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见证百年征途”文物故事① | 民国吴芳吉读《外交失败史书》后手稿

“见证百年征途”文物故事① | 民国吴芳吉读《外交失败史书》后手稿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华诞,江津博物馆特别策划了《见证百年征途》展览。该展览采取编年体形式,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为背景,分“觉醒”“救亡”“新生”“开放”四个单元,辅以场景,展出了百余件珍贵的照片、史料,30余件重点革命文物。为了进一步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特精选展览中的10件革命文物进行深入讲述。通过讲好红色故事,感悟江津革命先辈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家国情怀,在传承中坚守初心和使命。

“见证百年征途”文物故事① | 民国吴芳吉读《外交失败史书》后手稿

民国吴芳吉读《外交失败史书》后手稿

“见证百年征途”文物故事① | 民国吴芳吉读《外交失败史书》后手稿

民国吴芳吉读《外交失败史书》后手稿展厅展示

民国吴芳吉读《外交失败史书》后手稿,高30.8厘米,宽13.8厘米,共8页,现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通过馆际交流的方式,于2021年7月1日-2021年12月20日在江津博物馆“见证百年征途”特展中展出。

“见证百年征途”文物故事① | 民国吴芳吉读《外交失败史书》后手稿

吴芳吉

民国吴芳吉读《外交失败史书》后手稿,是吴芳吉13岁在江津聚奎就读时写的一篇课堂作文。吴芳吉(1896-1932),重庆江津人,字碧柳,人称“白屋诗人”,创作了可与《孔雀东南飞》媲美的《婉容词》,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重庆大学创始人之一。

该文物共8页,由两部分组成。1-5页为吴芳吉所写的作文正文,用时2时,写下约一千四百二十余字。全文引古论今,语言精辟,结合时事,深入剖析了中国为什么被列强瓜分豆剖。开篇从中华民族文明伊始,历数历朝历代民族战争虽然不断,但“未有灭种灭国之说,亦未有国际外交之法”。到了明代开始,屡有葡萄牙、荷兰人、英人等外敌进犯,而“我国人喜其器物之精,嗜其制作之妙遂,购贩之不图自强”,埋下了近代中国数千年未遇到的民族危机的种子。接着通过5个“不审外情之弊”,深入分析了清末时期中国外交的失败,看到清王朝的腐败,更看到社会制度的落后,感叹“由前而观,悲哉!中国我欲启之。由后而观,惜哉!我欲泣之。”并在文章最后发出了“如果能审外情,图自强,则他人何敢藐视,而豆剖瓜分之说又何敢倡言,而外交又何有失败。”的呼声。

该文物的6-8页为批文,落款为:是为荣县萧绮笙师批阅,时在宣统元年乙酉年黑石山中。萧绮笙即吴芳吉的恩师。萧湘(1875—1918),字绮笙,四川荣县人。1904至1906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回乡后大力宣传民主革命,从事反清斗争,被清政府追捕,得同学邓鹤丹帮助,前来聚奎学堂执教,并大力宣传革命,倡导民主,使聚奎师生日益倾向革命,特别是为吴芳吉走上文学道路、成为著名爱国诗人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成为一代名师。批文从开篇说道“阅卷一天,有些疲倦”,到后来“使我精神为之振荡也”转变,再到最后发出“咄咄怪才!”的高度评价。

“见证百年征途”文物故事① | 民国吴芳吉读《外交失败史书》后手稿

萧湘亭(位于重庆市江津区聚奎中学校园内)

吴芳吉读《外交失败史书》后手稿,整篇文章立意高,认识深刻,体现出其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以及对科学和民主的向往和追求。这对100多年前的一个13岁学生而言,是非常难得一见的,因此吴芳吉当时被称为了神童,但这其实与其生活和学习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吴芳吉少年时居住的地方,周边环境嘈杂,娼盗赌博者多,他的父亲吴传姜用石灰将墙门刷白并写“白屋吴宅”字牌,寓意此乃清白之家,要求自己的孩子做人也要清清白白,堂堂正正!1910年,吴芳吉考入北京清华园,后因同学遭美国教授侮辱,打抱不平被校方开除。九一八事变后,时任江津中学校长的吴芳吉不仅写出了许多气壮山河、鼓舞民心士气的诗作,还到重庆、江津四处讲演,宣传抗日。在重庆的一次集会上,他登台朗诵了自己刚创作的抗日诗歌《巴人歌》。此诗传诵一时,成了唤起民众抗战的动员令。当他返回江津后,再次朗诵《巴人歌》时,却突然脸色惨白,倒下了,于1932年5月9日辞世。

“见证百年征途”文物故事① | 民国吴芳吉读《外交失败史书》后手稿

吴芳吉墓(江津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重庆市江津区聚奎中学校园内)

吴芳吉所就读的聚奎学堂,是当时川中名校,现为聚奎中学,位于重庆江津区白沙镇黑石山上,自清代同治九年创办聚奎义塾开始,发展为聚奎书院、聚奎学堂、聚奎小学、聚奎中学,又先后与新本中学、江津三中合并,直到今天已有约150年的历史。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盛行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正是这一年,聚奎书院改为聚奎学堂,原书院斋长邓鹤翔转任堂长,除留下部分年幼的书院学生外,开始招收五年制初小男生入学。1906年吴芳吉10岁的时候随父亲迁入白沙镇,进入改制后的聚奎小学就读,接受新式教育。学校从课程内容、教学思想、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大力学习日本办学,在反清爱国思想的影响下,师生中掀起民主、革命之风,使“拯救中华,服务桑梓”成为师生普遍认同的学校价值观,突出体现了“救国”、“奉献”的特点。

吴芳吉读《外交失败史书》后,是江津地区最早宣传“科学”和“民主”思想的著作之一。1891年重庆开埠以后,江津作为重庆上游重要的沿江城市,西方文化给江津的文化教育带来了巨大影响,江津开始办新学,开启了许多有识之士的思索。这一文物是研究吴芳吉文学价值的重要实物资料,对研究重庆地区近代教育发展、民主思想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

庞国翔:《泪溅诗笺哭苍生》

江 露:《聚奎中学学校文化生成机制研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