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1842年和1856~1860年的两次鸦片战争的经过,想必各位看官都是非常熟悉的,这里不再赘述,需要说说一般历史课本上没说透的问题。

鸦片战争
十九世纪初,英国的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已经进入到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大机器的使用已经比较普遍,所以就产生了和今天很多行业出现的类似问题——产能过剩,到了1825年前后,这种情况已经变得比较严重了。我们知道,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资金、劳动力和市场。而这一时期,对于英国来说,为这些生产过剩的产品找到市场就成了当务之急;还有另一个方面的问题也让英国一筹莫展,那就是中英两国之间巨大的贸易顺差,中国出售给英国茶叶、生丝、瓷器、丝绸和药材而英国方面试图向中国推销的呢绒(抱歉不要,俺们天朝有钱人穿丝绸,穷人穿麻布;1786年~1829年间英国曾先后8次来中国推销棉纺织品均告失败)、金属制品(主要是餐具,这个就更扯了,俺们盘子、碗都是瓷器不比你们英国有钱人用的差,俺们吃饭总筷子,刀叉是啥?)都没有销路。中国人只要银子,所以当时在唯一的广州口岸从英国来的商船上拉来的往往就是一整船银子。并且当时清廷只开放广州一个口岸,而且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来垄断进出口业务,咱们的十三行还经常拖欠外国客商的货款,鸦片战争后的赔款就有相当一部分是补付贸易欠款的。所以,当时英国面对两大难题(国内产能过剩/中英贸易巨大顺差)基本上是无法通过目前已有的贸易形式解决的,就算是从殖民地能够掠夺来银子支付给中国的货款,那也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并且银矿也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绝,这种情况是难以为继的。
马戛尔尼访华
乾隆时期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与鸦片战争的爆发有着深刻的联系,即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访。可以说这是一次双方都不爽的完全失败的外交事件,首先双方就使团应向乾隆皇帝施以何等拜见礼仪展开争论,可见当时完全没有礼宾司,最后英国人以单腿下跪的方式拜见了乾隆皇帝。这然后就该谈正事儿了,可双方又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今天回过头看,当年的英国使团实际上是打算和大清国建立正式的贸易关系(还没有建交),所以就带了很多当时英国产的商品,结果大清皇帝会错了意,把英国人当成了来朝拜的外邦蛮夷(当时在大清眼里除了中国都是蛮夷),就表示我天朝上国要啥有啥(当然不是这样),你们这些东西都是些奇技淫巧,俺们这儿早就玩儿腻了,下去领赏回吧。这样一来,英国希望通过正常贸易来进行两国商品交换的愿望就此落空。
我们再来看看当时英国在南亚的殖民地印度,英国当然也希望在印度销售本国的商品,还是纺织品(英国早期工业革命的重要行业就是纺织业,蒸汽机带动的是纺织机,“羊吃人”指的也是由于纺织业需要大量羊毛,而侵占土地用于饲养绵羊的严重情况)。看过由本·金斯利主演的《甘地传》的看官应该记得影片中有大量的甘地带领印度人民自己织布的情景,就是为了抵制英国的纺织品。印度当时可没有大清那么富有,国家的规模也要小得多,那到底怎么让贫穷的印度人民变成有消费能力的海外市场呢?在这样一个非常关键的历史时刻,罂粟走上了历史舞台。
罂粟
当英国殖民者们发现了印度的气候和土壤适合种植鸦片时,几乎一下子就解决了当时所面临的所有远东难题:让印度人种植鸦片(只许种不许吸),发给印度人们工钱,保证他们的劳动积极性,让他们购买英国的纺织品,再把鸦片卖给中国,换回宝贵的银子,就不用再去千山万水地弄银子来购买他们需要的中国货物了,巨大的逆差就这样被解决了,虽然鸦片贸易是可耻的,但想出这个一举多得的方法的人绝对是个天才。后来的史实各位都了解了,这里不再赘述。
最后再来说说鸦片战争的另外两个影响(不是背后的经济原因),一个是对内的,与经济有关;另一个是对外的,与周边的国际关系有关。
首先,由于鸦片贸易的产生,大清不久之后就由顺差国变为逆差国,白银大量外流。这里要补充一个背景,当时的清朝采用的是双货币流通制度,即“银”与“钱”。“银”就是白银,国内的富贵阶层才能接触到,国际贸易中也使用它作为结算货币,相当于今天的美元;而“钱”指的是制钱(圆形方孔的铜钱)。“银”与“钱”之间是有一个兑换率的,当白银大量外流之后,就造成了“银贵钱贱”的情况,农民和手工业者出售自己生产的粮食和商品时换来的是“钱”,而向政府缴纳赋税时则需要兑换成白银,银价高涨,无形中大大增加了百姓的负担,深深地伤害了王朝的肌体。现实中的鸦片使得大清的国民迷失在袅袅青烟中,畸形贸易导致的金融危机最后压垮了整个王朝。
中日甲午战争
另一个影响可以说更致命。两次鸦片战争之间的1853年,美国的坚船利炮轰开了落后的日本(真是落后,方方面面都比大清差远了,但是日本在被打开国门后坚定不移地脱亚入欧,向西方国家学习),但是日本实在是又小、又穷又没资源,列强们压根就连侵略日本的心情都没有,就在签了一堆不平等条约后把日本扔在一边了,这样日本就真的成了一个观众,接下来他就看到了大清在列强面前表现出的羸弱,于是妄图灭亡中国的野心在那个时候就种在了日本一代人的心中,直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在之后的近50年的时间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战争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