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時候一個普通男人的愛情,簡單而心酸

愛情千百年來都沒有一個明确的定義,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千古一問自始至終沒有一個明确的答案。

芸芸衆生,讓我們一同去探尋古時候一個典型的标杆男人——李商隐的愛情答卷。

李商隐“五歲誦經書,七歲弄筆硯”,也是天賦異禀了,和通俗的故事一樣,李商隐在仕途上屢屢不得意,連考了數十年終于守得雲開見月明,文宗開成二年(837年),終于高中進士。那一年的李商隐春風得意,意氣風發。

古時候一個普通男人的愛情,簡單而心酸

高中後的李商隐很快得到了泾原節度使王茂元的欣賞,王茂元不僅僅看重李商隐的才華讓他做了幕僚,而且把心肝寶貝的女兒嫁給他。

李商隐迎娶白富美,自此走上了人生巅峰。

古時候一個普通男人的愛情,簡單而心酸

但是這卻成為了李商隐的人生轉折,其恩師令狐楚屬于當時的“牛黨”,而李在其病逝後卻成為了“李黨”王茂元的乘龍快婿,一時間,備受“牛黨”的白眼和謾罵。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李商隐極力去取得“牛黨”的認可和諒解,卻不小心觸及到了“李黨”的利益。就這樣,如履薄冰,極力在牛李兩黨中尋求一個平衡的李商隐失敗了。

就這樣,如履薄冰的李商隐被調到弘農(今河南靈寶),從此遠離權力中心,在仕途上一蹶不振,成為了政治鬥争的犧牲品。

大中五年(851年)結發妻子王氏病故,七年之後李商隐在大中末年(858年)滿懷思念随亡妻離去,結束了風雨飄搖的一生。

李商隐的一生命途多舛,空有才能,無法施展。被古人認同的大抵包括現在很多人所認同的形象類似于杜甫、陶淵明“官家不幸詩家興”,而忽略了李商隐心底對于愛情執着忠誠的癡情男子形象。

用典型的故事套路來說,男主和殺父仇人的女兒彼此相愛,世俗的愛情不僅僅是自己兩個人,還有彼此雙方的家庭,價值認知體系的融合,愛情在這時候就脆弱的像一片紙,稍一用力,便支離破碎。

古時候一個普通男人的愛情,簡單而心酸

但是李商隐的詩詞裡有抱怨不公的“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蔔此生休”,有同情民生的“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也有抒發抱負的“欲逐風波千萬裡,未知何路到龍津”,但心思最為真摯細密的還是他對于愛情的詠唱。

我們不妨看這一首詩:

《無題·相見時難别亦難》

相見時難别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鬓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相見難,分離更難。和妻子的相愛相守面對複雜的政治關系,相見成為了煎熬,但相别更難,也就是說不管險阻幾何,也不能擊潰在一起的決心,就像東風吹垮的花朵,仍然可以殘缺的展示自己的美。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一句現在多被引用成奉獻,但是了解了詩人坎坷的一生,這一句話,蘊含着詩人對于愛情的忠貞,至死方休。是以時光更改,蒼顔白發,凄苦的月光照進内心,卻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少了她,無論前路,也要有她的身影,攜手前行。

每個人對于李商隐,對于這首詞的了解或不相同,可在愛情的眼睛裡,簡簡單單,心酸,更多的必然是甜蜜

或許這個男人告訴我們的關于愛情的答案就是無關所有,隻是我心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