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
第七篇 隋唐五代
第七章 李靖夜袭阴山
李靖是唐太宗手下的一员大将。唐朝初期,唐朝边境的东突厥和吐谷浑经常侵扰大唐国土,对大唐形成了很大的威胁。李靖临危受命,前往征讨。

李靖(网络配图)
《突厥进犯长安》
唐朝初期,突厥颉利可汗认为有机可乘,率领十多万骑兵,再次进犯泾州,一直打到离长安只有40里的渭水边。他自作聪明,事先派使者进长安城见唐太宗,扬言会派突厥兵100万进攻长安。
唐太宗哪这么容易被糊弄?他根本不在乎颉利的威胁,反倒把突厥使者扣押了起来。此外,他还布署长安的唐军摆开阵势,亲自带房玄龄等将领骑马到渭水边的便桥,指名要颉利出来隔河对话。
颉利听说使者被扣,又看到唐太宗亲自上阵,后面唐军旌旗招展,军容整齐,不禁害怕起来。
隔着渭水,唐太宗对颉利说:“我们两家早已订立盟约,几年来大唐也没有少给你们金帛,为什么要背信弃义,带进犯?”
颉利本来理亏,加上嘴笨,被责备得无话可说,表示愿讲和。两天后,双方在便桥上订立盟约,颉利只好退兵了。
从这时起,唐太宗意识到了边疆的威胁。
他知道这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难题,于是加紧训练将士,天召集几百名将士在殿前练习弓箭。几年之后,一支精锐军就被训练出来了。
《得胜回朝》
不久,突厥遇到暴风雪,牲畜死了不少,大漠以北发生荒。颉利可汗加紧对其他部族的压迫,引起各部族的反抗。
颉利派堂兄弟突利去镇压,没想到不仅吃了败仗,兄弟也因此翻了脸,突利一气之下投降了大唐。
唐太宗认为这是个绝好的机会,派李靖、徐世勣等大将领大军十多万人,由李靖统率,分路出击突厥。
李靖是唐朝初年有名的军事家,精通兵法,在唐朝统一争中立下了不少战功。630年,李靖亲率3000名精锐骑兵从邑出发。颉利毫无防备,唐军的突然出现让他大惊失色,慌手脚。还没等唐军发起攻击,突厥兵先乱了起来。
李靖趁机又派间谍混进突厥内部活动,说服颉利的一个腹将领投降。一看大势已去,颉利只好夹着尾巴飞也似的逃去了。
李靖攻下定襄,得胜回朝。唐太宗十分高兴,说:“从前汉朝李陵带兵5000,结果不幸被匈奴所俘虏;现在你以3000轻骑深入敌人后方,克服定襄,威震北方,这是自古以来少有的盛事啊!”
李靖夜袭阴山(网络配图)
《夜袭阴山》
颉利好不容易逃到阴山以北,小命是保住了,可天天提心吊胆,怕唐军会继续追赶,无奈只好又一次派使者到长安来求和,还说要亲自拜见皇帝。唐太宗派唐俭到突厥,表示安抚;又命令李靖带兵前去探察颉利的动静。
李靖领兵到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和徐世勣会师。
李靖说:“虽然颉利被打败了,但手下人马不少。如果逃跑了,以后会留下祸患。我们选1万精兵,带20天的军粮,跟踪袭击,一定能将颉利活捉。”徐世勣也赞成这个意见。两支军队一同向阴山进发。
果不出所料,颉利可汗求和只是缓兵之计,想等草青马肥的季节来到,再逃到漠北。他见到唐俭,以为唐太宗中了,暗暗高兴,防备也松懈下来。这天晚上,李靖和徐世勣领唐军到了阴山,命令部将苏定方率200名轻骑,冒着夜雾悄进军。到突厥前哨发现唐军的时候,唐军离颉利营帐只有里地了。
得知唐军骑兵来到,颉利慌忙逃走。李靖指挥唐军追杀突厥兵没有主帅,乱成一团。颉利东奔西逃,最后带着几个兵躲在荒山里,被部下抓住后交给唐军,后来被押送到长安东突厥自此灭亡。
这一年,回纥等各族首领一齐来到长安朝见唐太宗,拥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首领,并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历史档案馆》
凌烟阁画像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网络配图)
凌烟阁原本是皇宫内三清殿旁一座不起眼的小楼。643年,唐太宗为表彰为唐朝的建立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下令把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徵、房玄龄、尉迟敬德、李靖、秦叔宝、程知节等24名功臣的像画在凌烟阁上,唐太宗自己作赞,褚遂良题阁,阎立本绘画。这就是历史上传为美谈的“凌烟阁画像”。画像画成后,唐太宗经常前去观赏,表达对功臣的赞赏和纪念。唐太宗死后,长孙无忌受遗命辅佐唐高宗,后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而失宠,被诬陷谋反,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