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毛泽东对联赏析》之73. 书赠粤剧演员红线女

1958年12月1日作于湖北武昌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毛泽东对联赏析》之73. 书赠粤剧演员红线女

毛泽东手迹

1958年,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在武昌召开,红线女随团应邀为全会演出。演出结束后,在毛泽东等领导同志登台接见演职人员的时候,红线女请求毛泽东给她写几个字,毛泽东高兴地答应了。当晚,毛泽东写了这副摘句联。第二天毛泽东叫工作人员将此联转交给红线女。毛泽东还在诗句的前面写了一段类似小引的文字:“1958年,在武昌,红线女同志对我说,写几个字给我,我希望。我说:好吧。因写如右。”最后落款:“毛泽东,1958年12月1日”。

此联录自余章瑞、余东东编著的《中华对联鉴赏》,人民日报出版社1989年5月版第84页;又见于中央档案馆编的《毛泽东手书选集》,北京出版社1993年版第203页(原件存于中央档案馆)。

《毛泽东对联赏析》之73. 书赠粤剧演员红线女

红线女剧照

注释

1、[红线女] 1927年生,广东开平人。原名邝健廉,著名粤剧演员。1939年跟从舅母何芙莲习粤剧。广州沦陷期间随马师曾剧团在广西各地演出。抗战胜利后,在香港学京剧三年,向声乐专家求教,并吸取电影表现手法,剧艺大进,并在香港、澳门以及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一带演出。1952年组织真善美剧团,演出《清宫恨史》、《昭君出塞》、《威尼斯商人》等。曾拍过影片《家》、《春》、《秋》、《雷雨》等70余部。1955年自香港至广州,加入广东省粤剧团,是在艺术上独树一帜的“女腔”。她所扮演的妇女角色影响很大。曾多次出国访问,1957年在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演唱《昭君出塞》,获古典音乐比赛金质奖章。历任广东粤剧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三、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广州粤剧团总指导。

2、[横眉] 怒目而视。

3、[冷对] 冷眼而视,无情而对。表示极端的仇恨和鄙视。

4、[千夫] 指人民共同的敌人。5、[孺子] 本意为幼儿。这里“孺子”一词是指无产阶级和广大的人民大众。孺子牛,即指做人民的牛。孺子牛的故事出自《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之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讲的是齐景公爱子,自己装牛,口衔绳子,让孩子骑着。孩子跌倒,扯掉了他的牙齿。鲁迅把自己比作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说:“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在这里,鲁迅把这个典故进一步升华,赋予了他新的生命。

6、[俯首甘为孺子牛] 清代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同里钱秀才“有三子,溺爱过甚,不令就塾。饭后即引与嬉戏,惟恐不当其意。尝记其柱帖云‘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鲁迅点化此联的下联,遂有“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副对联出自鲁迅的《自嘲》。诗的全文为:“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赏析

该联为摘句联。原诗为鲁迅所作。毛泽东对鲁迅的作品非常赞赏,他除将上述对联多次摘赠给他人外,还多次写鲁迅的其他诗句送给来访的外国朋友,可见,毛泽东将鲁迅看成了中国文人的骄傲。

《毛泽东对联赏析》之73. 书赠粤剧演员红线女

红线女艺术照

鲁迅在白色恐怖下经常遭受压迫,为了避免反动派的追踪迫害,在过闹市时,用破帽子遮住容颜。就是这样,处境仍然是非常危险的,像漏水的船载着酒在水流中航行一样,一不小心就会沉没。处在这样危险的环境里,鲁迅采取的却是决不妥协的坚决态度,用他那支战斗的笔同反动势力斗争。毛泽东曾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对联的开篇展现给人们的就是一对极为严峻的“横眉”,这已经令人生畏了,接下来又是“冷对”,是冷冷地面对,那么他如此冷峻、严肃面对的是谁呢?人们不仅要问,是“千夫”,是贼众、群小、敌人。鲁迅的原诗题为《自嘲》,它写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之中。当时,国民党不仅在军事上疯狂“围剿”红色根据地,而且在文化领域压制打击革命文化、革命文人。他们对革命的旗手鲁迅进行威胁、跟踪、迫害。无所不用其极,这些贼众、群小、敌人希望鲁迅“无疾而死”,在这种背景条件下,面对“千夫”所指,鲁迅毫不畏惧,仍然“横眉冷对”,表现了鲁迅临危不惧的革命品质。

下联,采取了与上联截然相反的一种姿态,先是非常谦恭地“俯首”,这已经是极为儒雅的态度了,接下来更是以“甘为”续之,是心甘情愿地去做,做什么呢?做“孺子牛”。在这里“孺子”是指广大的人民大众,“孺子牛”就是人民大众的牛。上联“横眉冷对”和下联的“俯首甘为”相对,平仄相谐、对仗工整,极为贴切。“千夫指”和“孺子牛”相对,用典准确、含义深刻、诗意斐然。全联相反相成,是非明确,对敌人的仇恨和对人民的热爱表现得极端清楚。反映了鲁迅一贯的思想和作风。

《毛泽东对联赏析》之73. 书赠粤剧演员红线女

红线女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曾有一套1938年上海出版的《鲁迅全集》,他对其中的新诗、旧体诗都用心读过。195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鲁迅著作《集外集》、《集外集拾遗》中的诗作,毛泽东也读过。1959年,文物出版社刻印的线装本《鲁迅诗集》,共收诗47题、54首,毛泽东都从头到尾读过。毛泽东不仅自己读鲁迅的书,还曾号召过大家“读一点鲁迅”。

毛泽东对鲁迅、对鲁迅作品的喜爱,主要来自于鲁迅的那种对敌人无畏的斗争精神,来自于鲁迅作品中的那种勇敢战斗的豪情。毛泽东书赠这副对联给红线女,就是要求广大的文艺工作者,要向鲁迅学习,爱憎分明,对待敌人“横眉冷对”,对待人民大众要甘当勤奋老实的“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