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靖夜襲陰山

《中華上下五千年》

第七篇 隋唐五代

第七章 李靖夜襲陰山

李靖是唐太宗手下的一員大将。唐朝初期,唐朝邊境的東突厥和吐谷渾經常侵擾大唐國土,對大唐形成了很大的威脅。李靖臨危受命,前往征讨。

李靖夜襲陰山

李靖(網絡配圖)

《突厥進犯長安》

唐朝初期,突厥颉利可汗認為有機可乘,率領十多萬騎兵,再次進犯泾州,一直打到離長安隻有40裡的渭水邊。他自作聰明,事先派使者進長安城見唐太宗,揚言會派突厥兵100萬進攻長安。

唐太宗哪這麼容易被糊弄?他根本不在乎颉利的威脅,反倒把突厥使者扣押了起來。此外,他還布署長安的唐軍擺開陣勢,親自帶房玄齡等将領騎馬到渭水邊的便橋,指名要颉利出來隔河對話。

颉利聽說使者被扣,又看到唐太宗親自上陣,後面唐軍旌旗招展,軍容整齊,不禁害怕起來。

隔着渭水,唐太宗對颉利說:“我們兩家早已訂立盟約,幾年來大唐也沒有少給你們金帛,為什麼要背信棄義,帶進犯?”

颉利本來理虧,加上嘴笨,被責備得無話可說,表示願講和。兩天後,雙方在便橋上訂立盟約,颉利隻好退兵了。

從這時起,唐太宗意識到了邊疆的威脅。

他知道這是擺在面前的一個難題,于是加緊訓練将士,天召集幾百名将士在殿前練習弓箭。幾年之後,一支精銳軍就被訓練出來了。

《得勝回朝》

不久,突厥遇到暴風雪,牲畜死了不少,大漠以北發生荒。颉利可汗加緊對其他部族的壓迫,引起各部族的反抗。

颉利派堂兄弟突利去鎮壓,沒想到不僅吃了敗仗,兄弟也是以翻了臉,突利一氣之下投降了大唐。

唐太宗認為這是個絕好的機會,派李靖、徐世勣等大将領大軍十多萬人,由李靖統率,分路出擊突厥。

李靖是唐朝初年有名的軍事家,精通兵法,在唐朝統一争中立下了不少戰功。630年,李靖親率3000名精銳騎兵從邑出發。颉利毫無防備,唐軍的突然出現讓他大驚失色,慌手腳。還沒等唐軍發起攻擊,突厥兵先亂了起來。

李靖趁機又派間諜混進突厥内部活動,說服颉利的一個腹将領投降。一看大勢已去,颉利隻好夾着尾巴飛也似的逃去了。

李靖攻下定襄,得勝回朝。唐太宗十分高興,說:“從前漢朝李陵帶兵5000,結果不幸被匈奴所俘虜;現在你以3000輕騎深入敵人後方,克服定襄,威震北方,這是自古以來少有的盛事啊!”

李靖夜襲陰山

李靖夜襲陰山(網絡配圖)

《夜襲陰山》

颉利好不容易逃到陰山以北,小命是保住了,可天天提心吊膽,怕唐軍會繼續追趕,無奈隻好又一次派使者到長安來求和,還說要親自拜見皇帝。唐太宗派唐儉到突厥,表示安撫;又指令李靖帶兵前去探察颉利的動靜。

李靖領兵到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和徐世勣會師。

李靖說:“雖然颉利被打敗了,但手下人馬不少。如果逃跑了,以後會留下禍患。我們選1萬精兵,帶20天的軍糧,跟蹤襲擊,一定能将颉利活捉。”徐世勣也贊成這個意見。兩支軍隊一同向陰山進發。

果不出所料,颉利可汗求和隻是緩兵之計,想等草青馬肥的季節來到,再逃到漠北。他見到唐儉,以為唐太宗中了,暗暗高興,防備也松懈下來。這天晚上,李靖和徐世勣領唐軍到了陰山,指令部将蘇定方率200名輕騎,冒着夜霧悄進軍。到突厥前哨發現唐軍的時候,唐軍離颉利營帳隻有裡地了。

得知唐軍騎兵來到,颉利慌忙逃走。李靖指揮唐軍追殺突厥兵沒有主帥,亂成一團。颉利東奔西逃,最後帶着幾個兵躲在荒山裡,被部下抓住後交給唐軍,後來被押送到長安東突厥自此滅亡。

這一年,回纥等各族首領一齊來到長安朝見唐太宗,擁唐太宗為他們共同的首領,并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

《曆史檔案館》

淩煙閣畫像

李靖夜襲陰山

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網絡配圖)

淩煙閣原本是皇宮内三清殿旁一座不起眼的小樓。643年,唐太宗為表彰為唐朝的建立做出傑出貢獻的人物,下令把長孫無忌、杜如晦、魏徵、房玄齡、尉遲敬德、李靖、秦叔寶、程知節等24名功臣的像畫在淩煙閣上,唐太宗自己作贊,褚遂良題閣,閻立本繪畫。這就是曆史上傳為美談的“淩煙閣畫像”。畫像畫成後,唐太宗經常前去觀賞,表達對功臣的贊賞和紀念。唐太宗死後,長孫無忌受遺命輔佐唐高宗,後因反對唐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後而失寵,被誣陷謀反,自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