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駱耕漠
駱耕漠(1908—2008)。生肖:猴。浙江省臨安縣人。
1922年于縣立高等國小畢業後考入浙江省立甲種商業學校,1927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并任共青團杭州市第2區委書記。
1927年冬被捕,1934年出獄後開始研究中國經濟問題,1938年加入中國共産黨。相繼任中共浙江省委統戰工委委員、文化工委書記(省委書記劉英),中共中央東南局文化工委委員。其間組織創辦了《動員周刊》、《抗建論壇》、《東南戰線》和《皖南人》等刊物。
“皖南事變”後到蘇北抗日根據地。先後任新四軍财政經濟部副部長(部長朱毅)兼江淮銀行行長,中共蘇北區委财經委員會副書記兼鹽阜行署财經處處長,新四軍蘇浙軍區供給部部長(政委王紹傑)。
駱耕漠夫婦和女兒
抗戰勝利後,相繼任華中軍區供給部部長(政委缺編,副政委資鳳),華東軍區供給部副部長(部長宋裕和,政委彭顯倫)兼華東野戰軍山東兵團後勤部部長,中共第二野戰軍總前委财經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中共中央華東局财經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
新中國成立後,曆任中共中央華東局财經委員會秘書長、副主任,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1954—1956)兼成本物價局局長,第一屆全國人大辦公廳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55),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顧問,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屆學科評議組成員,社科院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經濟研究中心顧問。
1990年起,他承擔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科研項目《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商品經濟特點理論剖析》和《對我國十年來經濟體制改革的考察和典型調查報告》。
2006年被中國社會科學院授予“終身榮譽學部委員”稱号。
著有《從資本主義到共産主義的三個過渡問題》、《社會主義商品貨币問題的争論的分析》和《關于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幾個理論問題》等。
胡開明
胡開明(1913—1997)。生肖:牛。浙江省樂清縣人。
1929年在溫州中學讀書時參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任北平東北大學學生救亡會常委、北平學聯代表;參與上司了北平“12.9”學生運動。
1936年畢業于東北大學經濟系,同年轉為中國共産黨黨員。任東北群眾救亡會宣傳部部長,西北抗敵後援會副主席。
在“西安事變”前,他曾率領萬餘名學生、群衆到陝西臨潼向蔣介石請願。
1937年到延安,先後任抗日軍政大學學員,中共晉東北特委秘書長(書記王逸群),中共晉察冀邊區第4地委宣傳部部長(書記王昭)、副書記(書記丁萊夫)。
抗戰勝利後,相繼任新華社晉察冀總分社和《晉察冀日報》社副社長(社長鄧拓),中共北嶽區委宣傳部部長、察哈爾省委宣傳部部長(書記楊耕田)。
新中國成立後,曆任中共河北省委工業部部長、省委常委(1953—1967),河北省副省長(1955—1960),中共八大代表,中共河北省張家口地委第一書記兼軍分區政治委員,中共安徽省委常委(1978—1983)、省革委會副主任(1978—1979)、省第五屆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中共河北省顧問委員會副主任,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文革”後胡開明到安徽省工作,他在小崗村實行包産到戶,受到萬裡(時任省委第一書記)的重視和支援,最終“包産到戶”成為一項政策得以貫徹。
胡愈之
胡愈之(1896—1986),原名胡學愚,筆名胡芋之。生肖:猴。浙江省上虞縣人。
早年就讀于上虞縣高等國小堂、紹興府中學堂、杭州英語專科學校。
1914年入上海商務印書館,工作之餘讀英語夜校,自學日語、世界語并發表著譯文章。
1915年任《東方雜志》編輯,1925年編輯出版《公理日報》。
1927年“4.12反革命政變”的次日,他起草了對國民黨當局的抗議信,邀集鄭振铎等七人簽名并在《商報》上發表。
1928年流亡法國,入巴黎大學國際法學院學習。
1931年初在回國途中通路莫斯科,并寫了《莫斯科印象記》。
左起魯迅、胡愈之、黎沛華(宋慶齡秘書)、宋慶齡
1931年“9.18事變”後,他與鄒韬奮共同主持《生活》周刊并主編《東方雜志》等刊物。先後籌辦了《世界知識》和《婦女生活》等雜志。
1933年應魯迅之邀參加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并當選為臨時中央執委。
1933年9月秘密加入中國共産黨,1936年協助鄒韬奮在香港創辦《生活日報》。
全國抗戰爆發後,任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國際宣傳委員會主任。主持出版了《團結》、《上海人報》、《集納》和《譯報》等報刊。在極端困難條件下,他組織編譯出版了斯諾的《西行漫記》,并首次編輯出版了《魯迅全集》。
1938年在桂林出版《國民公論》半月刊,組織了國際新聞社和文化供應社。
1940年赴新加坡幫助陳嘉庚創辦《南洋商報》。
抗戰勝利後創辦新南洋出版社,在新加坡發行《南僑日報》、《風下》和《新婦女》雜志。
1948年回國到華北解放區,任《光明日報》總編(社長章伯鈞)。
胡愈之和夫人沈茲九在晉察冀
1949年秋在北平出席了第一屆全國政協會議和開國大典。
新中國成立後,曆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首任署長,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副會長,國務院文字改革委員會副主任(1954),中華全國世界語協會理事長,第一屆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名譽主席,國務院文化部副部長(1959—1965)。
1984年,他在國際世界語大會上被授予最高榮譽稱号“名譽監事”。
是第一至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第六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第二至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增選),民盟中央常委、副主席(1958—1985)、代主席。
夫人:沈茲九(1898—1989),原名沈慕蘭。生肖:狗。浙江省德清縣人。
沈茲九
早年畢業于浙江女子師範,1921年考入日本女子高等師範藝術科。
1925年回國,先後任浙江女子師範、江蘇淞江女中和南京彙文女中教員,中山文化教育館上海分館《時事類編》助理編輯,《申報》副刊《婦女園地》主編,《婦女生活》主編,上海各界救國聯合會執委
1939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46年參加中國民主同盟。
新中國成立後,曆任全國婦聯常委、宣傳教育部部長兼《新中國婦女》主編,民盟中央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一、二、三、五、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姚醒吾
姚醒吾(1897—1988),原名姚寶森。生肖:雞。浙江省吳興縣人。
早年于湖州浙江省立第三中學畢業後回鄉執教,1927年加入中國共産黨。相繼任中共吳興縣委委員,中共中央(上海)軍委訓練班學員(1929),紅3軍團第8軍第4師軍需處處長、軍團會計科科長,中華蘇維埃西北辦事處貿易總局會計處指導員,陝北紅29軍供給部部長(軍長肖勁光、李仲英,政委朱理治、甘渭漢);參加了中央蘇區曆次反“圍剿”和紅一方面軍長征。
二級八一勳章
全國抗戰時期,先後任八路軍留守兵團供給處财政科科長、處長、供給部副部長(部長徐林),陝甘甯晉綏聯防軍後勤部副部長(部長張令彬、徐林,政委張啟龍)兼供給部部長。
二級獨立自由勳章
抗戰勝利後赴東北,相繼任東北民主聯軍遼東軍區供給部副部長,東北野戰軍東線兵團供給部部長(政委谷廣善),東北軍區軍需部材料局局長。
一級解放勳章
新中國成立後,曆任中南軍政委員會輕工業部副部長,中南軍區後勤部财務部部長、後勤部副部長,武漢軍區後勤部部長(1957—1964)。
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将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将軍自幼好學且善理财。在井岡山時,有一次第2支隊在一個土豪處籌到350塊銀元,支隊政委讓姚醒吾給土豪打個收條。可是在數錢的時候姚醒吾卻聽出聲音不對,他當即便讓人把土豪捆起來,原來這350塊銀元裡面竟然有250個是鉛制的……結果土豪隻好認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