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千百年来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千古一问自始至终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芸芸众生,让我们一同去探寻古时候一个典型的标杆男人——李商隐的爱情答卷。
李商隐“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也是天赋异禀了,和通俗的故事一样,李商隐在仕途上屡屡不得意,连考了数十年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文宗开成二年(837年),终于高中进士。那一年的李商隐春风得意,意气风发。

高中后的李商隐很快得到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欣赏,王茂元不仅仅看重李商隐的才华让他做了幕僚,而且把心肝宝贝的女儿嫁给他。
李商隐迎娶白富美,自此走上了人生巅峰。
但是这却成为了李商隐的人生转折,其恩师令狐楚属于当时的“牛党”,而李在其病逝后却成为了“李党”王茂元的乘龙快婿,一时间,备受“牛党”的白眼和谩骂。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李商隐极力去取得“牛党”的认可和谅解,却不小心触及到了“李党”的利益。就这样,如履薄冰,极力在牛李两党中寻求一个平衡的李商隐失败了。
就这样,如履薄冰的李商隐被调到弘农(今河南灵宝),从此远离权力中心,在仕途上一蹶不振,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大中五年(851年)结发妻子王氏病故,七年之后李商隐在大中末年(858年)满怀思念随亡妻离去,结束了风雨飘摇的一生。
李商隐的一生命途多舛,空有才能,无法施展。被古人认同的大抵包括现在很多人所认同的形象类似于杜甫、陶渊明“官家不幸诗家兴”,而忽略了李商隐心底对于爱情执着忠诚的痴情男子形象。
用典型的故事套路来说,男主和杀父仇人的女儿彼此相爱,世俗的爱情不仅仅是自己两个人,还有彼此双方的家庭,价值认知体系的融合,爱情在这时候就脆弱的像一片纸,稍一用力,便支离破碎。
但是李商隐的诗词里有抱怨不公的“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有同情民生的“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也有抒发抱负的“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但心思最为真挚细密的还是他对于爱情的咏唱。
我们不妨看这一首诗: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难,分离更难。和妻子的相爱相守面对复杂的政治关系,相见成为了煎熬,但相别更难,也就是说不管险阻几何,也不能击溃在一起的决心,就像东风吹垮的花朵,仍然可以残缺的展示自己的美。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句现在多被引用成奉献,但是了解了诗人坎坷的一生,这一句话,蕴含着诗人对于爱情的忠贞,至死方休。所以时光更改,苍颜白发,凄苦的月光照进内心,却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少了她,无论前路,也要有她的身影,携手前行。
每个人对于李商隐,对于这首词的理解或不相同,可在爱情的眼睛里,简简单单,心酸,更多的必然是甜蜜
或许这个男人告诉我们的关于爱情的答案就是无关所有,只是我心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