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吃在北京」细数京城茶点:驴打滚、绿豆糕、自来红和自来白

作者:文旅北京

博杂中现传统

粗犷中见讲究

留住北京味道

传承美食文化

北京的饮食文化

和长城、故宫、颐和园一样

都是城市不可或缺的

重要标志和文化符号

而京城各色美食

正是北京饮食文化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茶点,是搭配饮茶活动的

一种精致小吃

今天,文旅君为您介绍

京城茶点之

“驴打滚”“绿豆糕”

“自来红”和“自来白”

北京的茶点,是从贵族的生活方式中发展来的。清代小说《红楼梦》里,大量地描写了贵族们喝茶时候搭的茶点种类,花样小巧,味道多变,形制可爱。

北京的茶点种类非常丰富,有甜有咸,有酥有脆,有绵有硬。

不同的茶,讲究搭配不同的点心。比如普洱茶,可以搭配荤点心,肉脯类的或者烧卖;绿茶可以搭配奶类的,比如萨其马、奶糕。繁简由人,自在享乐。

「吃在北京」细数京城茶点:驴打滚、绿豆糕、自来红和自来白

驴打滚

驴打滚其实有个正经名字,叫做豆面糕。据说是从河北承德传入北京的。年代不详,但在北京小吃里扬名立万,差不多也百十来年了。

有老师傅说,因为河北承德那里产质量上乘的黄米,所以吃法就比其他地方丰富。

最早豆面糕的做法还挺复杂的,处理好黄米面,加水和到软软的状态,还得刷一层红糖汁儿,最后才裹上澄好的红豆沙卷起来。

现在大部分人做这个,都不刷那层红糖汁儿了,省了一道工序。

「吃在北京」细数京城茶点:驴打滚、绿豆糕、自来红和自来白

卷好了的豆面糕还得放在黄豆粉里打个滚儿,样子有点像驴子在黄土地上打滚儿的状态,所以后来,豆面糕的名字就变成了更加活泼的“驴打滚”。想来豆面糕也没什么意见,老师傅们也就接受了。毕竟,豆面糕裹上黄豆粉之后,还要撒上冰糖渣儿、果料、白糖和熟芝麻。而驴打滚,不用。好多手艺,传着传着,就变成了简易版。得其形,而少其魂,也就传个名字罢了。

「吃在北京」细数京城茶点:驴打滚、绿豆糕、自来红和自来白

自来红 自来白

自来红和自来白都是月饼,是北京特产的月饼。

但是自来红和自来白,并不是只有八月节才卖,一年四季都有售。说到底,它其实就是一种茶点。

月饼成为八月十五的固定搭档,是明代的事情。之前,不论南北,都是常见的酥皮带馅儿的点心。

北京的自来红、自来白,并不是必须买一套的,可以单买自来红,也可以单买自来白,二者的区别还挺大的。

自来红是用香油或者花生油起酥,白糖、冰糖、青红丝、瓜子仁、松仁儿、核桃仁做馅儿。

自来白用大油起酥,白糖、山楂、枣泥做馅儿。

外形都像个鼓鼓的小馒头,一个是棕红色,一个是乳白色。

好的自来红、自来白,即使放时间长了,起酥的皮儿也不会硬得像石头,馅儿就不好说了。

不过,自来红新买的嚼起来也会咔嚓咔嚓响,那是因为馅儿里有冰糖渣。

「吃在北京」细数京城茶点:驴打滚、绿豆糕、自来红和自来白

传统的自来红的配方是这样的:八一粉100斤,香油70斤,白糖55斤,冰糖7斤,桃仁7斤,瓜子仁2斤,桂花1.5斤,饴糖7斤,馅面24斤,木柴200斤,另加包装,共265斤;每斤成本4875元,每斤零售价6400元(每斤16个,每个一两)。这是1952年的自来红制作成本报告。

这个报告里有意思的一点是,每斤16个,每个一两。这不就是“半斤八两”嘛。半斤八两的年代过去了,月饼的花样多到数不清。但是许多人,还是喜欢一百多年没变样的自来红、自来白。尤其是会咔嚓作响的自来红,就上一壶酽酽的茉莉花茶,这就是标准的老北京的下午茶。

绿豆糕

绿豆糕是非常传统的糕点,南北方略有差别,一种用油,一种不用油。绿豆糕色泽鲜绿可爱,闻上去有一股绿豆的香气。夏天食用,有清热解毒、去火消渴的功效。

在古代,绿豆糕和粽子一样,是端午节必须吃的节气食物。

古人的依据是:端午节这天,一年中阳气最盛,人容易上火、烦躁。而绿豆性味甘寒,有清热解毒、祛暑止渴、利水消肿、明目退翳的作用。

夏天,南北方人,都会煮绿豆汤来解暑降温。吃一块绿豆糕,更是消暑降燥。

「吃在北京」细数京城茶点:驴打滚、绿豆糕、自来红和自来白

绿豆糕是经典的熟食生做的糕点。首先将绿豆煮熟,经过晒干脱皮等一系列的工序,制成熟绿豆粉。再加入自己喜爱的口味,进行加工。可以放蜂蜜、放奶油、放桂花,总之,自己喜欢什么就放什么,给大家充分的想象力。

因为绿豆糕太受欢迎,所以,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它就不跟粽子一样,只出现在端午节了。许多铺子常年销售绿豆糕,绿豆糕成了著名的京式四季糕点之一。

内容来源:《老北京述闻 饮食名馔》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