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骆耕漠
骆耕漠(1908—2008)。生肖:猴。浙江省临安县人。
1922年于县立高等小学毕业后考入浙江省立甲种商业学校,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任共青团杭州市第2区委书记。
1927年冬被捕,1934年出狱后开始研究中国经济问题,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相继任中共浙江省委统战工委委员、文化工委书记(省委书记刘英),中共中央东南局文化工委委员。其间组织创办了《动员周刊》、《抗建论坛》、《东南战线》和《皖南人》等刊物。
“皖南事变”后到苏北抗日根据地。先后任新四军财政经济部副部长(部长朱毅)兼江淮银行行长,中共苏北区委财经委员会副书记兼盐阜行署财经处处长,新四军苏浙军区供给部部长(政委王绍杰)。
骆耕漠夫妇和女儿
抗战胜利后,相继任华中军区供给部部长(政委缺编,副政委资凤),华东军区供给部副部长(部长宋裕和,政委彭显伦)兼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后勤部部长,中共第二野战军总前委财经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共中央华东局财经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华东局财经委员会秘书长、副主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1954—1956)兼成本物价局局长,第一届全国人大办公厅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55),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社科院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顾问。
1990年起,他承担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科研项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特点理论剖析》和《对我国十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考察和典型调查报告》。
2006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授予“终身荣誉学部委员”称号。
著有《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三个过渡问题》、《社会主义商品货币问题的争论的分析》和《关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几个理论问题》等。
胡开明
胡开明(1913—1997)。生肖:牛。浙江省乐清县人。
1929年在温州中学读书时参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北平东北大学学生救亡会常委、北平学联代表;参与领导了北平“12.9”学生运动。
1936年毕业于东北大学经济系,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东北民众救亡会宣传部部长,西北抗敌后援会副主席。
在“西安事变”前,他曾率领万余名学生、群众到陕西临潼向蒋介石请愿。
1937年到延安,先后任抗日军政大学学员,中共晋东北特委秘书长(书记王逸群),中共晋察冀边区第4地委宣传部部长(书记王昭)、副书记(书记丁莱夫)。
抗战胜利后,相继任新华社晋察冀总分社和《晋察冀日报》社副社长(社长邓拓),中共北岳区委宣传部部长、察哈尔省委宣传部部长(书记杨耕田)。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河北省委工业部部长、省委常委(1953—1967),河北省副省长(1955—1960),中共八大代表,中共河北省张家口地委第一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共安徽省委常委(1978—1983)、省革委会副主任(1978—1979)、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中共河北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文革”后胡开明到安徽省工作,他在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受到万里(时任省委第一书记)的重视和支持,最终“包产到户”成为一项政策得以贯彻。
胡愈之
胡愈之(1896—1986),原名胡学愚,笔名胡芋之。生肖:猴。浙江省上虞县人。
早年就读于上虞县高等小学堂、绍兴府中学堂、杭州英语专科学校。
1914年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之余读英语夜校,自学日语、世界语并发表著译文章。
1915年任《东方杂志》编辑,1925年编辑出版《公理日报》。
1927年“4.12反革命政变”的次日,他起草了对国民党当局的抗议信,邀集郑振铎等七人签名并在《商报》上发表。
1928年流亡法国,入巴黎大学国际法学院学习。
1931年初在回国途中访问莫斯科,并写了《莫斯科印象记》。
左起鲁迅、胡愈之、黎沛华(宋庆龄秘书)、宋庆龄
1931年“9.18事变”后,他与邹韬奋共同主持《生活》周刊并主编《东方杂志》等刊物。先后筹办了《世界知识》和《妇女生活》等杂志。
1933年应鲁迅之邀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当选为临时中央执委。
1933年9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协助邹韬奋在香港创办《生活日报》。
全国抗战爆发后,任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国际宣传委员会主任。主持出版了《团结》、《上海人报》、《集纳》和《译报》等报刊。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他组织编译出版了斯诺的《西行漫记》,并首次编辑出版了《鲁迅全集》。
1938年在桂林出版《国民公论》半月刊,组织了国际新闻社和文化供应社。
1940年赴新加坡帮助陈嘉庚创办《南洋商报》。
抗战胜利后创办新南洋出版社,在新加坡发行《南侨日报》、《风下》和《新妇女》杂志。
1948年回国到华北解放区,任《光明日报》总编(社长章伯钧)。
胡愈之和夫人沈兹九在晋察冀
1949年秋在北平出席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首任署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国务院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1954),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理事长,第一届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国务院文化部副部长(1959—1965)。
1984年,他在国际世界语大会上被授予最高荣誉称号“名誉监事”。
是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六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第二至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增选),民盟中央常委、副主席(1958—1985)、代主席。
夫人:沈兹九(1898—1989),原名沈慕兰。生肖:狗。浙江省德清县人。
沈兹九
早年毕业于浙江女子师范,1921年考入日本女子高等师范艺术科。
1925年回国,先后任浙江女子师范、江苏淞江女中和南京汇文女中教员,中山文化教育馆上海分馆《时事类编》助理编辑,《申报》副刊《妇女园地》主编,《妇女生活》主编,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执委
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妇联常委、宣传教育部部长兼《新中国妇女》主编,民盟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姚醒吾
姚醒吾(1897—1988),原名姚宝森。生肖:鸡。浙江省吴兴县人。
早年于湖州浙江省立第三中学毕业后回乡执教,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相继任中共吴兴县委委员,中共中央(上海)军委训练班学员(1929),红3军团第8军第4师军需处处长、军团会计科科长,中华苏维埃西北办事处贸易总局会计处指导员,陕北红29军供给部部长(军长肖劲光、李仲英,政委朱理治、甘渭汉);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红一方面军长征。
二级八一勋章
全国抗战时期,先后任八路军留守兵团供给处财政科科长、处长、供给部副部长(部长徐林),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后勤部副部长(部长张令彬、徐林,政委张启龙)兼供给部部长。
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抗战胜利后赴东北,相继任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供给部副部长,东北野战军东线兵团供给部部长(政委谷广善),东北军区军需部材料局局长。
一级解放勋章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南军区后勤部财务部部长、后勤部副部长,武汉军区后勤部部长(1957—1964)。
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将军自幼好学且善理财。在井冈山时,有一次第2支队在一个土豪处筹到350块银元,支队政委让姚醒吾给土豪打个收条。可是在数钱的时候姚醒吾却听出声音不对,他当即便让人把土豪捆起来,原来这350块银元里面竟然有250个是铅制的……结果土豪只好认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