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嘴香甜味——寿安酥糖
有多久未曾尝到童年的味道?有多久街上不再飘扬着联络外界的吆喝声?好像很久了。还记得小时候每到冬天,家婆都会从屋里的柜子里端出一盘“甜滋滋”,而我们几姊妹就像脱了笼子的小鸟一样,扑腾着跑过去,“甜滋滋”一到手就迫不及待地吃起来,家婆望着我们那幅馋相,眼睛笑的都眯成缝了,这份温暖的记忆一直保持到现在难以忘怀,而那份滋味一直沁甜到心底,久有回味。长大后才知道那份“甜滋滋”原来就是寿安酥糖。
说到寿安酥糖,这可是温江三绝之一。它是四川著名的传统小吃之一,其制作工艺已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不腻人、甜不见糖、酥不顶口、脆不觉硬,名扬川西。
温江寿安地区制作酥糖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温江酥糖创始人是明末温江县寿安乡著名糕点工人马敬山。清光绪二十四年,马敬山,在吴家场经营“吉祥斋”京果铺,以生产中式糕点著名,首创独具风味的新品种——酥糖。因与后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同姓,故取名“伏波牌”酥糖。嗣后,吴家场李土奇开“魁成号”京果铺进行仿造,取名“老君牌”酥糖。这两个产品,分别于民国23年、32年的四川省劝业会上赢得“酥糖创始第一家”锦旗和地方名产品金质奖,从此酥糖驰名,销路扩大。其后,鱼凫镇的“凤池轩”京果铺雇请马敬山之子为技师,生产酥糖。再后又有“寿康村”等京果铺相继仿造。
温江酥糖,有一种温暖的味道。它采取传统配方,用料考究,工艺独特,以白芝麻、精白糖、糕粉、熟面、饴糖、精制菜油为配料,经过制粉、制糖坯等工序,然后取锅两口,用暗火分别将粉料温热,反复迭制成薄片制成。问世300余年,是老温江小时候的味道——香不腻人、甜不粘牙、酥不顶口、脆而化渣。
现在每次回家,一家人围坐分享在淘宝购买到的酥糖,说说笑笑,小时候甜甜的滋味也跃上心头。这是一家人亲情的传递,是一种互敬互爱的体现,畅谈美好生活,心里就像酥糖那样甜蜜。
拌饭的“妈妈味儿”——温江酱油
说到川菜之魂,大家脑海里首先想到的应该是郫县豆瓣,但今天不得不说到与郫县豆瓣、保宁醋齐名却渐渐被遗忘的温江酱油。
小时候,我常能看到妈妈的手作豆瓣酱,而家里的酱油、醋却全靠“进口”,每次要抱着两个罐子跑到供销社找售货员购买又或者要等到骑三轮的小商贩过来时才能装满这两个罐子。那时候应该也是全村小孩感到最幸福开心的时候了,因为不管是哪一种方式装满罐子,我们总可以得到来自妈妈的奖励——或是一两颗棒棒糖也或是“猫耳朵”再或者是各种炒货小食。
我还记得小时候,不喜欢吃米饭,每到吃饭时就哭哭闹闹,妈妈特别恼火,这时家婆就会变戏法儿似的端出一碗酱油拌饭,对我来说这无疑是最具诱惑的美味。成年后,我还常常回忆起这份夹杂着世间最温暖绵长的味道,自己动手拌出来的却再也不是那个滋味。
直到我上次回家,妈妈端出一碗酱油拌饭说道:“呐,快来尝尝你心心念念的酱油饭,尝尝和以前味道是不是一样啊?”一入口,酱酯香气浓郁、口感鲜美醇厚,久违的酱油味道啊!我对妈妈软磨硬泡才知道,我们现在所食用的更多是广式酱油,以前食用的均是温江酱油,所以妈妈专门托人买回来试试(除了可以在温江当地购买现在还可以在淘宝购买哟,如有需要自行购买)。
温江酱油又称“滴窝油”,创始于清乾隆年间1738年,由江苏金溪县人郑豫昭、彭永年迁来温江开办的“诠盛号”、海天春号酱园。后陆续有温江本土人士开办涌泉号陈家酱园(温江柳城镇庆丰街)、徐家酱园(温江区和盛镇新街)、坤盛号王家酱园(寿安镇万寿街)。特别是民国期间,酱园业逐步发展,产品很多,其中滴窝酱油香味俱佳。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6年大多的私营业主被公私合营成立了温江县供销社和盛食品厂、寿安食品厂、温江县酿造食品厂。这是温江酱油的始祖,也是温江酱油最辉煌时代,甲于巴蜀,享誉华夏。2009年,温江特级滴窝油工艺被列入“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产品;2013年被四川电视台赞誉为酱油中的“劳斯莱斯”;2014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保护标志产品。
独具匠心的温江酱油需按照传统工艺进行精选大豆和小麦经过精细、浸泡、蒸煮、拌麦面、制曲、露晒发酵、翻醅、滤油等十多个工序作业,劳动强度高,生产批量少,尤其是制曲。露晒常温发酵和翻醅工序必须按照传统工艺进行。春天制好的成曲装入瓦缸,加入盐水进行常温晒露发酵,利用夏天环境自然常温发酵,生醇成脂的微生物才能生长,才能有酱香浓郁,鲜美醇厚的特色。为了保证发酵充分,在晒露发酵过程中必须进行人工翻酱,需经过一年左右才成熟。到后期酱醅发酵呈深红棕色,还有部分酱汁渗出,即装入大木桶内贮存,滴出汁水,或压榨出汁水,或在缸中放入竹笼(插子),将酱渣隔在笼外,从笼中舀取汁水,即成品滴窝油。该工艺总集出春曲、夏酱、秋油的工艺特点,正因为温江滴窝油生产一直用了200多年的传统工艺,才保证了温江酱油百年不变的品质特色。温江酱油因此号称酱油中的“爱马仕”。
这种传统的制作工艺无法以现代机器生产取代,除了仰赖经验老法的酿造师培曲,更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日晒夜露,而制作完成后,那种特殊的浓郁甘甜,并非一般豆麦酱油可以比拟。较中坝酱油、德阳酱油、郫县豆瓣尚早100多年,温江酱油实属整个川西坝子永承的酱油之王。
相信很多小伙伴像我一样都怀念这种儿时的味道,虽然现在能买到这些“老记忆”的地方越来越少了,但在万能的淘宝里,手指点点,就能坐等美味上门。愿这份儿时的记忆在这个寒冬里给大家带来了更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