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情四海##百味端午#@微头条@今日头条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唐·元稹《表夏十首》。

今天是端午节,各种南北方粽子荟萃一堂。而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古长安,以既不包馅,也不包粽叶,独成一体的西安蜂蜜凉粽子,早已经登上了餐桌。
西安蜂蜜凉粽子,历史悠远,最早记载于唐代韦巨源的《食谱》,它是“烧蜂蜜凉粽子尾宴”上的一道佳肴,由“赐绯含香粽”演化而来。后因民间仿效,蜂蜜粽子逐渐从私宴走向市井而广为人知。
所谓“烧尾宴”,是指在唐代,士人新官上任或官员升迁,招待前来恭贺的亲朋同僚的宴会。这一看似奇怪的名称,来源有三:一说老虎变成人时,要烧断其尾;二说羊入新群,要烧焦旧尾才能被接纳;三说鲤鱼跃龙门,经天火烧掉鱼尾,才可化为真龙。
“烧尾”,取其“神龙烧尾,直上青云之欹意”。
也许在今日看来,“烧尾宴”的举办目的在于“人之新除,必乐饮宴客,乃能成其荣”也。
“烧尾宴”是唐代著名的宴会之一,也是古代名宴,可与今天的“满汉全席”相媲美。
在南北方“南咸北甜”的粽子中,西安蜂蜜凉粽子以它的清爽甘甜、洁白如玉独树一帜。其独特的风味,成为了享誉三秦的夏令美食。
西安蜂蜜凉粽子,吃时用丝线或竹刀割成小片,放在碟子里,淋上蜂蜜或玫瑰、桂花糖浆。其形娇美,其味甘甜。
一只小小的粽子,在经过漫长蒸煮等待的过程中,是粽叶的清香和糯米深味的结合,是对辛苦劳作的犒赏。在品味蜂蜜凉粽子的同时,是对唐以来悠长历史记忆的回味。
我们在品尝既不包馅,也不包粽叶的西安蜂蜜凉粽子那沁人心脾的香甜时,是否也品味到“烧尾宴”中由鱼化龙、重生与转变的那份美好寄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