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个秦献公倒下了,开挂的秦孝公站起来了

陈华 时拾史事

几乎与齐国战车冲上云霄的同时,孔子西游不敢去的秦国也迎来了一场暴风骤雨般的深刻变法,从此秦人凤凰涅槃,洗心革面,在军功爵的强大刺激下,高唱《无衣》战歌,以“血不流干,死不休战”的气势,开启了囊括四海、并吞八荒的灭国大战,中国的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与秦国的沦肌伐髓的深度变法相比,齐威王外科手术式的变革简直弱爆了。秦国变法的大老板正是本文的猪脚秦孝公。

一个秦献公倒下了,开挂的秦孝公站起来了

秦孝公(公元前381年~前338年),《越绝书》写作秦平王(应为秦惠王称王后对父亲的追谥),嬴姓,赵氏,名渠梁,后人为了与赵国的嬴姓赵氏区别,称其为嬴渠梁(这是不符合先秦男子以氏称,女子以姓称的规矩的,反正秦人在历史上的名头不好,也没人出来纠错)。他在位24年,主要的功绩是专任商鞅实行变法,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一个秦献公倒下了,开挂的秦孝公站起来了

师魏长技以制魏

一个秦献公倒下了,开挂的秦孝公站起来了

秦国自襄公受封以来,因地处西陲,戎狄杂处,无日不战,秦国的国君很多战殁沙场,秦人也因此养成了嗜血尚武的风气。秦国虽在穆公时一度称霸,但毕竟强敌环伺,制度落后,因而发展缓慢,特别让中原诸侯瞧不上。一度崛起的强邻魏国更是虎视眈眈,不断蚕食,秦人不堪其侮。直到前384年秦献公上位,这种屈辱的局面才开始转变。

一个秦献公倒下了,开挂的秦孝公站起来了

大秦帝国中嬴师隰

秦献公逆袭成功的首号功臣,正是魏武侯魏击,他看到秦国发生内乱,认为有机可乘,就决定废物利用,让在魏国休眠了近30年老肉票的嬴师隰归国夺权。这也是战国时代司空见惯的悲情戏码。本来嘛,做了那么久人质的王子们原以为会终老敌国,现在一个天大的馅饼砸到头上,不仅不用再做肉票,还有可能咸鱼翻身,怎能不对抛馅饼的人感激涕零,哪怕是暂时出卖些国家利益也在所不惜(这也不能怨他们,故国的一切在他们成为人质的那一刻就不属于他们了)。对于隆重推出肉票的那些君主来说,要么可以收取高额回报,要么将一个定时炸弹送回敌国,反正赔率低收益高,何乐而不为?胡子都快白透了的师隰就这样在魏军的欢送和秦国贵族的欢迎下,逆袭成功。不过,师隰人老心不老,他可不会安心成为魏国的傀儡的,更不想自己在魏国忍辱负重30年所交的学费付之东流,他要做的就是师魏长技以制魏。

魏国是当时的发达国家,其制度优势令献公歆羡不已,他决心学习魏国以改变秦国的落后面貌。

他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了秦人实行了数百年的人殉制度(孔子之徒最不齿的制度),这不仅为工农业生产挽救了大量的青壮劳动力,而且让秦人向现代文明迈出了一大步,至少孔孟之人不再视秦为畏途了。

之后,献公逐渐摆脱扶他上台的奴隶主贵族的把控,将执政的基础向新兴地主阶级倾斜。如他实施初租禾政策,按照土地的实际占有收取租赋,实际上等于承认了地主和自耕农对土地的私有。同时,他把都城从雍(今陕西宝鸡)迁到栎阳(今陕西西安),一方面是向秦人宣示自己要夺回西河之地重振国威的决心,另一方面是要摆脱奴隶主贵族聚居的雍城的束缚。他还编制户籍、推行县制,扶持商业活动,通过地租和商税使秦国的国库日渐充盈。虽然,献公照猫画虎似的变革并不彻底,但也撬动了秦国这潭奴隶主贵族政治擅作威福的死水,为秦孝公的深度变法做了预演与铺垫。

执政之初的献公奉行的是亲魏政策,既是践行当初对魏武侯的承诺,又是国内情势使然。人老成精的他深知,只要秦人恢复了实力,政治承诺就会变得一钱不值。就在魏武侯挂掉后不久,献公立马驾着秦国战车隆隆驶向了梦寐以求的河西之地。

前366年,秦献公借口韩、魏不敬天子,打着勤王的旗号在洛阳打败韩、魏联军,得到周天子的赞赏,登时提高了秦国的国际地位(这也是春秋战国时代称霸的规定动作)。两年后,羽翼渐丰的献公下令秦军打过黄河去,夺回河西地,秦军深入魏境石门(今山西运城),斩首六万人,取得前所未有的大胜利。秦献公非常土豪地把夺回的土地赏给地主和贵族,使国内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缓解。周天子也很凑趣地赐秦献公“伯”(霸主)号。此时的秦人仿佛又回到了穆公时代。

一个秦献公倒下了,开挂的秦孝公站起来了

两年后,秦军在少梁(今陕西韩城)再败魏军,俘虏魏国将领公叔痤。公叔痤早年在魏国对献公不薄,算得上酒肉朋友,而且公叔痤嫉贤妒能,杀之无益,于是,秦献公在盛情款待一番后,将公叔痤放回魏国。此时的秦国颇有些春光明媚的气象,可是乍暖还寒的早春阴冷无比,为强秦梦想操碎心机的献公受不了寒气侵袭,薨了。

一个秦献公倒下了,开挂的秦孝公站起来了

巨人倒下了,站起来的是伟人

一个秦献公倒下了,开挂的秦孝公站起来了

献公身后的秦国并不太平,那些闻到腥味的战国群雄们纷纷打着吊丧的旗号扑向了秦国。幸运的是,巨人倒下了,站起来的是一个更加伟岸的人。他就是秦孝公。前361年,21岁的秦孝公刚顶着父亲的巨大光环走上历史的前台,就被迫带领老秦人向东防御,向西进攻,靠着一套组合拳,斩杀戎酋,喝退群雄,暂时缓解了诸侯们进攻的节奏。

一个秦献公倒下了,开挂的秦孝公站起来了

秦孝公影视剧形象

忧患意识超强的孝公知道,诸侯亡秦之心不死,秦国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的话,早晚会因支撑不住而被中原诸侯联合绞杀的,可是秦人僻居西土,文化落后,人才凋零,要想变法图强,必须像穆公当年一样借助客卿的力量。这与中国人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重视海龟的力量如出一辙。

于是,秦孝公向天下公开发布了《求贤令》。在《求贤令》中,孝公说“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说秦国的几位奇葩先君治国无方,致使秦人内忧外患,特别是失去战略屏障河西之地,成为让人看不起的小角色,这种自暴家丑的直率,在素来讲究家丑不可外扬的中国人眼中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孝公还道出了治国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说自己“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最诱人的是,他开出了裂土封侯的巨大赏格,说“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这通求贤令在君主威权自用的贵族时代无疑是石破天惊的,很快引起了天下士人的关注,看到求贤令的商鞅动心了,一个劲地夸其为“五百年一卷雄文”。不过,野心更大的商鞅也看出了不足,认为孝公只言恢复穆公霸业,其志尚小。在他心中,若能变法强秦,为一统天下奠定根基那才要得。其实,这怨不得孝公,那种大话怎能写在《求贤令》中,真要敢写,不怕被那些中原大国群殴?孝公此时自顾尚且不暇,能不悠着点儿。

一个秦献公倒下了,开挂的秦孝公站起来了

此时的商鞅还不叫商鞅,而是称卫鞅,或公孙鞅,因为他本是没落卫国的没落公孙,在国内没有发展空间,只好到中原首富魏国打工。他投到了公叔痤门下任中庶子,也就是家臣,本希望能够得到赏识推荐,为大魏效力。哪知公叔痤是个嫉贤的人,嫉贤的人往往最先发现谁是大贤,然后将其雪藏之,封杀之,深知商鞅后生可畏的公叔痤哪会向魏惠王引荐商鞅呢?直到公叔痤病重要死的时候,魏王来探视时,他才吐嘈,请魏王要么重用商鞅,要么杀之以绝后患。

魏王走后,老家伙又恬不知耻地对商鞅说,自己之所以对魏王说了那些话,完全是出于公心,说完后又怕商鞅因此被杀抱怨,这才让商鞅快逃,好人都让他做尽了!哪知商鞅却不屑地说,魏王不会用我,更不会杀我!这不明摆着的:你早不向魏王举荐,让魏王知道我的本事,现在对他说,魏王只会认为你是在说胡话!所以,商鞅直到公叔痤病死后才带着李悝的《法经》施施然离开魏国出奔秦国。而在这期间,魏王对商鞅是不闻不问,听之任之。事实证明,老奸巨滑的魏惠王最终将悔之无及!

一个秦献公倒下了,开挂的秦孝公站起来了

变法就是要动真格的

一个秦献公倒下了,开挂的秦孝公站起来了

进入秦国后的商鞅先是自费旅游了一番,深入调研秦国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做到心中有数。然后,他拜见了秦孝公的宠臣景监(其先出自楚国),请他向孝公引荐。此时,受求贤令刺激来到秦国淘金的士人很多,如果没人引荐,真不知何时才能让孝公注目。

作为宠臣的景监对孝公的求治之心感同身受,很快掂出了商鞅的份量,于是不吝辞藻地向孝公举荐。孝公心动,就召商鞅私会试水。不想,商鞅也抱着同样的心态,他不是大谈帝道就是夸美王道,说得孝公昏昏欲睡。秦国从襄公起就是在战乱中度过的,他们迷信的只有武力,和他们说帝道、王道纯属对牛谈琴。孝公没有发作就算很给商鞅面子呢,一旁的景监脸都绿了,心说“卫鞅啊卫鞅,咱俩闷骚夜谈时你说的可不是这个啊,你是在拿我开涮吗?你不知道君上的时间很宝贵嘛”!哪知,看到孝公的厌烦,商鞅心里却乐开了花,知道自己的华丽人生马上就要来了。

再次见到孝公后的商鞅话锋陡转,以富国强兵的霸道之术游说孝公,孝公听后立马一扫倦容,两人畅谈几日后仍毫无困意。孝公毅然决定在秦国实行变法。君臣遇合之际,孝公也明白了商鞅之所以先后以帝道、王道和霸道游说自己的苦衷:变法不是请客吃饭,变法将触动很多人的既得利益,也将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因此,变法必须得到君主的强力支持,否则搞不好就要当替罪羊。商鞅只是个打工仔,如果孝公的支持不到位,就行帝王之道好了,在不触动权贵利益的基础上,做个无伤大雅的整容小手术,决不伤筋动骨,也没有后遗症,自然不会与权贵们结下死仇,到时,你好我好大家好,至于老板的最终目标能否达成,那就不好说咯,谁让当老板的总是动摇呢。曾受教于杂学大师尸佼的商鞅先生可以全才哟,行不了霸道,对付个帝道、王道的也行!孝公就这样成了变法的总后台,而且是坚不可摧的后台,哪怕是商鞅变法的铁拳砸向自己的儿子时都不曾动摇。不得不说,商鞅找的这个后台,靠谱!

一个秦献公倒下了,开挂的秦孝公站起来了

庭辩

孝公的决定还没有落地,就遭到以甘龙、杜挚为代表的守旧派的反对,双方爆发了激烈的庭辩,一度将秦国的朝堂变成了菜市场。不过,保守派面对秦国落后局面的无能为力,加之孝公坚定的支持,终于让甘龙等人败在了商鞅的如簧巧舌之下。

变法之争结束后,孝公于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刺激农业生产,抑制商业,从而拉开了奖励耕战的变法序幕。农业为本是古代中国的普世价值,契合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现实,所以《垦草令》的试水很容易地就在秦国取得成功。

前356年,秦孝公正式任命商鞅为左庶长主持变法。左庶长是秦国沿用了几百年的军政首席大臣的官名,它上马治军、下马治民,最初规定非嬴氏公族不得担任,到了孝公时,才允许由非公族大臣出任。左庶长后来被列为二十军功爵之一。孝公将本来由庶兄公子虔担任的左庶长职位拱手交给名不见经传的商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将秦国的未来交给了外人(商鞅入秦只有三年,就被孝公破格提拔为职爵一体,位同国相的左庶长)足见孝公的魄力非凡。

正式变法之前,商鞅搞了一次取信于民的预热。他让人在国都栎阳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者就赏给金(此时的金实为铜)十镒。百姓感到很惊讶,心说,以前又不是没见过变法的,可从没人见过当官的这么大方,不会是要出什么幺蛾子吧,没人敢去徒木。商鞅见没人动,就加大赏格,徒木者赏金五十镒。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个壮汉徒木到了北门,立获五十镒金。这下都城轰动了,那些有力气没胆色的人后悔死了,更多的人从中悟出一个道理,看来这回变法是要动真格的了。信赏必罚的法家思想就此注入了秦人的心田。

上一期:艺术家齐威王的战场人生

往期热文

翻新古代鬼故事- 毕令女

恋尸癖女王是真疯还是假疯?

没有老中医,古代治疗不孕不育哪家强?

陈子昂:老子有钱任性! | 我唐日常(六)

没有胸罩内裤和维密的年代,古代女子穿啥?

欢迎你成为其中一员

一个秦献公倒下了,开挂的秦孝公站起来了

投稿:[email protected]

时拾史事是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读者群号 535858375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