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正是荷花盛开时:趣谈莲花

最近,城市公园里荷花开得正水灵,是适宜观赏的最佳时节。走近水边,一眼望去,碧绿圆润的荷叶密密匝匝挤挨在一起,齐力捧出一朵朵红的、粉的、白的花朵,或含苞、或半开、或全开,娇艳却不失端庄大气;一个个绿绿的、紧致的莲蓬也调皮地从花叶间中探出头来打量着四周。荷花、荷叶、莲蓬无不尽情展现着自己全部的生机与活力,凸显她们的存在,美的令人流连忘返。

正是荷花盛开时:趣谈莲花

荷花,又称莲花、芙蕖、水芙蓉、菡萏等,属毛茛目睡莲科,是莲属二种植物的通称。其叶大花大,风姿绰约,兼具观赏和食用、药用多种功效。古人诗词文章对其多有咏叹。

说起荷花,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北宋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句描写荷花的诗句传颂之广,可谓妇孺皆知。诗句从莲叶之“碧”和荷花之“红”两个方面、运用两种色彩对比,对其娇艳美丽做了形象的工笔细描,以小见大,化龙点睛,写尽了荷花的迷人风姿,令人耳目一新又印象鲜明。

北宋周敦颐在其千古名篇《爱莲说》中,借咏莲花表达自己高洁志趣。其描写精到,令人激赏。文章如此描写莲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通过全方位的描摹,表达了对莲之喜爱,从形神两个方面多角度写尽了莲花之风骨,千百年来无过其右者。

莲花在我国栽植广泛,特别在江南水乡农村郊外随处可见。她不独历史悠久,而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给普通人的平凡生活增添了许多生趣。

正是荷花盛开时:趣谈莲花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首汉乐府《江南》就于平常处见新奇,从普通人的视角写出了江南水乡万顷荷田的迷人静谧风光,其采莲的场面读来富有情趣,使人觉得劳动也是如此的诗情画意。

杨万里的《小池》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以同样的视角,撷取了“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等一组意象,巧妙组合,利用光、声、视、听多种影像的动态变化对比,采用白描、拟人的手法,赋静物以动态,动静结合描绘出了一副自然万物相谐,泉、树、荷、蜻蜓相得益彰的自然之生趣。

说到莲花忽然就想起了菱角,也就忆起了白居易的一首小诗:“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我是非常喜欢这首小诗的。诗中顽皮、机灵、可爱的小娃令人忍俊不禁,浓浓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透着掩饰不住的生趣;“偷”、“采”等动词的运用,偷采白莲的细节,更是让人在读诗的同时,口水横生,——真想大嚼一通那鲜香的菱角呀……

且不说荷花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中记载说荷花,莲子、莲衣、莲房、莲须、莲子心、荷叶、荷梗、藕节等均可药用。荷花能活血止血、去湿消风、清心凉血、解热解毒。莲子能养心、益肾、补脾、涩肠。莲须能清心、益肾、涩精、止血、解暑除烦,生津止渴。荷叶能清暑利湿、升阳止血,减肥瘦身,其中荷叶简成分对于清洗肠胃,减脂排瘀有奇效。藕节能止血、散瘀、解热毒。荷梗能清热解暑、通气行水、泻火清心。单说“吃”,闻名于世的“荷叶饭”,就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

正是荷花盛开时:趣谈莲花

荷叶饭,广东小吃,又称荷包饭,以荷叶包裹米饭和肉馅蒸制而成,在我国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荷叶碧绿,饭团松散,饭粒软润而爽鲜,有荷叶的清香,其诱人的荷香、清爽的口感吸引了不少食客。明末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记曰:“东莞以香粳杂鱼肉诸味,包荷叶蒸之,表里香透,名曰荷包饭。”明代以来,它一直是广东珠江三角洲群众的方便美食。

“泮塘十里尽荷塘,姐妹朝来采摘忙,不摘荷花摘荷叶,饭包荷叶比花香。”这首清末《羊城竹枝词》就是荷叶饭的侧面写照。小小的不起眼的荷叶,在普通老百姓手里也能“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体现出浓浓的食趣。

有趣的是,《水浒传》中鲁达欲惩处恶霸郑屠而戏耍他时也有段涉及荷叶的描写:“这郑屠整整的自切了半个时辰,用荷叶包了道: ‘提辖,叫人送去?’鲁达道: ‘送甚么!且住,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见些精的在上面,也要切做臊子。’……又选了十斤实膘的肥肉,也细细的切做臊子,把荷叶包了。整弄了一早辰,却得饭罢时候。”荷叶这时又发挥了包布的作用。用荷叶包肉,既环保又经济,另外还别具意趣。”真正是“物尽其用”,又用的恰到好处。这不禁让人感慨农人的生活智慧!

荷花盛开时节,赏荷正当其时。顺便闲谈荷花八卦,也算增添一些生活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