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森林被薅羊毛”上了热搜,损失4000万。
“0蔗糖低脂肪”的饮料巨头元气森林成立至今短短5年时间便与伊利、茅台、康师傅、娃哈哈等一同登上了FBIF9月1日发布的《2021中国食品饮料百强榜》,排名86。元气森林的快速发展就是因为其产品用了不参与人体代谢的甜味剂代替传统的蔗糖。无糖饮料相对来说更健康,能满足更多人群的需求。
此外,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农夫山泉、东方树叶、脉动、东鹏特饮、佳得乐等众多品牌也纷纷推出多款无糖饮料。且市场上无糖糕点、无糖月饼等以甜味剂代替蔗糖的食品越来越多。“0蔗糖”食品市场节节走高,0蔗糖食品、无糖食品即是用不参与人体代谢的甜味剂代替传统的蔗糖,0蔗糖食品相对更加健康,让减肥人群和糖尿病等不能吃糖的人群也能够给味蕾带去甜蜜。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一、甜味剂的定义</h1>
甜味剂:赋予食品甜味的物质,按来源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按营养性分为营养性甜味剂和非营养性甜味剂,按化学结构分为糖类甜味剂和非糖类甜味剂。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二、甜味剂的主要作用</h1>
(1)口感:甜度是许多食品的指标之一,为使食品、饮料具有适口的感觉,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甜味剂。
(2)风味的调节和增强,在糕点中一般都需要甜味;在饮料中,风味的调整就有“糖酸比”一项。甜味剂可使产品获得好的风味,又可保留新鲜的味道。
(3)风味的形成,甜味和许多食品的风味是相互补充的,许多产品的味道就是由风味物质和甜味剂的结合而产生的。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三、分类</h1>
天然营养型甜味剂包括蔗糖、葡萄糖、乳糖、果糖、麦芽糖、淀粉糖等日常食品属于食品原料范围,参与人体新陈代谢;因长期被人食用,且是重要的营养素,在中国不作为食品添加剂。
天然非营养型甜味剂通常具有热量低,不参与代谢的特点,通常用来代替蔗糖,达到减糖或0糖的效果。使得糖尿病等不能吃糖的人群在健康的基础上也能满足对甜味的需求。
按其甜度可分为低甜度的麦芽糖醇、木糖醇、赤藓糖醇等,以及高甜度的罗汉果甜苷、甜菊糖苷等。人工合成甜味剂甜度高、热量低,在人体内不进行代谢吸收,又被称为非营养型甜味剂。
<h1 class="pgc-h-arrow-right">四、使用范围</h1>
目前,我国可用在食品中的甜味剂共有20种(不包括蔗糖等营养型甜味剂),在GB 2760中明确规定了甜味剂的使用范围和限量。
按生产需要可适量使用的有麦芽糖醇、木糖醇、赤藓糖醇、乳糖醇、纽甜、罗汉果甜苷、阿斯巴甜、索马甜。
其余三氯蔗糖、甜菊糖苷、山梨糖醇、糖精钠、D-甘露糖醇、甘草等甜味剂的使用量需在GB 2760 规定的范围内。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五、常见甜味剂及甜度</h1>
表1 常见的天然非营养型甜味剂
<col>
类别
名称
甜度(蔗糖为1)
简介
低
甜
度
乳糖醇
0.3-0.4
可较好地保持食品原有的色、香、味。
山梨糖醇
0.6
可用作淀粉的稳定剂和果品的保香剂、抗氧剂和保鲜剂等。
甘露糖醇
0.7
常用于制作糖果或果酱等食品。
麦芽糖醇
0.8-0.9
口感好,多用于增加糖果、饮料等食品的芳香气味,也可作增稠剂。
木糖醇
0.9
口感清凉,常用于糖果类食品。
赤鲜糖醇
3
口感清凉,多用于饮料和餐糖。
高
甘草甜素
80-300
可增强食品的香气和风味。
罗汉果甜苷
240
多用于饮料和保健食品。
甜菊糖苷
300
口感近似蔗糖,应用广泛,被誉为“世界第三糖源”
索马甜
1600
属于天然蛋白质。甜度约为蔗糖的1600倍,甜味爽口,持续时间长。
表2 常见人工合成非营养型甜味剂
人
工
合
成
味
剂
甜蜜素
30~80
口感纯正,成本低,可配合糖精钠使用,以降低糖精钠的苦味。
糖精钠
300~450
高浓度的糖精钠水溶液有苦味。婴幼儿等食品中不得使用。
安赛蜜
200~250
口感好,与多种甜味剂配合使用,协同增效作用显著,多用于饮料、糖果、乳制品等食品中。
阿斯巴甜
200
口感最接近蔗糖,高温易分解,苯丙酮酸尿患者禁用,广泛用于饮料、糕点、含片和口香糖等食品。
三氯蔗糖
600
又名蔗糖素,口感纯正,与蔗糖相近,无热量,性质稳定,风味佳,安全度高,常用于饮料、蜜饯、蛋糕等食品中。
阿力甜
2000
口感清爽,不能长期保存,常用于饮料、果冻、餐糖等。
纽甜
8000~10000
口感与阿斯巴甜相似,苯丙酮酸尿患者可用,用途较为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