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既不包餡,也不包粽葉的西安蜂蜜涼粽子,由“燒尾宴”而來

#粽情四海##百味端午#@微頭條@今日頭條

“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唐·元稹《表夏十首》。

既不包餡,也不包粽葉的西安蜂蜜涼粽子,由“燒尾宴”而來

今天是端午節,各種南北方粽子荟萃一堂。而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古長安,以既不包餡,也不包粽葉,獨成一體的西安蜂蜜涼粽子,早已經登上了餐桌。

既不包餡,也不包粽葉的西安蜂蜜涼粽子,由“燒尾宴”而來

西安蜂蜜涼粽子,曆史悠遠,最早記載于唐代韋巨源的《食譜》,它是“燒蜂蜜涼粽子尾宴”上的一道佳肴,由“賜绯含香粽”演化而來。後因民間仿效,蜂蜜粽子逐漸從私宴走向市井而廣為人知。

既不包餡,也不包粽葉的西安蜂蜜涼粽子,由“燒尾宴”而來

所謂“燒尾宴”,是指在唐代,士人新官上任或官員升遷,招待前來恭賀的親朋同僚的宴會。這一看似奇怪的名稱,來源有三:一說老虎變成人時,要燒斷其尾;二說羊入新群,要燒焦舊尾才能被接納;三說鯉魚躍龍門,經天火燒掉魚尾,才可化為真龍。

既不包餡,也不包粽葉的西安蜂蜜涼粽子,由“燒尾宴”而來

“燒尾”,取其“神龍燒尾,直上青雲之欹意”。

也許在今日看來,“燒尾宴”的舉辦目的在于“人之新除,必樂飲宴客,乃能成其榮”也。

既不包餡,也不包粽葉的西安蜂蜜涼粽子,由“燒尾宴”而來

“燒尾宴”是唐代著名的宴會之一,也是古代名宴,可與今天的“滿漢全席”相媲美。

在南北方“南鹹北甜”的粽子中,西安蜂蜜涼粽子以它的清爽甘甜、潔白如玉獨樹一幟。其獨特的風味,成為了享譽三秦的夏令美食。

既不包餡,也不包粽葉的西安蜂蜜涼粽子,由“燒尾宴”而來

西安蜂蜜涼粽子,吃時用絲線或竹刀割成小片,放在碟子裡,淋上蜂蜜或玫瑰、桂花糖漿。其形嬌美,其味甘甜。

既不包餡,也不包粽葉的西安蜂蜜涼粽子,由“燒尾宴”而來

一隻小小的粽子,在經過漫長蒸煮等待的過程中,是粽葉的清香和糯米深味的結合,是對辛苦勞作的犒賞。在品味蜂蜜涼粽子的同時,是對唐以來悠長曆史記憶的回味。

既不包餡,也不包粽葉的西安蜂蜜涼粽子,由“燒尾宴”而來

我們在品嘗既不包餡,也不包粽葉的西安蜂蜜涼粽子那沁人心脾的香甜時,是否也品味到“燒尾宴”中由魚化龍、重生與轉變的那份美好寄予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