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4月抗美援朝戰争爆發。初期,首批入朝作戰的人民志願軍部隊 中,有一支不被人看好的特殊軍隊,那就是第50軍。這支軍隊曾經是國民黨的軍隊,在投降之後,被我黨改編而來,曾澤生是其軍長,也曾經是赫赫有名的國民黨将領。
可就是這樣一支不被看好的第50軍,在抗美援朝的一場作戰中,浴血奮戰,威名大振。作為志願軍的總司令彭德懷,也對曾澤生贊譽有加。
1955年,班師回朝後,曾澤生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主席對第50軍的北韓戰役進行分析,給予表揚和肯定 ,兩人還暢聊了中國今後的發展方向,氛圍十分融洽。
在這時,曾澤生鼓起勇氣,忐忑不安地提出一個請求:申請加入中國共産黨。
可誰能想到?這樣一名戰功顯赫的軍長,卻被主席拒絕了他的請求,事後才知偉人真高明!
曾澤生是誰?主席為何拒絕他加入共産黨?他又是如何一戰成名的?
這還需要從曾澤生 的生平說起 。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91">出生在地主家庭,卻被人欺淩</h1>
曾澤生,1902年生人,祖籍雲南省永善縣,本來家裡是當地小有名氣的地主,應該生活富裕,豐衣足食,可是在他一歲的時候,父親英年早逝,無奈隻能靠家族的救濟生存,從小便受到家族子弟欺淩,被人冷眼相待 。正是因為這些經曆,是以他從小對壓榨剝削底層人民的資本主義,沒有一絲好感,同時也培養了他傲骨嶙峋的性格。
曾澤生從小不被重視,因而他入學堂也比别人晚,别的小朋友6歲就入一年級讀書,可是他在13歲才踏入課堂,翻開書本,學習知識。
知識開闊了他的眼界,也讓他明白了:想要出人頭地,必須要學習 。
知識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開拓眼界,進而建立自己的思想,想改變命運,學習是唯一的途徑。可是,好景不長,在他18歲的時候,家族不再提供他讀書,無論他怎樣請求,别人都置之不理。讀書的夢想破碎,曾澤生隻好棄文從軍。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94">棄文從軍</h1>
1922年12月,曾澤生考入建國機關槍軍士隊,随後進入雲南陸軍講武堂學習,機緣巧合下,于1925年進入皇甫軍校 任第3期隊長 ,并加入國民黨。剛剛加入國民黨的曾澤生滿是喜悅 ,他在廣州看到了和雲南不一樣的風土人情,感受到了革命帶來的氣息,一心想做一個正派的人,曾幻想帶出一支氣宇軒昂 的 部隊。
曾澤生于皇甫軍校畢業後,調到地方任職,他看到了國民黨軍官腐敗,内部鬥争嚴重,身居高位 卻不謀其政,這讓他第一次懷疑自己:加入國民黨是正确的選擇嗎?這個問題在1927年給予了答案。
那一年,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政變,曾澤生看到了大量共産黨員和人民群衆 被屠殺,僅僅三天,就有 三百多人無辜喪命在國民黨手下 ,足足有五百多人被捕,高達五千多人失蹤,他良心不安,由此幡然醒悟,國民黨不是一支救國部隊,國民黨的所作所為和自己初衷相違背, 于是憤然提出辭呈,離開了廣州。
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人才總會被重用,1929年1月雲南省主席龍雲向曾澤生發出邀請,于是他加入了滇軍部隊,不久, 升遷為營長。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97">參加抗日戰争 ,帶領第60軍大勝台兒莊戰役</h1>
1937年七七事變 爆發,中華民族全面抗日,曾澤生率領自己的部隊前往抗日前線,積極抗日。在戰場上,武器是戰争的重要因素,當時日軍裝備先進,武器精良,而我國還不能完全實作仿制和自産,隻能通過繳獲敵人武器或者其他國家援助。
在武器失衡,彈藥不充足的情況下,在戰場中經常遭受敵軍欺壓,甚至還有謠言說“大日本皇軍不可戰勝”,屢戰屢敗的戰役,使我國軍人士氣低落。
1938年,曾澤生帶領第60軍參加台兒莊戰役,曾澤生認為一味地防守沒有作用,反而會增長敵軍氣焰,即使防守也得是有進攻型的防守布置。戰場上,炮彈爆炸的黑色煙火席卷大地,滿目蒼夷,充滿着将士的厮殺聲,血流成河。曾澤生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臨危不懼,在戰場上指揮有方,有條不紊地變換戰術。在曾澤生的正确指導下 ,台兒莊大捷,這是抗日戰争以來的首次勝利,消滅了日軍的嚣張氣焰,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 ”的神話,對日軍來講,這不僅僅是人數上的損失,更是精神上的打擊,并且大大地鼓舞了抗日軍隊士氣。可見曾澤生是一位善于用人的人,是一位 具有雄才大略 的軍事奇才。
曾澤生一心抗日,鞠躬盡瘁,在抗日戰争中立下汗馬功勞,1945年抗日勝利後,曾澤生率領部隊去越南接受日本軍隊投降儀式,大多滇軍主力都陪同去越南,鎮守昆明的滇軍将士寥寥無幾,沒想到,蔣介石趁機“逼宮行動”,将雲南省主席龍雲驅逐下台。
曾澤生對蔣介石賣國獨裁,發動内戰,屠殺人民十分不滿,槍應該朝向侵略者,而不是朝向自己的同胞。
曾澤生手下的戰士們都是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兄弟,為了保全這些跟着他戰鬥多年的軍隊,他決定暫時忍耐,跟着蔣介石一起内戰。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00">棄暗投明,加入解放軍</h1>
1948年的遼沈戰役使他做出一個改變人生的決定,那一年9月 ,林彪,羅榮恒率東北解放軍對國民黨發動攻擊,對長春進行了“以軍事包圍為主,與政治攻勢,經濟封鎖相結合”的軍事行動。
駐守長春的曾澤生思考 :繼續為蔣介石賣命,還是參加革命,靠近人民呢?一向看不慣國民黨的所作所為 的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棄暗投明,率領部隊長春起義 ,加入到解放戰争中。長春戰役為殲滅東北國民黨創造了有利條件,開創了中國解放軍史上經過長久圍困、瓦解守軍、解放大城市的先例。
曾澤生加入解放軍後,組織對這個曾經的敵人給予信任,真正貫徹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原則,把曾澤生部隊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并擔任軍長,後來 還被派到解放西南和鄂西的戰場上。
曾澤生改編後才知道,解放軍隊伍中人人平等 ,士官不能打罵士兵,不能 虐殺俘虜,更不能欺壓平民百姓。這些規定與曾澤生正義的心不謀而合。以前在國民黨政治腐敗,他不跟着做反而是官場的異類,會被别人孤立,是以在國民黨生活的那些年,内心備受煎熬。這時的曾澤生不禁慶幸自己選擇了一支正确的隊伍。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03">抗美援朝立大功</h1>
1950年 北韓戰争爆發 ,為了保家衛國,曾澤生率50軍随38軍,39軍等首次入北韓參戰。
曾澤生部隊擅長防禦,是以在北韓第四次戰役中,經彭将軍周密分析 将曾澤生部隊安排在防禦位置上 :在 漢江南岸正面防守,阻擊和消耗西線的英美侵略者 部隊。
在那個時候,侵略者部隊具有充裕的軍火,先進的武器,而我國由于剛剛結束國内戰亂,還沒有時間籌備新武器,是以我軍使用的武器是抗日時期留下來的,大多是落後的武器,先進點的武器數量稀少。
陸地上 ,敵人有大炮和坦克,天空中,敵軍的轟炸機盤旋,不斷 投下炸彈。
這樣的情況對50軍非常不利,曾澤生決定智取,帶領士兵們挖了很多單兵掩體和防炮洞,并采用“重點盯防,分散防禦”的戰術,在侵略軍的各個進口處做了嚴密的布防。
鐵打的戰士 ,地獄般的戰場,戰士們抱着犧牲也要守住陣地的決心,一批一批勇往直前,甚至有的勇士絲毫不懼怕敵方炮火,舍身炸敵軍 ,用血肉之軀阻擊敵軍。
經過五十多天的漢江血戰中,50軍守住了漢江大橋,擊敗了侵略軍隊,并得到了輝煌的戰績,繳獲了近兩千支槍支,還有坦克 汽車等大量軍用物資。
與勝利相對的是慘烈的代價,此次戰役,50軍有兩萬多名戰士犧牲,最後僅僅剩下一萬多人。這些為國犧牲的戰士們是不能忘卻的群體,他們的精神萬古垂青,令人敬佩。
這一場北韓戰役讓50軍打出了血性,打出了名氣。戰役結束後,彭将軍再次見到曾澤生,面前這個雙眼凹陷,瘦骨嶙峋的人,哪裡還有 以前的影子?
彭将軍對曾澤生鞠了一躬,還讓他向戰士們轉達自己的敬意。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06">主席兩次接見</h1>
在曾澤生的南征北戰中,讓他難忘的是黨對他的關懷,還有毛主席兩次親切接待他的場景。
1941年那天,他回國休整,主席在中南海接待了他,詢問了漢江戰鬥的情況,得到了主席的誇贊和激勵,還聊到國内國外古今中外的戰事。相比以前國民黨軍隊的A錢腐敗,他那能不感慨萬千 。
1955年,50軍奉命撤回祖國後,主席再一次在中南海接待了曾澤生 ,主席緊緊握住曾澤生的手說:“戰役打得不錯啊”,曾澤生說:“和兄弟部隊比起來,我們還需要學習。”
主席對他很是欣賞,随後兩人對北韓戰役進行了分析,對于中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啟了新一輪探讨,曾澤生受益良多。
正在侃侃而談時,曾澤生忐忑不安地說:“主席,我有一個請求,望您準許。”
主席面帶微笑,和藹可親:“哦?什麼請求?盡管提!”
曾澤生小心翼翼地提出:“我請求加入中國共産黨,希望您可以 準許。”
主席開心地說:“看來近些年,你學習得很快,覺悟不低啊。其實你加入共産黨不需要我來準許,随時都可以”
主席想了想:“你還是不加入比較好。”
曾澤生不解:“主席,這是為什麼?”事後才知 ,偉人的高明之處。
原來主席從全局出發,有更周全的考量。
那時,新中國剛剛成立。國内,蔣介石在攻擊新中國。國外 ,很多帝國主義國家在質疑新中國。這時,如果 曾澤生以一個黨外身份宣傳社會主義新中國面貌,會更有說服力,可以讓更多人了解新中國,促使祖國統一戰線。主席表明自己想法後,對曾澤生說:"為了祖國利益,你不入黨的作用更大,再等一段時間,怎麼樣?"
曾澤生對主席的話完全表示了解,而且支援主席的決定。他知道,主席并不是不準他入黨,也不是認為他還不足以當一個合格的共産黨員,而是目前祖國的需要,政策的需要。
雖然曾澤生沒有加入共産黨,但他仍然積極投入到新中國的軍隊建設中,為國家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曾在1953年獲得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勳章。
在1955年授銜中,獲得中将軍銜,榮獲一級解放勳章。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08">英雄逝世</h1>
1973年,曾澤生在北京逝世,很多國家上司人 參加了追悼會,并且對曾澤生将軍的生平以很高的評價。
曾澤生一心救國,半生馳騁沙場,半生為新中國竭忠盡節,不管經曆多少艱難困苦,心裡 始終向往光明,不忘初心。誰能想到,曾經受家族壓迫,讀書困難的小孩子,能成為一名戰功顯赫,為祖國立下汗馬功勞的将軍。
謹以此文紀念曾澤生将軍,緬懷為國捐軀的偉大先烈們。沒有革命者的犧牲與付出,哪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向你們緻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