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孙权掌握江东大权半个世纪,继承人只有十岁,出乎意料

公元252年,孙权病逝,太傅诸葛恪遵遗命立太子孙亮为帝,消息传到魏国司马师,命其弟司马昭为都督,兵分三路进攻东吴。诸葛恪见情势危急,请老将丁奉前来商议,丁奉分析司马昭是想夺东兴之地,诸葛恪命其领兵前往御敌,丁奉领命。

孙权掌握江东大权半个世纪,继承人只有十岁,出乎意料

孙权病逝,司马昭乘机来攻,为什么派丁奉去抵挡?孙权死时继承人孙亮只有10岁,这又是一个很可悲的小皇帝。孙亮当然没有能力主持朝政,所以孙权临终时让太傅诸葛恪帮助孙亮辅佐朝政,可见历史是不断重演的,只不过每一次的人物和事件不太一样而已。司马师听说孙权已死,认为这是个大好的机会,于是派其弟司马昭领兵十万,三路进发前去攻打东吴,而东吴这边,诸葛恪自然要负起责任,可此事重大,他又不能一个人擅自做主,于是找来老将丁奉商量应战之事,丁奉当然愿意同往,因为这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孙权掌握江东大权半个世纪,继承人只有十岁,出乎意料

胡遵是司马昭派出去的大将,他来到东吴,远远看到丁奉率一支小小的船队出来,觉得不过就30艘船而已,再看看丁奉的布阵,又嘲笑说丁奉的本领也不过如此。我们从开头看到现在可以发现,一个将领只要讲出这种轻敌的话,通常是要失败的,因为骄兵必败。

孙权掌握江东大权半个世纪,继承人只有十岁,出乎意料

丁奉的船队靠岸后,隐藏在船舱的吴兵尽数出动,此时正下着大雪,丁奉却脱光上衣迎敌,以鼓舞士气。天寒地冻,丁奉为什么光着上身作战?

孙权掌握江东大权半个世纪,继承人只有十岁,出乎意料

丁奉并非太热光着上身,因为当时正下着大雪,他这么做全是为了表示自己必死的决心和奋战的勇气,并以此来鼓舞士兵们的士气:既然来了,死也死得光荣,这一仗一定要拼命取胜!

如何激励士气,相信每个将领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要根据自己的本钱和当时的需求来做一些密切的配合,如果发现某种方法很有效,就全都来学,那是行不通的。

孙权掌握江东大权半个世纪,继承人只有十岁,出乎意料

诸葛恪见丁奉成功地抵抗魏军的来攻,打得司马昭不得不兵败北还,因此想乘胜追击,联合姜维一起乘势进取中原。这时蒋延站出来表示反对,认为入春以来久旱不雨,农作物的收成也不好,此时北伐不太合适。

其实蒋延所言不无道理,可诸葛恪就是听不进去,反而责怪蒋延居然在他要出兵的时候讲这种不吉利的话,因此叫人将蒋延拖出去斩了算了。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案例,好像人就是不能讲真话,你一讲真话,如果上级听得进去,即使不接受也还会饶你一命,可一旦他听不进去,一句"拖出去斩了",你就没命了,蒋延此时面临这样的危险,好在有其他大臣都为将延求情,诸葛恪才将其贬为平民。诸葛恪又是一个骄横跋扈之人,为什么孙权当时找这样的人来辅佐朝政呢?这值得我们好好想一想。

孙权掌握江东大权半个世纪,继承人只有十岁,出乎意料

孙权病逝后,诸葛恪专权,在他死后东吴朝局竟乱成一团。孙峻杀诸葛恪,当了不多久的宰相,便病死了。孙琳又来专权,一门五侯,当然为所欲为。丁奉自告奋勇将五兄弟清除,但是富不过三代,吴国根基已经摇摇欲坠,祸患无穷了。为什么孙权死后会乱成这个样子?

实际上,孙权从十九岁就开始掌握江东大权,主持政务长达半个多世纪,说他在位24年, 是从他称帝以后才开始算,但是他一死,整个东吴就乱成了一团,这就告诉我们:不管一个皇帝执政多长时间,仍有很多问题是他无法防备的,如果皇帝命太长,太子等久了,可能会不耐烦,从而弑父叛变,皇帝老年得子,遗传基因不太好,皇帝死后太子懦弱无能,这也很麻烦,皇帝太老,太子先死了,又会搞得青黄不接,这些情况都不是人力可以控制的。

孙权掌握江东大权半个世纪,继承人只有十岁,出乎意料

古代传位要传给直系的人,其实这也无可厚非,毕竟直系亲属有血缘亲情的限制,较之其他人,不易做出出格的事情。我们现在批评直系继承,其实是不理智的,因为我们不是当事人,在这里唱高调没有用,如果我们是古人,很可能也会那么做。

对于未来的继承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好好培养,做好预防的措施,否则很容易引起叛乱,搅得社会不安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