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4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初期,首批入朝作战的人民志愿军部队 中,有一支不被人看好的特殊军队,那就是第50军。这支军队曾经是国民党的军队,在投降之后,被我党改编而来,曾泽生是其军长,也曾经是赫赫有名的国民党将领。
可就是这样一支不被看好的第50军,在抗美援朝的一场作战中,浴血奋战,威名大振。作为志愿军的总司令彭德怀,也对曾泽生赞誉有加。
1955年,班师回朝后,曾泽生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主席对第50军的朝鲜战役进行分析,给予表扬和肯定 ,两人还畅聊了中国今后的发展方向,氛围十分融洽。
在这时,曾泽生鼓起勇气,忐忑不安地提出一个请求: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可谁能想到?这样一名战功显赫的军长,却被主席拒绝了他的请求,事后才知伟人真高明!
曾泽生是谁?主席为何拒绝他加入共产党?他又是如何一战成名的?
这还需要从曾泽生 的生平说起 。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91">出生在地主家庭,却被人欺凌</h1>
曾泽生,1902年生人,祖籍云南省永善县,本来家里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地主,应该生活富裕,丰衣足食,可是在他一岁的时候,父亲英年早逝,无奈只能靠家族的救济生存,从小便受到家族子弟欺凌,被人冷眼相待 。正是因为这些经历,所以他从小对压榨剥削底层人民的资本主义,没有一丝好感,同时也培养了他傲骨嶙峋的性格。
曾泽生从小不被重视,因而他入学堂也比别人晚,别的小朋友6岁就入一年级读书,可是他在13岁才踏入课堂,翻开书本,学习知识。
知识开阔了他的眼界,也让他明白了:想要出人头地,必须要学习 。
知识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拓眼界,从而建立自己的思想,想改变命运,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可是,好景不长,在他18岁的时候,家族不再提供他读书,无论他怎样请求,别人都置之不理。读书的梦想破碎,曾泽生只好弃文从军。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94">弃文从军</h1>
1922年12月,曾泽生考入建国机关枪军士队,随后进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机缘巧合下,于1925年进入皇甫军校 任第3期队长 ,并加入国民党。刚刚加入国民党的曾泽生满是喜悦 ,他在广州看到了和云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感受到了革命带来的气息,一心想做一个正派的人,曾幻想带出一支气宇轩昂 的 部队。
曾泽生于皇甫军校毕业后,调到地方任职,他看到了国民党军官腐败,内部斗争严重,身居高位 却不谋其政,这让他第一次怀疑自己:加入国民党是正确的选择吗?这个问题在1927年给予了答案。
那一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曾泽生看到了大量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 被屠杀,仅仅三天,就有 三百多人无辜丧命在国民党手下 ,足足有五百多人被捕,高达五千多人失踪,他良心不安,由此幡然醒悟,国民党不是一支救国部队,国民党的所作所为和自己初衷相违背, 于是愤然提出辞呈,离开了广州。
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人才总会被重用,1929年1月云南省主席龙云向曾泽生发出邀请,于是他加入了滇军部队,不久, 升迁为营长。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97">参加抗日战争 ,带领第60军大胜台儿庄战役</h1>
1937年七七事变 爆发,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曾泽生率领自己的部队前往抗日前线,积极抗日。在战场上,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当时日军装备先进,武器精良,而我国还不能完全实现仿制和自产,只能通过缴获敌人武器或者其他国家援助。
在武器失衡,弹药不充足的情况下,在战场中经常遭受敌军欺压,甚至还有谣言说“大日本皇军不可战胜”,屡战屡败的战役,使我国军人士气低落。
1938年,曾泽生带领第60军参加台儿庄战役,曾泽生认为一味地防守没有作用,反而会增长敌军气焰,即使防守也得是有进攻型的防守布置。战场上,炮弹爆炸的黑色烟火席卷大地,满目苍夷,充满着将士的厮杀声,血流成河。曾泽生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临危不惧,在战场上指挥有方,有条不紊地变换战术。在曾泽生的正确指导下 ,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胜利,消灭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 ”的神话,对日军来讲,这不仅仅是人数上的损失,更是精神上的打击,并且大大地鼓舞了抗日军队士气。可见曾泽生是一位善于用人的人,是一位 具有雄才大略 的军事奇才。
曾泽生一心抗日,鞠躬尽瘁,在抗日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1945年抗日胜利后,曾泽生率领部队去越南接受日本军队投降仪式,大多滇军主力都陪同去越南,镇守昆明的滇军将士寥寥无几,没想到,蒋介石趁机“逼宫行动”,将云南省主席龙云驱逐下台。
曾泽生对蒋介石卖国独裁,发动内战,屠杀人民十分不满,枪应该朝向侵略者,而不是朝向自己的同胞。
曾泽生手下的战士们都是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兄弟,为了保全这些跟着他战斗多年的军队,他决定暂时忍耐,跟着蒋介石一起内战。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00">弃暗投明,加入解放军</h1>
1948年的辽沈战役使他做出一个改变人生的决定,那一年9月 ,林彪,罗荣恒率东北解放军对国民党发动攻击,对长春进行了“以军事包围为主,与政治攻势,经济封锁相结合”的军事行动。
驻守长春的曾泽生思考 :继续为蒋介石卖命,还是参加革命,靠近人民呢?一向看不惯国民党的所作所为 的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弃暗投明,率领部队长春起义 ,加入到解放战争中。长春战役为歼灭东北国民党创造了有利条件,开创了中国解放军史上经过长久围困、瓦解守军、解放大城市的先例。
曾泽生加入解放军后,组织对这个曾经的敌人给予信任,真正贯彻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原则,把曾泽生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并担任军长,后来 还被派到解放西南和鄂西的战场上。
曾泽生改编后才知道,解放军队伍中人人平等 ,士官不能打骂士兵,不能 虐杀俘虏,更不能欺压平民百姓。这些规定与曾泽生正义的心不谋而合。以前在国民党政治腐败,他不跟着做反而是官场的异类,会被别人孤立,所以在国民党生活的那些年,内心备受煎熬。这时的曾泽生不禁庆幸自己选择了一支正确的队伍。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03">抗美援朝立大功</h1>
1950年 朝鲜战争爆发 ,为了保家卫国,曾泽生率50军随38军,39军等首次入朝鲜参战。
曾泽生部队擅长防御,所以在朝鲜第四次战役中,经彭将军周密分析 将曾泽生部队安排在防御位置上 :在 汉江南岸正面防守,阻击和消耗西线的英美侵略者 部队。
在那个时候,侵略者部队具有充裕的军火,先进的武器,而我国由于刚刚结束国内战乱,还没有时间筹备新武器,所以我军使用的武器是抗日时期留下来的,大多是落后的武器,先进点的武器数量稀少。
陆地上 ,敌人有大炮和坦克,天空中,敌军的轰炸机盘旋,不断 投下炸弹。
这样的情况对50军非常不利,曾泽生决定智取,带领士兵们挖了很多单兵掩体和防炮洞,并采用“重点盯防,分散防御”的战术,在侵略军的各个进口处做了严密的布防。
铁打的战士 ,地狱般的战场,战士们抱着牺牲也要守住阵地的决心,一批一批勇往直前,甚至有的勇士丝毫不惧怕敌方炮火,舍身炸敌军 ,用血肉之躯阻击敌军。
经过五十多天的汉江血战中,50军守住了汉江大桥,击败了侵略军队,并得到了辉煌的战绩,缴获了近两千支枪支,还有坦克 汽车等大量军用物资。
与胜利相对的是惨烈的代价,此次战役,50军有两万多名战士牺牲,最后仅仅剩下一万多人。这些为国牺牲的战士们是不能忘却的群体,他们的精神万古垂青,令人敬佩。
这一场朝鲜战役让50军打出了血性,打出了名气。战役结束后,彭将军再次见到曾泽生,面前这个双眼凹陷,瘦骨嶙峋的人,哪里还有 以前的影子?
彭将军对曾泽生鞠了一躬,还让他向战士们转达自己的敬意。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06">主席两次接见</h1>
在曾泽生的南征北战中,让他难忘的是党对他的关怀,还有毛主席两次亲切接待他的场景。
1941年那天,他回国休整,主席在中南海接待了他,询问了汉江战斗的情况,得到了主席的夸赞和激励,还聊到国内国外古今中外的战事。相比以前国民党军队的贪污腐败,他那能不感慨万千 。
1955年,50军奉命撤回祖国后,主席再一次在中南海接待了曾泽生 ,主席紧紧握住曾泽生的手说:“战役打得不错啊”,曾泽生说:“和兄弟部队比起来,我们还需要学习。”
主席对他很是欣赏,随后两人对朝鲜战役进行了分析,对于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启了新一轮探讨,曾泽生受益良多。
正在侃侃而谈时,曾泽生忐忑不安地说:“主席,我有一个请求,望您批准。”
主席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哦?什么请求?尽管提!”
曾泽生小心翼翼地提出:“我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希望您可以 批准。”
主席开心地说:“看来近些年,你学习得很快,觉悟不低啊。其实你加入共产党不需要我来批准,随时都可以”
主席想了想:“你还是不加入比较好。”
曾泽生不解:“主席,这是为什么?”事后才知 ,伟人的高明之处。
原来主席从全局出发,有更周全的考量。
那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内,蒋介石在攻击新中国。国外 ,很多帝国主义国家在质疑新中国。这时,如果 曾泽生以一个党外身份宣传社会主义新中国面貌,会更有说服力,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新中国,促使祖国统一战线。主席表明自己想法后,对曾泽生说:"为了祖国利益,你不入党的作用更大,再等一段时间,怎么样?"
曾泽生对主席的话完全表示理解,而且支持主席的决定。他知道,主席并不是不准他入党,也不是认为他还不足以当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而是目前祖国的需要,政策的需要。
虽然曾泽生没有加入共产党,但他仍然积极投入到新中国的军队建设中,为国家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曾在1953年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
在1955年授衔中,获得中将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08">英雄逝世</h1>
1973年,曾泽生在北京逝世,很多国家领导人 参加了追悼会,并且对曾泽生将军的生平以很高的评价。
曾泽生一心救国,半生驰骋沙场,半生为新中国竭忠尽节,不管经历多少艰难困苦,心里 始终向往光明,不忘初心。谁能想到,曾经受家族压迫,读书困难的小孩子,能成为一名战功显赫,为祖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军。
谨以此文纪念曾泽生将军,缅怀为国捐躯的伟大先烈们。没有革命者的牺牲与付出,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向你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