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樊纲:“无人区”创新更需要民企,要保障创新所得的高额利润

作者:南方都市报

南都讯 记者 夏嘉雯 “中国不缺国有企业,而是缺少用自己的钱去冒创新风险的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在这个意义上不适合进行风险较大的创新活动。”11月1日,著名经济学者、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在2021年广州市民营企业服务周启动仪式上指出,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发挥重要作用,要通过保护产权发展民营企业,通过保护知识产权保障企业因创新而获得的高额利润。

樊纲:“无人区”创新更需要民企,要保障创新所得的高额利润

著名经济学者、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作报告。南都记者 黎湛均 摄。

谈科技创新

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用好“创新基金”机制

樊纲在作报告时指出,科技创新的举国体制是我国的一个特点。“对已存在技术的追赶,不是完全的创新。对于那种‘无中生有’的创新、‘无人区’的创新活动,并不适宜政府组织攻关。”樊纲说。

“中国不缺国有企业,而是缺少用自己的钱去冒创新风险的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在这个意义上不适合进行风险较大的创新活动。”樊纲指出,国企是用国家的钱,无法承担很大的风险。相反,民营企业在创新探索上更有优势,也更有勇气,能够勇敢地踏入“无人区”,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找到创新发展的下一个方向。

樊纲表示,要真正实现科技创新,还需要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具体而言,要通过保护产权来发展民营企业,也意味着要通过保护知识产权来保障企业家通过创新产生的高额利润。此外,樊纲呼吁建立容错机制,使创新失败的企业有一个有序退出的机制。

樊纲还指出,政府的投资最好不是给企业补贴,也不是“引导”,而是用“政府基金跟投”的方式,让私人资本的基金去评估项目,发现价值。而政府“跟投”去分担部分风险给予支持,支持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对于需要长期发展才能见成效的创新项目,樊纲建议,政府基金更要扮演长期投资者的角色。

谈产业发展

没有“夕阳产业”只有“过剩产业” 制造业仍有很大发展潜力

“有人问我今后什么产业好?我要反问:你觉得哪个产业不好?”樊纲表示,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做不好的企业,而没有做不好的产业。

“没有什么‘夕阳产业’,只有短期内因以前过热而产生的‘过剩产业’。长期来看,会有必须外迁的‘污染产业’。” 樊纲指出,一些高新科技、新兴产业形成了所谓的“风口产业”,在短期内可能发展较快,企业获得高额回报,但同样面临较大风险,多数属于“烧钱”一族。在樊纲看来,改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不意味着要“转产”,各种产业都还有长期的发展前景。在国内市场,即使是低端制造业仍有长期的发展前景。

樊纲建议,政府应一方面鼓励创新创业,另一方面帮助企业梳理分析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鼓励产业内部重组,鼓励企业优胜劣汰、兼并重组,使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樊纲指出,关键零部件、关键元器件、关键原材料等都是中国产业链上现存的“短板”。这些领域小众,需要长期投入,属于“隐形产业”。樊纲指出,正是因为“隐形”,竞争者相对较少,只要持之以恒,用工匠精神长期打磨,成为“隐形冠军”将会获得丰厚利润,企业也能得到长期稳定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 夏嘉雯

摄影:南都记者 黎湛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