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尾亚目的蓟马:羽状(毛边翅),飞行时利用气流作拍扑(clap and fling)运动以产生抬力
叶片被蓟马为害状
蓟马是一类身体非常细小的昆虫,体形里长筒形,头胸部较窄、腹部中央较宽,胸腹之间的部份稍向内缢缩,腹部尾端渐细。捕食性的蓟马体形稍大,体长0.5~14mm,绝大多数种类的体长在1mm左右。它们的变态属于比较特殊的半变态类型。如果是有翅的话,蓟马的两对翅的翅缘披毛,似羽状,所以该目叫缨翅目;翅形带状,在停歇时叠放于体背。蓟马的足通常有2个跗节,前跗节有囊泡状中垫,所以英文中也称physopods(泡足虫)。血淋巴泵入与排出的压力变化,可使泡囊状中垫内外翻动,产生一定的吸力,有助于蓟马在垂直物面上的爬行与停歇。蓟马的头顶上方有一双复眼和三只单眼,复眼由数量不多的若干个小眼组成。
阳蓟马属(Heliothrips)蓟马的不对称口器
蓟马区别于其他类昆虫,特别是其他刺吸式的昆虫(如半翅目),最不同的显著特征,除了羽状翅之外,那就是蓟马长有结构不对称的口器。在他们的口器中,右上颚极度退化,要么还可看到退化后残留下的痕迹,要么在有些种类的口器中根本就没有右上颚。而左上颚则特化为可以切入寄主植物的锐利构造,一对下颚特化为2根具槽的口针,它们合起来可形成一个管道。当蓟马取食时,用左上颚切破或刺破植物细胞,并向其中注入唾液,对食物进行体消化,之后再插入口针,从破裂的细胞中吸取半消化后的液状食物。蓟马为害后的植物叶片或茎干,因为它被它们刺破的细胞渐渐死亡,颜色也发生明显的变化,通常变为银色或铜色。通过这些症状,人们可以了解蓟马的为害情况。
缨翅目共分2个亚目,即锥尾亚目和管尾亚目。认别这两个目,主要是从形态、行为和发育特征等方面来区分。管尾亚目的蓟马,腹部末节端部呈管状,主要产卵于叶面,在其生长阶段,有3个“蛹”期。管尾亚目中只有1个科,叫管蓟马科。该科中的雄虫,体形一般都比雌虫大,而且该科的所有种群中的个体偏大,身体最长的蓟马就是该科的蓟马中发现的(14mm)。锥尾亚目的蓟马,雌虫的体形比雄虫大。因为它们腹部端前的产卵器呈锯状,所以叫“Terebrantia”。“terebra”意指“产卵器、螫针或刺。锥尾亚目的蓟马产卵于植物组织中,在它们的生长阶段有2个“蛹”期。锥尾亚目中有个科,叫Uzelothripidae,该科中只有一个种,即Uzelothrips scabrosus,其触角的端节呈鞭毛状。
纹蓟马科的Franklinothrips vespiformis成虫,该种广泛分布于热带
缨翅目的分类情况(2013)
一、锥尾亚目Terebrantia
1. 宽锥蓟马科Adiheterothripidae(11个属)
2. 纹蓟马科Aeolothripidae(29 个属)
3. Fauriellidae(4个属)
4. ★半蓟马科Hemithripidae(1个化石属, 另Hemithrips属有15个种)
5. 异蓟马科Heterothripidae(7个属)
6.★Jezzinothripidae(已灭绝,有人把它们归入Merothripidae中)
7. ★Karataothripidae(已灭绝)
8. 黑蓟马科Melanthripidae(6个属,该科蓟马主要取食花)
9. 珠角蓟马科(食孢蓟马科)Merothripidae(5个属,大多分布于新热带区,取食干木真菌)
10.★Scudderothripidae(已灭绝,有人把它们归入Stenurothripidae)
11. 蓟马科Thripidae(分4个亚科,292个属——花蓟马、普通蓟马)
12.★三叠纪蓟马科Triassothripidae(有2个化石属)
13. Uzelothripidae(仅有1个种,叫 Uzelothrips scabrosus)
二、管尾亚目Tubulifera
1. Phlaeothripidae(分2个亚科,447个属, ——该科蓟马主要取食真菌的菌丝体与孢子)
一些传统的蓟马鉴定方法存在很多问题,如玻片标本的制作、保存受人为因素及其他各种可变因子的影响,常常导致错误的识别或鉴定。这些错误常见的有:①把不同的种鉴定 为同一个种;②把同一个种鉴定为不同的种;③把同种不同性别的个体鉴定为2个种;④把不同龄期的同种个体鉴定为不同的种。现代分子昆虫学的发展,分子测序的方法,将在缨翅目及其他类群的昆虫分类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文一些术语的汉英对照:
【管尾亚目】Tubulifera
【锥尾亚目】Terebrantia
【泡足虫】physopods
【前跗节】pretarsus
【小眼】ommatidium(pl.ommatidia)
【单眼】ocellus(pl. ocelli)
【半翅目】Hemiptera
【口针】stylet
【管蓟马科】Phlaeothripid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