“站队”。一开始或许只是温和的断言,但很快语言就会变得激烈,剑拔弩张,一言不合立刻“开撕”。如果有人超然一点、“兼爱”一点,又很可能受到两派共同的指责。

人们似乎很爱拉帮结派,甚至不惜“互拉仇恨”,其根源在于人的自恋。

当生命中缺乏一个敬仰对象,人就会不可避免地把自己置于最重要的地位,形成无法抑制的自恋。自恋让人总是自觉优越:出生的优越、智力的优越、知识的优越、财富的优越、阶层的优越、地域的优越、口音的优越,等等。同时,自恋让人执着于对他人的利用,所有的人际交往都只是在满足自我的需要。如果他人不再有利用价值,人的“爱”就消失殆尽。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贫穷就是爱的缺乏,只有真正的爱才能让人走出自恋。

爱不是爱抽象的概念,而是爱具体的人——不是爱“人类”,而是爱“人”。

有许多伟大的知识分子都非常爱人类,但他们很难爱真正具体的人。写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的卢梭,据说他一想到人类的苦难就会伤心落泪。但他把自己的五个孩子都送去了孤儿院。他太忙了,忙着爱人类,没有时间去爱具体的人。爱人类,却不爱具体的人是很多人的通病。

人类是抽象的,并无具体的对象。爱人类无须投入真心,收放自如,还可以为自己赢得道德上的优越感。但具体的人总是有那么多的问题,总是那么不可爱。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这正是环境在训练我们的爱心,因为真正的爱往往是对不可爱之人的爱。

可爱之人,人皆爱之,这种爱不过是自恋的一种表现形式。你欣赏他人的可爱之处,你不过是把对自己的爱投放在他人的身上。然而,只有当你在不可爱之人中看到值得爱的地方,你才能慢慢地走出自恋。

有时看到别人对我的批评,尤其是无理的指责,我也非常生气。但这个时候总有声音在提醒我,批评可以戳破人自恋的幻象,给人虚荣的气球放放气,让人不至于飘到无边的高处。

在坚实的地面上,人才能有真实的生活。走出自恋,走出仇恨,成为一个真正富裕的人。

微课推荐

01 20位哲学家醍醐灌顶的生命策略

普通人学习哲学,并不是要做学问,而是想从哲学中获得启示,再匹配到自己的人生经验上,不断地思索、怀疑、反思······从而组织成自己的哲学,找到应对各种问题的方法。

这门哲学课程将围绕人生中有关孤独、爱恨、生死、迷惘、欲望等20个“大问题”展开,每个“大问题”分为5讲,为你讲述海德格尔、亚里士多德、叔本华、尼采、加缪、柏拉图、萨特等20位古今哲学家的思想体系,从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生命策略。

罗翔:自恋,让人与人之间充满着仇恨

02 104堂跨越2000年哲学史的智慧课程

这门课程不追求“效率”,并非把教科书式的哲学导论直接扔给你,而是精心地把艰深的思想“研磨”成生动的故事和轻松的讲述,用一整年的时间,通过104堂课程,带你一点点了解漫长的哲学史和哲人的思想精髓。

主讲人会为你解析《存在与时间》《理想国》《沉思录》《会饮篇》等20本经典哲学著作的精华内容。涵盖古希腊罗马哲学、近代早期西欧哲学、德意志古典哲学、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等内容。

罗翔:自恋,让人与人之间充满着仇恨

03 100+部文艺作品的哲思与启示

每堂课程开始,主讲人都会以一部电影,一本小说或一首乐曲切入,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从鲜活的感情经验和体悟出发,再上升到哲学性的疑问和反思,让听众更轻松地打开哲学思考大门。

另一方面,好的文艺作品除了娱乐的功能,背后还包含着一种生命体验、一种生活的可能性。深刻地理解文艺作品背后的内涵,不拘泥于自我,更加了解他人,了解外部世界。

罗翔:自恋,让人与人之间充满着仇恨
罗翔:自恋,让人与人之间充满着仇恨
罗翔:自恋,让人与人之间充满着仇恨
罗翔:自恋,让人与人之间充满着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