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中国奥园飚了!一大早上各大网站都开始转载,中国奥园回应称:网上所传“中国奥园旗下全资子公司京汉置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被法院出具限制消费令,成为失信被执行人”等传闻,与事实严重不符合。
因为该不实传闻,已造成公众误解,并对公司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将保留对侵权行为采取相应维权措施,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本没想着关注这件事儿,可眼瞅奥园动这么大气,就有一些好奇。在企业预警通上查询京汉置业关键词,不难发现确实存在被执行人记录,而且还是两条!
其中之一,便是中国奥园自己提到的京汉置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7年历史遗留的股权纠纷,京汉置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已主动与对方在2021年9月30日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目前正在履行中,对公司运营没有影响。
另外一则,便是张瑞林与京汉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财产损害赔偿纠纷。被告京汉置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赔偿原告张瑞林财产损失人民币149488.83元、鉴定费人民币46000元,共计人民币195488.83元。可以注意到一审判决的时间为2020年11月19日,大概率是京汉置业未执行,最后被张瑞林申请执行。
从网上信息来看,被执行记录确实存在。即便如中国奥园所说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就不允许互联网上存在记忆吗?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13">被摆上货架的京汉置业</h1>
如果清楚京汉置业与中国奥园的前世今生,或许便不能理解中国奥园为何大动干戈。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2020年2月。彼时的京汉股份出现人事动荡,总裁、副总裁等高管相继离职。资金链危机重重之际,迎来奥园的入主。
从4月份中国奥园发布收购公告,到5月份完成股权转让,到6月下旬完成交易过户手续,到7月份披露全新的董事会人选,到10月份执行总裁到位、公告更名,奥园的动作可谓神速。
在业内看来,对于田汉而言,虽然一手创立的京汉被迫拱手让人,但奥园在京汉岌岌可危时的入主,也相当于救了京汉一把。
但这一场“大鱼吞小鱼”并未给中国奥园带来太多好处。恰恰相反,在“三道红线”融资新规出台,奥园踩中红线,新增融资变难,面临降负债压力。为此,在收购京汉短短一年时间后,又将其摆上货架。
根据重大资产出售预案,此次交易标的资产包括上市公司所持有的京汉置业100%股权、北京养嘉100%股权和蓬莱养老35%股权。上市公司拟在北京产权交易所以公开挂牌转让的方式对外转让标的资产,并由交易对方以现金方式购买。
交易标的的挂牌价格以具有证券期货从业资格的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结果为基础,上市公司在参考相关评估结果并扣减相应分红金额后,拟以10.2亿元作为本次交易标的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的挂牌底价,最终交易价格将根据公开挂牌结果确定。
但随后该笔资产出售事宜却遭到了证交所的问询。8月4日,深交所下发关于对奥园美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重组问询函,总共10条问题,主要围绕公司剥离房地产业务的事情展开。
该问询函的主要问题都围绕此次交易的挂牌合理性及转让价格,京汉置业的具体的资产信息披露,以及两者之间的利益往来等方面展开。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59">中国奥园流动紧张,被列入负面观察</h1>
在一份跌幅排行榜中,主流地产美元债均出现大幅下跌,其中花样年、当代置业、建业地产、阳光城,分别下跌68.99%、63.39%、44.09%、39.52%。
实际上,还有一家企业美元债6月份便出现过大跌。据统计,几个月前,中国奥园多只美元债经历大跌,每1美元面值一度跌破90美分,其中2027年到期的美元债7月6日每1美元面值最低跌至81.655美分,收益率达10.23%。
6月9日,国际信贷评级机构惠誉将中国奥园的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同时还确认了中国奥园的高级无抵押评级,以及其未偿付高级美元债的评级为“BB”。
惠誉给的理由很简单:
即到2024年的预测期,中国奥园的按比例并表杠杆率可能保持在40%以上,触及惠誉的负面评级因素(从2020年6月底的37.9%小幅上升至2020年底的41.8%)。惠誉不确定其隐含现金收入的下降能否在2021年底前逆转,以及是否能在2021年减少对合资企业和关联企业的担保。
中国奥园的经历,似乎可以从花样年身上找到影子。早在9月,机构纷纷下调花样年评级,其中,标普将花样年的展望调整为负面,确认“B”评级。惠誉将花样年的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从“B+”下调至“B”,展望仍为“负面”。
面对质疑亦在积极收缩自己的美元债。中国今年以来,奥园进行了多次美元债的回购。连同2021年4月9日及5月21日之回购,奥园到6月10日已于公开市场购回本金总额为900万美元的优先票据。
但中国奥园流动性依然在影响着二级市场的信心。此外,据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中国奥园净负债率80.7%,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78.5%,现金短债比1.3倍;银行及其他借款合计802亿元,优先票据及债券311亿元,合计11133亿元。其中1年内短期借款517亿元,占总借款的46%。
美元债方面,上半年中国奥园共发行三笔美元债,合计7.38亿美元,用途为再融资。而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0月16日,中国奥园美元债券数量10支,总金额达到32.03亿美元。
从整体债务来看,无论是借款还是整体负债,中国奥园的短期压力较大,短债占比约在45%上下。而行业中,龙湖地产控制在10%以内,碧桂园与融创控制在30%左右。
行业人士指出,短债占比越低,说明房企的短期现金流压力变越小,反之亦然。如果短债达到45%乃至更高,将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与现金流管理。
实际上,不止中国奥园,一场房企流动性的考验即将来临。希望地产人能够坚守住,熬过这个冬天便是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