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龙舒万佛山,“皖中小黄山”,家乡最美的山(下)

作者简介:陈舒宁,一个既向往“诗和远方”,也喜爱家乡山水美景的金安人。

摄影:蒋常虹、老员外

沿着蜿蜒的山道,拾级而上。山道边盛开许多不知名的小黄花,红色的映山红和粉色、紫色的杜鹃花也随处可见。山坡上茂林修竹,郁郁葱葱。小鸟是大山的精灵,被大自然美景所迷恋,藏在绿荫中,亮开歌喉,一曲曲婉转清脆的歌声萦绕在山林之间。游人仿佛忘却了登山的劳累,沉浸在大山的美景中,陶醉在小鸟的歌声里。沿途不时可见一些珍稀树木,树上挂有标牌,像小勾儿茶、小花木兰、连香树、三叶槭、紫茎等均属国家二、三级保护植物。

龙舒万佛山,“皖中小黄山”,家乡最美的山(下)

据了解,万佛山还有领春木、兰果树、香果树、银鹊、被称为活化石的银缕梅等珍稀植物,犹如古时的隐士,隐藏于深山之中,游人难得一见。紫薇常见,紫茎是第一次见到。后来上网查询,了解到紫茎分布于河南、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贵州、四川海拔600至1900米常绿阔叶林或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中。由于植被不断被破坏,天然更新力差,植株已日益减少,在我国被列为“渐危种”。因剥落后树皮非常光滑红润,有的地方叫“没皮没脸树”。

龙舒万佛山,“皖中小黄山”,家乡最美的山(下)

走到二仙迎客景点,只见路边山崖上两棵松树挽手并肩,临崖而立,卓然不群,像是在招手迎客,又像是向游人展示风姿。前方山顶长着一株松树,老干遒枝,针叶细密,枝杈对称呈扇形,宛如孔雀开屏,名为凤凰松。越流沙崖,翻鲫鱼背,上到览秀亭。

龙舒万佛山,“皖中小黄山”,家乡最美的山(下)

站在亭外极目远眺,群峰耸峙,直刺蓝天,近山苍翠、远山如黛。山风刮来,和着阵阵松涛声,犹如正在演奏一部雄浑激昂的山林交响曲。坐在石椅上小憩,仰望蓝天白云,俯瞰青山翠谷,尽览满目仙境。眺望疏密有致的群山轮廓,在阳光照射下,山南山北风景悬殊,慢慢品味王维《终南山》一诗中描写的“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的意境,令人心旷神怡,不禁为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美造化而赞叹不已。

龙舒万佛山,“皖中小黄山”,家乡最美的山(下)

由览秀亭至老佛顶的山道越攀越险,云海从不远处山口汹涌卷来,似钱塘江潮水翻涌,如草原万马狂奔。山风越刮越大,云海越聚越浓,仿佛大别山云雾都汇聚到这里。周围山峰若隐若现,山腰云雾缭绕,缓缓升腾,接近山顶又被刮向远处。游人在云海中穿行,弯腰弓背,攀越两侧是悬崖峭壁的“天梯”,登上山顶。

龙舒万佛山,“皖中小黄山”,家乡最美的山(下)

老佛顶海拔1539米,系大别山主峰之一,从西面扁担撬山峰观之像老佛端坐而得名。山顶上诸佛寺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太平天国时被毁。现存一间佛寺是一年前修复的,寺内供奉一佛,外有香炉,烧香叩拜,游人自便。‍

龙舒万佛山,“皖中小黄山”,家乡最美的山(下)

下山途中,有缕缕花香萦绕,有习习凉风扑面,有溪流、鸟语相伴。游人兴致盎然,唱着歌曲,时而双手贴在口边成喇叭状,面对远山大声呼喊,一路上洒下一串串欢声笑语,都有不虚此行之感。

龙舒万佛山,“皖中小黄山”,家乡最美的山(下)

2000年阳春三月,我和一同攀登过万佛山的几位游伴相聚,游伴们游兴未尽,相约再登万佛山,于是邀上几位没有游览过万佛山的朋友,开启了第二次万佛山之旅。

2016年10月6日亲友邀约游览万佛山,上午九时我们在景区大门前聚齐,上山游览。登上主峰老佛顶,时至午后,山上开始起雾,不到半小时,漫山遍野大雾弥漫,能见度极低,加之同行的三位女士疲惫不堪,我们只能小心翼翼地沿原路返回山下。上山途中,看见一亭,名为公麟亭,像是新建的,前两次登山未曾见过。

龙舒万佛山,“皖中小黄山”,家乡最美的山(下)

相传北宋著名画家李公麟曾在万佛山写生作画,山上还留有公麟亭、公麟画台。李公麟,庐州舒城人,号龙眠居士。李公麟除了擅长山水花鸟题材之外,更善画人物,尤工画马。苏轼称赞:“龙眠胸中有千驷,不惟画肉兼画骨”。其代表作有《五马图》《临韦偃牧放图》《十六小马图》《百马图》《龙眠山庄图》《洛神赋图》《维摩诘像》《辋川图》等。

龙舒万佛山,“皖中小黄山”,家乡最美的山(下)

三次游览万佛山,登山季节不同,风景各异,但是均留下美好的印象。六安依山傍水,景区星罗棋布,在我的眼里,万佛山永远是家乡最美的山。

龙舒万佛山,“皖中小黄山”,家乡最美的山(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