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代清官李漱芳,不畏强权惩罚恶奴,乾隆皇帝为抹污点设局冤枉人

作者:悔昔道来

古代出了许多清官,最为大家熟知的海瑞、于成龙等,他们一身浩然正气,勤政为民,执法公正,严于律己,爱才举贤有道,他们的事迹名留青史,为后人所称道。清朝之时,四川有一位有名的清官,名叫李漱芳(1733-1784),字艺圃,号文轩,四川渠县人。据《清史稿》记载,李漱芳乃乾隆二十二年的进士,被朝廷授予吏部主事之职,后来升迁为郎中,乾隆三十三年,李漱芳又被授于河南道监 察御史。

一代清官李漱芳,不畏强权惩罚恶奴,乾隆皇帝为抹污点设局冤枉人

古人影视形象剧照(图)

李漱芳,博学多闻,富有才气,居官刚正廉洁,不畏权贵,敢于直言。一日,他负责巡行视察京城,正巧遇见当朝兵部尚书福隆安家奴蓝大在大街上仗势欺人,为非作歹,手底下跟着一帮无赖,酗酒逞凶,横行市肆之间,搞得民怨四起。李漱芳,看后气得火冒三丈,当即命令官兵将蓝大等一众抓了起来,有人悄悄告诉李漱芳,他抓的可是当朝兵部尚书福隆安跟前的红人家奴蓝大,希望他能从轻发落,给放了。李漱芳才不管你是什么人,“天子犯法还与庶民同罪”,一个字“抓”。

回到府衙,李漱芳立马上书,将蓝大的胡作非为,仗势欺人之举告诉了清高宗乾隆皇帝。皇帝看后,非常高兴,对李漱芳的举动大加赞赏,下令将蓝大发配边疆戍边,尚书福隆安因管教无方,纵奴行恶,将其罪责交给吏部商议定夺相应的惩罚。李漱芳后来被擢升为工科给事中。

一代清官李漱芳,不畏强权惩罚恶奴,乾隆皇帝为抹污点设局冤枉人

古代人物影视剧照(图)

乾隆三十九年,山东年岁歉收,地方官妄行加征,人民的反抗情绪十分强烈。寿张县王伦起义,决议推翻清政府,起义军很快汇集2000多人,在王伦等人的率领下,起义军很快便攻占了寿张城,斩杀知县沈齐义,击败前来镇压的兖州镇总兵,后挥师北上连克多城。乾隆皇帝大怒,命令大军前去镇压。对于,王伦的起义原因,李漱芳看得很清楚,他上书对乾隆皇帝说,百姓起义闹事,实则是被生活所迫,饥饿所迫;李漱芳还在书中说,在离京城不远的地方有许多流民,扶老携幼,迁徙逃亡。对于李漱芳之言,给事中范宜宾看法一致,并一起恳请皇帝增设粥厂救济百姓。

对于,李漱芳的上书,乾隆表示怀疑,派遣侍高朴、袁守侗率领范宜宾、李漱芳一同前往卢沟桥及近畿诸城镇省视,起初并没有见到李漱芳所言的流民。后来王伦起义被镇压,乾隆皇帝命人将俘获的王伦手下众人带到京师当朝审讯,并让李漱芳一旁陪审观视。乾隆问被抓之人,是否是因饥寒所迫而选择叛乱闹事,结果,没有一个人回答是的。乾隆又问被抓之人,一年收成如何?回答都说还可以。

一代清官李漱芳,不畏强权惩罚恶奴,乾隆皇帝为抹污点设局冤枉人

于是,乾隆皇帝大怒,斥责李漱芳之前上书内容皆是一派胡言,是在为“奸民”(起义军)闹事辩解,心术不正,不适合继续担任当下之职,虽可赦免罪过,但难逃惩罚,于是李漱芳被降职为礼部主事。对于起义被俘之兵,回答乾隆皇帝之言,笔者以为大有文章,说白点,乾隆就是为了洗白自己的污点,李漱芳则是成了冤大头,一颗正气之心不想吃了哑巴亏,因为皇帝自知理亏,所以也没有罪责李漱芳。后来,李漱芳官居员外郎,卒。(文:悔昔道来 参考资料《清史稿》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