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承是娘家人,但那脑子不好使,临时应急还是可以,但要出谋划策,那就差得太远。董卓的出现,让董太后看到了希望,因此,当她发现董卓是一个人物时,立即就让灵帝下诏进宫,熟悉朝廷内的事情。
但是董卓没有答应,为什么没有答应?
原因很简单,董卓觉得自己在朝廷之外的实力还远远无法与其它诸侯抗衡。
他写信直接将这个心里的想法告诉了董太后,说,“我才一个鳌乡侯的实力,根本就没什么实力,我这个时候去朝廷,能有什么作为?什么也干不了。您自己想一想,我的实力连去京城的车费钱都不够,如何能够胜任朝廷的事呢?”
董太后想过之后,确实如此,所以,立即给董卓升官,让他做并州牧。
因为提升职务太快,还是受皇甫嵩监管,董卓感觉还是不很自由,仍旧不去京都。董卓把兵驻扎在河东,离洛阳要近一些了。
董卓还是有他的担心,就是害怕老牌诸侯打压他,不敢贸然行动。离洛阳近一些,能够打听到京都的消息,万一有什么不利的局面,他可以立即退回并州。
董卓本想利用董太后的影响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实力,他没有想到汉灵帝那么快就死了。得到汉灵帝死亡的消息,董卓立即率轻骑直奔京都。
何进这时候已经被十常侍杀了,十常侍被袁绍和曹操杀,内外都扫除干净了。
这就是为什么董卓能够迅速掌握皇帝,而袁绍和曹操为什么不能的原因。
首先,董卓手中有灵帝的加盖玉玺的诏书,是灵帝让他进京的。相反,袁绍和曹操手中什么也没有。
否则,凭什么董卓到京都就能够直入朝廷呢?没有皇帝的旨意,又没有亲戚,对朝廷又不熟悉,而且只有几千轻骑兵,他凭什么能够掌握皇帝?
其二,汉献帝刘协是清楚董卓与自己的关系的。祖母姓董,董卓姓董。此外,祖母肯定向刘协介绍过董卓。“董卓就你的托孤之臣,他是你舅爷爷。你没有父亲、没有母亲,也没有舅舅帮忙,你的祖母这么大年纪了,说不定有一天何皇后也把我杀了,你还依靠谁?”
这一点,可以用刘协与刘辩对董卓的态度证明。
刘辩见到董卓,以讨伐黄巾不利,要治董卓的罪。
刘协见到董卓,是以救驾有功,为董卓解围,免罪。
其三,董太后的实力仍旧在起作用。那就是骠骑将军董承。虽然董承脑子不好使,但不会不好使到敌我不分的程度。董承、董太后、刘协这是一条线上的,一条船上的。董承不帮刘协吗?他想利用董卓来帮刘协吗?
董卓进京百分之百有董承的作用。
《后汉书》《三国演义》《三国志》一致地认为是何进密诏进来的,这是不可能的。
反观董卓杀的人就清楚,董卓杀死的人全部是何进的人。
何进请外面的人进京,肯定是关系不错的,关系可靠的,怎么会请敌人进来呢?这根本就讲不通。
而且《后汉书》对董卓的描写前后是矛盾的。
是如何矛盾的呢?
请听第二十二讲 董卓夜轩摸索荆棘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