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建国

文化像空气一样,是无处不存在的,尤其是家乡风情文化,更是深深的浸入到每个人的血脉里,世世代代人都不会泯灭。说到我们家乡运城根祖文化底蕴深厚,是有着充分的事实根据的,首先表现在称谓上,不论是称作河东还是运城,都蕴藏着深厚而形象的内涵。纵观我们中国古代的地名,多以山水地理位置而冠之,这也许是我们汉语独特的魅力。比如河北河南,广东广西,湖北湖南等省区名称,读后其地理方位皆一目了然。我们运城也不例外,运城之名者,盐运之城也。因盐池而筑城,因盐运而传世,有着华夏文明摇篮的美誉。
运城又因地处黄河之东,古时候得名河东,江河自古流过,千年风采依旧。设若伫立于中条山之巅,可遥见黄河由北豪放如大丈夫而来,向东婉约如美娇娘而去,浑浑然赐予一片苍茫之野。在中国风水学上,负山抱水,川岭互现之地,是上好的风水佳境。我们运城当是天造地设,山水构成母亲怀抱之势,从而孕育了华夏民族。二00六年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十佳魅力城市时,给出的颁奖词是:“舜耕历山,禹凿龙门,嫘祖养蚕,后稷稼穑。中华文化从这里一路摇曳而来,穿过汉风唐雨,经历宋韵元声;永乐宫中笑谈古今往事,鹳雀楼上眺望三晋风流。这里是五千年文明的主题公园,关公的忠义诚信,就是这座城市源远流长的人文精神。华夏之根,诚信之邦,大运之城——山西运城。”
颁奖词据说是易中天先生泼墨所写,纵横捭阖当是大家风范,洋洋洒洒饱含赞美之辞,可谓字字珠玑。朗诵者为央视著名主持人,读来也是热情洋溢,金音玉声,当下得到了满堂的喝彩。运城各界人士也为此津津乐道,无不翘指称赞,引此以为醍醐灌顶般的自豪。不过作为运城人,我们如果仔细琢磨一番,就不难发现在这貌似精彩纷呈的词藻里面,却唯独缺少了一样运城最本质的东西,何者?盐池也。为什么这么说呢?道理很浅显,如果没有盐池的存在,会有运城这座千年古城吗?会有华夏文明摇篮之誉吗?会有光芒四射的传统文化魅力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当然了,颁奖词作者易先生不是运城之人,即使他是当代知名文化学者,未必对运城人文历史地理有全面深刻的了解,挂万漏一也当在情理之中,对此我们切不可吹毛求疵,求全责备。而且类似这样的宣传口号,大都是我们自己提出来的,完全怪不得别人数典忘祖。一个连自己家乡都不甚了了的人,又何以去要求别人对此知之甚多呢?自己昏昏,岂能令他人昭昭?设若当年有人能够诚然指出来,将颁奖词中的大运之城改为盐运之城,便会少去了这个不必要的缺憾。当然这只是自已的一己之见,说出来聊博大家一笑,或者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
不过天生丽质,瑕不掩瑜,这并不影响我们运城自古以来人文荟萃,英贤辈出,文化灿烂的历史事实。而且诸多方面史料也证明,“中国”、“中华”、“华夏”等传世称谓,都与我们运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说我们民族的三大人文始祖炎帝、黃帝与蚩尤,就曾经在这里为争夺盬盐资源而逐鹿中原,展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战争。尧、舜、禹三帝,也是依托盐池之利,均在这里建都立邦,成为华夏文明起始的源头。而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也是诞生在这片黄土地上的,其都城称作安邑,遗址在今夏县附近。
我们通常告诫后人吃水不忘挖井人,而我们脚下所拥有的这一切,都完全是因为被誉为“千古一池雪”的盬池而存在。而且单说这个“盬”字,更是汉语辞典特意为运城盐池量身定制的,不知道在中国还有多少这样特定地方,能够享受如此尊贵的礼遇呢?事实上也正是因为有了不朽的盐池存在,历史学家们所认定的关于蚕桑、农耕、盐业、版筑以及衣食住行等,这些与人类物质精神息息相关的早期文明,也才大都起源于我们运城。别的暂且不说,仅国保文物保护单位就多达90处之多,比一些省市区全境的总数还要多。而且非遗文化项目,也位列全国前列,真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古代文明博物馆了。
也正是如此,我们家乡自古以来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在这片充满文化气息的土地上,公候将相、文人墨客层出不穷,代不乏人。且不说伯乐相马、巫咸造鼓、仪狄酿酒、董父豢龙等耳熟能详的美丽故事,单说历史名人如烁目群星,就足以唱响中国历史半壁舞台。诸如关龙逄、魏文公、晋文公、猗顿、荀况、张仪、司马迁、关羽、王勃、王维、吕洞宾、薛仁贵、柳宗元,司马光,关汉卿、薛瑄、杨深秀等等,哪一位不是辉映华夏人文历史?而裴氏、柳氏、薛氏、王氏诸多家族,哪一个又不是灿烂于世界氏族之林呢?设若高兴了,吼一嗓子蒲剧,唱两声眉户,哼几句道情,顿时便会心花怒放。
再看看以西侯度、匼河、西阴、禹王城等为代表的古遗址群;以舜帝陵、晋文公冢、司马光坟茔、薛瑄墓等为代表的古墓葬群;以关帝庙、后土祠、永乐宫、普救寺、万固寺、太阴寺、堆云洞等为代表的寺庙道观群;以鹳雀楼、秋风楼、飞云楼、安邑塔、莺莺塔、龙兴塔等为代表的楼塔群;以东汉建宁、司马温国公神道、碧落碑、平淮西碑等为代表的碑碣群;以永乐宫、稷益庙、青龙寺壁画等为代表的壁画群;以唐开元大铁牛等为代表的铸雕群;以历山、五老峰、孤峰山、水峪口等为代表的名胜景观群;以运城福同惠、新绛澄泥砚绛县飞龙、关公锣鼓、稷山花鼓、万荣笑话等非遗瑰宝,以及剪纸、布艺、根雕、云雕、面塑等运城特有的民间民俗文化奇葩,更是独树一帜,斐然中外。
静心回首前尘,如此辉煌的文化经典到何处去寻?何处又能寻得到的呢?设若是探寻我国帝王最早祭祀土地之神的“地坛”,当是轩辕黄帝“扫地为坛于汾阴脽”,其地址就是万荣县的后土祠。如果深入到远古时代,我们还会看到垣曲县出土的中华世纪曙猿化石,将人类起源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之多,推翻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定论;西侯度出土的烧骨残痕,亦将人类文明圣火的实证指向了180万年前……有人这样说道:当你来到运城这片土地上时,只要你给我三两天时间,我就能送给你五千年华夏文明历史,千百万年人类诞生源头。在我看来,这种说法虽然略显“狂妄”,却一点儿也不过分。
声明:图片源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