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正是荷花盛開時:趣談蓮花

最近,城市公園裡荷花開得正水靈,是适宜觀賞的最佳時節。走近水邊,一眼望去,碧綠圓潤的荷葉密密匝匝擠挨在一起,齊力捧出一朵朵紅的、粉的、白的花朵,或含苞、或半開、或全開,嬌豔卻不失端莊大氣;一個個綠綠的、緊緻的蓮蓬也調皮地從花葉間中探出頭來打量着四周。荷花、荷葉、蓮蓬無不盡情展現着自己全部的生機與活力,凸顯她們的存在,美的令人流連忘返。

正是荷花盛開時:趣談蓮花

荷花,又稱蓮花、芙蕖、水芙蓉、菡萏等,屬毛茛目睡蓮科,是蓮屬二種植物的通稱。其葉大花大,風姿綽約,兼具觀賞和食用、藥用多種功效。古人詩詞文章對其多有詠歎。

說起荷花,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北宋楊萬裡的詩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别樣紅”(《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這兩句描寫荷花的詩句傳頌之廣,可謂婦孺皆知。詩句從蓮葉之“碧”和荷花之“紅”兩個方面、運用兩種色彩對比,對其嬌豔美麗做了形象的工筆細描,以小見大,化龍點睛,寫盡了荷花的迷人風姿,令人耳目一新又印象鮮明。

北宋周敦頤在其千古名篇《愛蓮說》中,借詠蓮花表達自己高潔志趣。其描寫精到,令人激賞。文章如此描寫蓮花:“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亵玩焉。”通過全方位的描摹,表達了對蓮之喜愛,從形神兩個方面多角度寫盡了蓮花之風骨,千百年來無過其右者。

蓮花在我國栽植廣泛,特别在江南水鄉農村郊外随處可見。她不獨曆史悠久,而且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給普通人的平凡生活增添了許多生趣。

正是荷花盛開時:趣談蓮花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這首漢樂府《江南》就于平常處見新奇,從普通人的視角寫出了江南水鄉萬頃荷田的迷人靜谧風光,其采蓮的場面讀來富有情趣,使人覺得勞動也是如此的詩情畫意。

楊萬裡的《小池》詩:“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以同樣的視角,撷取了“泉眼”、“細流”、“樹陰”、“小荷”“蜻蜓”等一組意象,巧妙組合,利用光、聲、視、聽多種影像的動态變化對比,采用白描、拟人的手法,賦靜物以動态,動靜結合描繪出了一副自然萬物相諧,泉、樹、荷、蜻蜓相得益彰的自然之生趣。

說到蓮花忽然就想起了菱角,也就憶起了白居易的一首小詩:“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迹,浮萍一道開。”——我是非常喜歡這首小詩的。詩中頑皮、機靈、可愛的小娃令人忍俊不禁,濃濃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透着掩飾不住的生趣;“偷”、“采”等動詞的運用,偷采白蓮的細節,更是讓人在讀詩的同時,口水橫生,——真想大嚼一通那鮮香的菱角呀……

且不說荷花的藥用價值,——《本草綱目》中記載說荷花,蓮子、蓮衣、蓮房、蓮須、蓮子心、荷葉、荷梗、藕節等均可藥用。荷花能活血止血、去濕消風、清心涼血、解熱解毒。蓮子能養心、益腎、補脾、澀腸。蓮須能清心、益腎、澀精、止血、解暑除煩,生津止渴。荷葉能清暑利濕、升陽止血,減肥瘦身,其中荷葉簡成分對于清洗腸胃,減脂排瘀有奇效。藕節能止血、散瘀、解熱毒。荷梗能清熱解暑、通氣行水、瀉火清心。單說“吃”,聞名于世的“荷葉飯”,就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了。

正是荷花盛開時:趣談蓮花

荷葉飯,廣東小吃,又稱荷包飯,以荷葉包裹米飯和肉餡蒸制而成,在我國已經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曆史。荷葉碧綠,飯團松散,飯粒軟潤而爽鮮,有荷葉的清香,其誘人的荷香、清爽的口感吸引了不少食客。明末清初屈大均《廣東新語》記曰:“東莞以香粳雜魚肉諸味,包荷葉蒸之,表裡香透,名曰荷包飯。”明代以來,它一直是廣東珠江三角洲群衆的友善美食。

“泮塘十裡盡荷塘,姐妹朝來采摘忙,不摘荷花摘荷葉,飯包荷葉比花香。”這首清末《羊城竹枝詞》就是荷葉飯的側面寫照。小小的不起眼的荷葉,在普通老百姓手裡也能“變廢為寶”,化腐朽為神奇,展現出濃濃的食趣。

有趣的是,《水浒傳》中魯達欲懲處惡霸鄭屠而戲耍他時也有段涉及荷葉的描寫:“這鄭屠整整的自切了半個時辰,用荷葉包了道: ‘提轄,叫人送去?’魯達道: ‘送甚麼!且住,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見些精的在上面,也要切做臊子。’……又選了十斤實膘的肥肉,也細細的切做臊子,把荷葉包了。整弄了一早辰,卻得飯罷時候。”荷葉這時又發揮了包布的作用。用荷葉包肉,既環保又經濟,另外還别具意趣。”真正是“物盡其用”,又用的恰到好處。這不禁讓人感慨農人的生活智慧!

荷花盛開時節,賞荷正當其時。順便閑談荷花八卦,也算增添一些生活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