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哺乳仔猪母源性腹泻的防治方法探析

哺乳仔猪母源性腹泻发病特点:

哺乳仔猪母源性腹泻是指在哺乳期母猪自身存在某些病理异常的情况下,包括某些隐性感染传染病、产后便秘致体内毒素大量蓄积、摄入营养长期较单一或日粮中某些重点营养物质添加配比不当等,母猪隐性带毒,致使致病因子通过乳汁传染给乳猪。导致其所生产的幼仔一出生就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仔猪单独用药治疗往往效果不佳,须母子统防统治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哺乳仔猪母源性腹泻的防治方法探析

哺乳仔猪母源性腹泻的主要致病因素:

母猪个体因素。母猪的重点病种疫苗程序免疫缺失,比如“猪蓝耳病、非典型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等高危害性病种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控制手段就是接种相关疫苗,抗体检测合格率达标的疫苗免疫对于母猪和新生仔猪的保护性极好,可确保30 日龄以内的新生仔猪免于发病,而上述高危害性病种一旦疫苗免疫缺失,对于新生仔猪而言就可能引起高致死率的剧烈腹泻。

环境因素。主要是新生仔猪保育舍内小环境控制不良,其中“温湿度”控制对于新生仔猪至关重要,1~ 7 日龄仔猪对温湿度要求较高,最适宜温湿度值为30℃ ~ 33℃、相对湿度70%左右,且昼夜间温差波动幅度不宜超过3℃,否则可能引起哺乳仔猪腹泻症。

营养因素。除了母猪乳汁营养不全价因素外,哺乳期仔猪早期断奶开食料、乳猪饲料的选择也很重要,应尽量符合当前仔猪生长阶段的正常营养需求,饲料要营养全价且易于仔猪消化吸收利用是关键,否则就容易引起仔猪腹泻综合征。

哺乳仔猪母源性腹泻的防治方法探析

综合防治

1、科学饲养母猪。防止怀孕期的母猪过肥或过瘦:要想仔猪健壮,除保证喂全价的配合日粮外,还应根据母猪的膘情进行调整,过肥应控制日喂量,过瘦应增加日喂量一般怀孕0~84d饲喂1.5~2.0kg,怀孕85~110d饲喂2.5~3.0 kg全价料。产前一周进产房时,每天减少0.5~1.0kg日粮,临产当天不喂精料,饮适量麸皮盐水,产后2d再逐渐增加日粮至第7d恢复正常采食量。精料宜湿喂,可减少仔猪腹泻性疾病的发生。

2、疫苗免疫( 计划免疫,优先选择区域内高发病率病种予以接种) ,这是降低仔猪因剧烈腹泻致死风险的重要措施。规模猪场要针对猪蓝耳病、非典型猪瘟、猪细小病毒病、猪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症、猪轮状病毒病、猪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猪沙门氏菌病等致死率极高的病种予以相关疫苗接种,接种对象包括空怀母猪和适龄仔猪,使其获得有效的被动免疫抗体保护。

3、加强日常饲喂管理,确保1 ~ 3 日龄新生仔猪吃足初乳( 获得母源抗体保护) ; 保持母猪奶头清洁卫生; 7 日龄左右开展早期诱食,以哺乳仔猪专用开食料少量投喂强化锻炼胃肠机能,促进哺乳仔猪消化系统快速发育完全; 定期开展母猪舍及保育仔猪舍的清扫保洁及消毒灭源工作; 禁止给哺乳母猪和哺乳仔猪投喂过期变质、受潮霉变及被污染的饲料; 坚持“四定( 定人、定时、定点、定量) ”喂料原则,做到有节制、精准喂料,保证24 h 不间断供应清洁饮水( 符合安全饮水标准) ; 加强日常动态疫情监测与处置,及时发现群内个别伴腹泻症状的异常仔猪,迅速采取隔离治疗、专舍饲养处置措施,以防止疫情在群内进一步扩散蔓延。

哺乳仔猪母源性腹泻的防治方法探析

4、启用保健预防程序。母猪产前产后使用母猪金方+胎好+解霉净拌料。 全面提高母乳质量。母乳质量是影响仔猪健康的主要因素。如果母乳充足,乳汁良好,仔猪通过吸吮母乳可以获得足够的抵抗力,可降低腹泻发生率或发病后症状轻微。如果母猪泌乳能力差,乳汁不佳,仔猪腹泻将会久治不愈。

治疗

仔猪腹泻病的病因复杂。因此,应采取消除致病性因素的针对性用药措施,同时必须补液,及时进行腹腔注射或口服补液盐,提高治愈率,减少腹泻脱水而引起的死亡。对于较严重腹泻、出现明显脱水的发病仔猪,宜采用“补液盐+ 乳酸环丙沙星口服液”内服治疗效果最佳。对于任何不明原因引起的仔猪湿热下痢及腹泻综合征,可以使用“黄芪多糖+ 氟苯尼考+ 多西环素+ 补液盐( 或复方电解多维) ”内服治疗,早晚各喂1 剂,连喂3 ~ 5 d 可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