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项羽年少时不喜欢读书和练剑,只学习兵法,不过只是学习到了一点皮毛。
当秦始皇到会稽游玩,驾大船渡浙江,项羽与项梁一起观看,项羽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之”项梁捂住项羽的嘴说:“你不要胡乱说话,否则会给全族招来祸患。”项梁因此对项羽另眼相看。项羽身高八尺多,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即使是吴中弟子,也都非常害怕项羽。
当秦朝不行的时候,四处起义造反,项羽就跟项梁说:杀了会稽太守殷通,我们自己做老大。
当项梁被杀了,项羽退守回到彭城。章邯打败项梁,认为楚军元气大伤,成不了气候,就带兵攻打赵国(是新起的政权),赵王逃到巨鹿。
赵王向楚怀王求助,不过楚怀王想派兵进攻咸阳。项羽急于为叔父报仇,要求带兵去巨鹿。当时的带兵人不是项羽,而是宋义,宋义的要求是按兵不动,故意为难项羽,第二天项羽趁开朝会的时候,就杀死宋义,自己做起老大,带领人马赶快支援。
接着,项羽率领全军渡过黄河(一说为漳水),命令全军破釜沉舟,烧掉房屋帐篷,只带三日粮,以示不胜则死的决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奔巨鹿,击败章邯部保护甬道的秦军,断绝王离部的粮道,包围了王离军队。项羽的决心和勇气,对将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最终取得胜利。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 秦军主力在巨鹿(现属邢台市平乡县地区 )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后来就有了一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历史评价:
明朝学者茅坤认为巨鹿之战是"项羽最得意之战,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清朝名臣李光地在《榕村语录》评价说:"项羽精采,最是沉船破釜,能断而行,所以成破秦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