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新知 第 155 期
本期导读:
生不出继承人,拿破仑休妻
要不起沙皇妹,求娶奥皇女
多项错误决定,走上下坡路

— 配合本期节目阅读文章 —
01 生不出继承人 约瑟芬被休
继续讲书,《拿破仑大帝》。
书接上回,在1809年的瓦格拉姆战役当中,拿破仑率领法军惨胜奥地利。虽然这场仗打得非常惨烈,但是击败奥地利之后,当时法国在整个欧洲大陆是雄霸天下的——俄国是它的盟友;奥地利原来阳奉阴违,但是这回彻底被打服了;剩下的国家要么是法国的同盟国,要么就是小弟。法国唯一的对手就是隔着海峡的英国,这时候双方由于海军的不对等也打不起来,所以拿破仑的帝国已经是到了最强盛的时候。
对于拿破仑来讲,希望开万世之基业。我们之前说过他非常希望自己的波拿巴家族能够在欧洲的历史上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王室,变成一个真正的贵族,变成一个真正的大帝国的统治者,所以他肯定是希望自己得有继承人。这时候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摆到台面上来了,就是拿破仑没有子嗣。
到这个时候拿破仑跟约瑟芬的婚姻已经存续了13年的时间了,但这13年俩人始终没有生儿育女。生不出孩子来,自然要找原因。因为拿破仑情人特别多,之前咱们也讲过,到了1809年的时候,他已经跟情人生了不止一个私生子或者私生女,而且这个时候他最爱的情人瓦莱夫斯卡夫人(波兰夫人)也已经怀孕了,所以显然问题不在拿破仑身上而在约瑟芬那边。到1809年的时候,约瑟芬已经46岁了,所以再指望她给拿破仑生出子嗣来,这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拿破仑这儿就面临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他得再找一个老婆给他生一个继承人。
这儿得说一点,就是欧洲宫廷和中国历史上的皇家不一样,中国历史上这个皇家,你皇后生不出来不还有妃子嘛,然后母凭子贵,这是完全正统的,对吧?但是在欧洲由于基督教的这种限制,还是要讲究一夫一妻制,虽然欧洲宫廷的这种乱七八糟的事一点都不少,但是面上必须得是一夫一妻,也就是只有正统的皇后生的子嗣才有继承权,你外边私生子是没有继承权的。所以这时候拿破仑就必须要休掉约瑟芬再娶一个老婆。就像作者写的,“现在这段婚姻阻碍了拿破仑的政治和王朝野心,以及他眼中的法国最大利益,所以它得结束了。”
当然,谈离婚的过程还稍微有点波折,毕竟约瑟芬已经46岁了,你让她去哪啊?所以两个人也是在家里边讨论这个事儿,一哭二闹三上吊是免不了戏码。最终是约瑟芬的儿子,也是拿破仑的得力助手欧仁出面,安抚自己的母亲才把这事儿搞定。约瑟芬在宣布和拿破仑离婚之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杜伊勒里宫,再也没有回来过。
当然有一说一,拿破仑对约瑟芬还是不错的——保留了她的皇后头衔,同时还清了她还欠了200万法郎的债,每年还给她300万法郎的年俸,保留了她的几座城堡,待遇是非常优厚的。
02 要不起沙皇妹 求娶奥皇女
离完了婚,拿破仑就物色下一个妻子。这时候他必须要娶一个欧洲的皇室,因为我们之前说了,他希望让自己的波拿巴家族名正言顺的在欧洲皇家的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所以他必须要娶一个血脉非常正统的皇室的女儿来做自己的老婆,给他来生下继承人。
这时候他有两个对象,一个就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的亲妹妹安娜,这时候小姑娘非常小,还没到15周岁,拿破仑这时候40岁,两人差着25岁;另一个选择就是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的女儿路易丝。
这时候拿破仑内心的第一选择当然是娶沙皇的妹妹安娜,因为这时候法俄是同盟关系,而且之前我们讲过在提尔希特他和沙皇亚历山大聊得非常投缘,两个人是无话不谈,这时候通过姻亲关系来加强这种同盟,秦晋之好,当然是一个合理的选择。但问题就出现在了沙皇那边,其实他们根本不愿意把自己的公主嫁给你这样的一个爆发户,他们根本就瞧不起拿破仑。
安娜·巴甫洛芙娜
就像书里说的,“对于罗曼诺夫王朝屈尊同科西嘉暴发户联姻的事,沙皇的反对态度不亚于他的母亲。当时法国如此占上风,俄国又没有盟友,所以他得罪不起拿破仑。”这就写得很清楚了,完全是迫于现实。你狠!那我暂时跟你结盟,我打不过你,就是这样的一种局面。
这儿多说一句,在提尔希特两个人相谈甚欢,拿破仑觉得找到了一生挚友甚至是挚爱,但是我觉得拿破仑对沙皇是一往情深,反过来沙皇在自己的内心从来没有真正的对拿破仑亲密过,甚至可以说他对拿破仑始终是瞧不起,始终是阳奉阴违的,后边会有很多事情不断地证明这一点。
对于拿破仑提亲的请求,当时俄国方面就回应了一个条件,说如果能够承诺永远不让波兰复国,就可以把安娜公主嫁给拿破仑。就像书里写的,“如果能够确保瓜分波兰,俄国沙皇会非常乐意牺牲自己的妙龄妹妹,让她嫁给罗曼诺夫家族眼中的40岁科西嘉暴发户。”
所以你看俄国人眼里当时只有利益,他最大的诉求就是要瓜分掉波兰,其他的都可以牺牲,都可以谈。
但是拿破仑觉得为了这样的一个公主把自己绑缚在波兰这件事情上不值得,所以他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承诺。这样就和俄国方面谈崩了,于是转而追求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的女儿路易丝。
03 正是春风得意 难免盛极必衰
路易丝公主当时刚满18岁,但是在她的成长环境当中,拿破仑向来是一个妖魔化的存在。从小在宫廷里头长大,路易丝和她的小伙伴们会有一个玩偶当中长得最丑的命名为“拿破仑”。因为当时的欧洲宫廷普遍不承认这样的一个暴发户,认为你根本就不是一个贵族,你怎么能够登堂入室变成这样的一个大帝国的皇帝。所以拿破仑完全是被欧洲的主流宫廷所敌视的,路易丝就接受了这样的一种教育。而且在她14岁和18岁的时候,也就是1805年和1809年,法军两度攻破了维也纳,这样迫使路易丝跟着她的家人,跟着奥地利皇室是逃出首都,所以她内心应该是挺恐惧拿破仑的,至少没有好感。
但是这个时候奥地利方面有自己很强的和法国结盟的诉求,因为奥地利此前四次跟法国掰手腕叫板,全部都惨败了,所以这时候彻底被打服了,觉得我还是跟法国结盟,当然这结盟实际上也是一种阳奉阴违。但是最终拿破仑就娶了路易丝公主,这样法国和奥地利结成了姻亲的关系。这俩人结婚之后,路易丝对拿破仑还算是恪尽职守,尽到了一个皇后的本分,而且一年以后还给拿破仑生了个儿子,这是正统的继承人,后面会再讲。
这个时候拿破仑40岁,其实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他整个的拿破仑帝国是欧洲最强大的帝国,又娶了老婆等待自己的继承人的出生。但是就像书里写的,“拿破仑帝国是古罗马之后欧洲最大的帝国,甚至比查理曼帝国还大,任何敌人都无法威胁到他的存在,只有拿破仑自己可以。”简而言之就是“no zuo no die”。
但是历史的进程无数次证明了盛极必衰,常常就是由于主人公在极盛的时候自己作造成的,拿破仑也一样。在盛极时刻他开始延续和放大自己犯的一系列的错误,在第13期讲过这个话题,今天延续。
04 法国封锁英国 俄国损失惨重
首先最要命的就是“大陆封锁体系”,因为在海上打不过英国,所以拿破仑只能够跟你打贸易战,就封锁整个欧洲大陆和英国的贸易。这个时候任何欧洲大陆和英国贸易的破口或者是走私的破口,都被拿破仑看作是眼中钉、肉中刺。
于是首先他向教皇开刀,因为教皇国是欧洲当时一个重要的走私集散地。拿破仑也挺狠的,直接就把教皇给抓了。教皇是当时整个欧洲天主教徒心中至高的存在,拿破仑直接不管,上教皇国把教皇抓走了,先是到意大利的萨沃纳,然后又抓到了法国巴黎的枫丹白露宫给软禁起来了。教皇也一点不怂,直接把拿破仑开除教籍。这事造成一个非常恶劣的后果,就是你想欧洲那么多天主教徒,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波兰等等,这就导致在这些天主教徒心中,拿破仑民心尽失,这是其一。
枫丹白露宫
然后是对自己的亲弟弟,当时的荷兰国王路易,因为当时荷兰走私也很厉害,拿破仑直接剥夺了路易的王位,这事跟路易也撕破脸了,路易就跑去了奥地利。
然后和俄国的关系,由于大陆封锁使得俄国的经济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书里边提供了这样的一组数字,“1808年俄国亏损了1.26亿卢布,1809年亏损了1.57亿卢布,1810年亏损是7700万卢布。”如此糟糕的贸易数据导致卢布是大幅度的贬值,所以大陆封锁这个事儿俄国完全是被法国绑架进来的,他们自己完全是不情愿的,谁愿意赔着钱跟你一块玩这个事?这也是直接导致双方最终产生关系上裂痕的重要的根本原因。
05 吞并奥尔登堡 沙皇一怒毁约
然后法国在处理对俄关系的时候,还有几件事没处理好。
一个就是波兰的事儿。我们刚才说了俄国在波兰这个事上始终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们无论如何要确保波兰不会复国。但这个事拿破仑没有答应,所以俄国一看你华沙大公国,这就是一个波兰的雏形,始终杵在我的家门口。这是当时俄国特别介怀的一件事儿。
还有一件事拿破仑也得罪了俄国,就是奥尔登堡大公国。这个地方在今天德国的西北部靠近北海的入海口,当时奥尔登堡大公国的大公这个统治者,是和俄国的罗曼诺夫家族亲戚关系。但是为了维持住自己的大陆封锁体系的完整,控制住这些港口城市,拿破仑在1810年的12月份悍然吞并了奥尔登堡大公国和汉萨城镇一些港口。
这个举动彻底激怒了沙皇亚历山大,于是俄国方面马上做出反制,向中立国家开放贸易,这实际上就打破了拿破仑的大陆封锁。但是俄国也稍微留了一手,给法国留了点面子,就是没有开放同英国的直接贸易。但这事其实只是个面子工程,因为英国船只要换一面国旗,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在俄国的港口靠岸贸易,实际上就已经让拿破仑的大陆封锁作废了。
所以这件事情让拿破仑勃然大怒,他觉得自己曾经最铁的盟友、最好的小兄弟亚历山大沙皇怎么会背叛了自己,所有的真心终于都错付了。所以这个事情让俄法双方,也是让两个皇帝彻底撕破了脸。所以到1811年的时候,两边都觉得俄法之间已经是从盟友变成仇人关系了,军事冲突不可避免,也就都开始了战争动员和准备。
两个欧陆的超级强国要是打起来肯定是大仗,所以准备周期非常长,准备周期前后延续一年多。但其实在这一年多当中,法国有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因为别忘了拿破仑最大的敌人终归是英国。而由于拿破仑的大陆封锁体系,加上当时欧洲出现了经济危机,实际上英国在1811年到1812年是非常困难的,当时出现了叫做“英国大危机年代”,利物浦的失业率高达将近20%。而且别忘了1812年由于贸易上的问题,英国和美国还打了一仗,这个被称作“第二次独立战争”,或者叫做“1812战争”,当时英军不是把白宫都给烧了吗,是吧?稍微岔出去说一点,又说到美国的事上了,咱们把两边关联起来。所以如果不是1812年拿破仑一意孤行要对俄国动武的话,或许英国那边真的就崩溃了。
但历史没有假设,在1812年的拿破仑毅然决然开启了对俄国的战争,这也是一条让他自己走上毁灭的道路。下期咱们接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