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羅翔:自戀,讓人與人之間充滿着仇恨

作者:哲思學意
羅翔:自戀,讓人與人之間充滿着仇恨

Emily Acosta

愛與自戀

羅翔

選自《圓圈正義》

五仁月餅好吃還是蛋黃月餅好吃?國産電影好看還是引進電影好看?

在網絡上,隻要你設定兩組看似對立的觀點,人們很快就會“站隊”。一開始或許隻是溫和的斷言,但很快語言就會變得激烈,劍拔弩張,一言不合立刻“開撕”。如果有人超然一點、“兼愛”一點,又很可能受到兩派共同的指責。

人們似乎很愛拉幫結派,甚至不惜“互拉仇恨”,其根源在于人的自戀。

當生命中缺乏一個敬仰對象,人就會不可避免地把自己置于最重要的地位,形成無法抑制的自戀。自戀讓人總是自覺優越:出生的優越、智力的優越、知識的優越、财富的優越、階層的優越、地域的優越、口音的優越,等等。同時,自戀讓人執着于對他人的利用,所有的人際交往都隻是在滿足自我的需要。如果他人不再有利用價值,人的“愛”就消失殆盡。

有人說,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貧窮就是愛的缺乏,隻有真正的愛才能讓人走出自戀。

愛不是愛抽象的概念,而是愛具體的人——不是愛“人類”,而是愛“人”。

有許多偉大的知識分子都非常夫妻類,但他們很難愛真正具體的人。寫出《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的盧梭,據說他一想到人類的苦難就會傷心落淚。但他把自己的五個孩子都送去了孤兒院。他太忙了,忙着夫妻類,沒有時間去愛具體的人。夫妻類,卻不愛具體的人是很多人的通病。

人類是抽象的,并無具體的對象。夫妻類無須投入真心,收放自如,還可以為自己赢得道德上的優越感。但具體的人總是有那麼多的問題,總是那麼不可愛。其實,在某種意義上,這正是環境在訓練我們的愛心,因為真正的愛往往是對不可愛之人的愛。

可愛之人,人皆愛之,這種愛不過是自戀的一種表現形式。你欣賞他人的可愛之處,你不過是把對自己的愛投放在他人的身上。然而,隻有當你在不可愛之人中看到值得愛的地方,你才能慢慢地走出自戀。

有時看到别人對我的批評,尤其是無理的指責,我也非常生氣。但這個時候總有聲音在提醒我,批評可以戳破人自戀的幻象,給人虛榮的氣球放放氣,讓人不至于飄到無邊的高處。

在堅實的地面上,人才能有真實的生活。走出自戀,走出仇恨,成為一個真正富裕的人。

微課推薦

01 20位哲學家醍醐灌頂的生命政策

普通人學習哲學,并不是要做學問,而是想從哲學中獲得啟示,再比對到自己的人生經驗上,不斷地思索、懷疑、反思······進而組織成自己的哲學,找到應對各種問題的方法。

這門哲學課程将圍繞人生中有關孤獨、愛恨、生死、迷惘、欲望等20個“大問題”展開,每個“大問題”分為5講,為你講述海德格爾、亞裡士多德、叔本華、尼采、加缪、柏拉圖、薩特等20位古今哲學家的思想體系,從中探索出屬于自己的生命政策。

羅翔:自戀,讓人與人之間充滿着仇恨

02 104堂跨越2000年哲學史的智慧課程

這門課程不追求“效率”,并非把教科書式的哲學導論直接扔給你,而是精心地把艱深的思想“研磨”成生動的故事和輕松的講述,用一整年的時間,通過104堂課程,帶你一點點了解漫長的哲學史和哲人的思想精髓。

主講人會為你解析《存在與時間》《理想國》《沉思錄》《會飲篇》等20本經典哲學著作的精華内容。涵蓋古希臘羅馬哲學、近代早期西歐哲學、德意志古典哲學、存在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等内容。

羅翔:自戀,讓人與人之間充滿着仇恨

03 100+部文藝作品的哲思與啟示

每堂課程開始,主講人都會以一部電影,一本小說或一首樂曲切入,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從鮮活的感情經驗和體悟出發,再上升到哲學性的疑問和反思,讓聽衆更輕松地打開哲學思考大門。

另一方面,好的文藝作品除了娛樂的功能,背後還包含着一種生命體驗、一種生活的可能性。深刻地了解文藝作品背後的内涵,不拘泥于自我,更加了解他人,了解外部世界。

羅翔:自戀,讓人與人之間充滿着仇恨
羅翔:自戀,讓人與人之間充滿着仇恨
羅翔:自戀,讓人與人之間充滿着仇恨
羅翔:自戀,讓人與人之間充滿着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