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走进剑川古城——云南大理纪行之十二

看罢剑川的沙溪和石宝山风景区,不能不感叹,有文献名邦之称的剑川,真是名不虚传!

剑川的乡村古迹如此闻名,剑川的县城风景又如何?2021年7月19日下午4点,笔者从花园酒店住所出来,想去古城逛逛来一番体验。

走进剑川古城——云南大理纪行之十二

顺一条街道到明珠坊左拐,再前行约百余米,即到古城的一个大牌坊入口前。这个牌坊刚修成,上面的题字都还未写。整个古城街道也似乎才开放不久,来往人不多。两旁的门面也有许多空着。但街道看起来很整洁卫生。建筑也古色古香,很有白族民居特色。在南北和东西向主街的交叉口一侧,有两块指示标牌,一块写着“剑川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另一块写着“街区简介”。从这简介中得知,此古城的街区划定范围为,东至古城东路,西至古城西路。南之古城南路,北至古城北路,总面积为35.71公顷。街区范围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人民政府挂牌保护的历史建筑87处。

按照此简介的提示,笔者顺西向继续前行约两百米,见路旁有一“云上乡愁书院”,建筑外观很不错,两旁对联写着:“乡心激意自古名邦多贤俊,愁城启志始有文献诏九州”。走进书店,看到各种图书琳琅满目,营业员乃一位穿白族服装的美女。与其相聊剑川古城风景,美女告知曰,再往前不远,你可看到一古楼,那地方就是古城精华之地。笔者遂出店,继续往前行约百余米,远远就见一栋古楼有4层飞檐翘角。走近一看,顶楼飞檐正中有一匾,写着“剑阳楼”3个金黄大字,第三层飞檐正中写着“文献名邦”4个绿色大字。飞檐最下一层是敞开的半圆形戏台,约有两米高,面积较大。台上有多支走廊柱子,上刻着多幅对联。

走进剑川古城——云南大理纪行之十二

在剑阳楼的前面,是一宽敞坪塔,两旁有剑川图书馆等多栋建筑。右侧有长廊花园,绿树成荫,一条溪水从坪塔潺潺流过。左侧的建筑外,也有洗手池等设施。整体而言,这一带即是西门街古建筑群所在地。其建造时间是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至崇祯二年(1629年),共有9个院落组成。2006年,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历史建筑群,即是云南明代建筑遗存中的杰出代表,也是剑川古城最初形成时期的重要标志建筑物。

在西门街头,还有一栋白族特色的建筑,其正门额的匾牌上写着“赵藩陈列馆”几个大字。两旁对联为“五位领袖齐赞誉,百年滇南一奇才”。走进才知,陈列馆内列有赵藩、周钟岳等剑川籍5位杰出人物的生平图片展览。剑川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历史上出的名人不少。光明、清时代出的进士就有21名。据说,原古城内曾有“进士坊”“贞洁坊”等二十多处牌坊,后大都已毁。现在的古城南路,还可见一古牌坊,上书“进士”两个大字。笔者来这街上,看那两旁街道的建筑,多为新修的仿古建造,各户门前都有对联张贴,如有一户门匾写着“好学私塾”,两旁对联是“耕读家训传后世,勤奋学风铭千秋”,透显出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

在南门街内,还见到一报国寺,里面有一天王殿,供奉着天王、弥勒等佛像,看起来金碧辉煌。而在古南门街的尽头,见到许多古柳树,其地风景别具一格,只是目前许多建筑还在修建之中。再回头走向北门街,见两旁披红挂彩,店铺较热闹。行人也略多,烟火气息相对更浓。走到“张伯简故居”前,见其大门关着,没能进去参观。其旁边有一小店,专卖各类小吃。标牌上写了红糖糯米粑粑、牛打滚、酥油茶、米酒鸡蛋、砍柴粑粑、手捏饵块、白米饵块、麻辣炸洋芋、香辣拌洋芋、香辣肠等几十种小吃食物。因在此购买小吃的人较多,我忍住其香味的诱惑,还是另到回头路上的一家面食店吃了一碗水饺,才对付了晚餐。

走进剑川古城——云南大理纪行之十二

餐后再到新城转了一会,见到白族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建筑处处皆有。在街头一休闲处碰到一老人,笔者问其城内有哪些白族本主寺庙?老人说,有哇,城南的古城隍是金华“十八坛神”之首,城内的道教场所有金华古寺、武侯祠、满贤林雷祖殿、西门外玄都观、斗姆阁等,这些寺庙都可去看看。剑川佛教阿吒力信徒也很多,农历二月八的太子庙会最热闹,那一天县城到处都是游人。

走进剑川古城——云南大理纪行之十二

听老人这一说,我就想,这次计划的时间比较仓促,老人所说县城内的这些寺庙等古迹也没都去看,但其实看过这古城,我也已体验到,剑川文献古邦的气息确实很浓厚。剑川的新城面积也较大,七纵七横街道,整体规划也科学合理,道路建筑都很新。而古城历史悠久,房屋改造后,面貌也都已焕然一新。无论新城老城,看上去的文献遗迹,也遍布很多。等到下次有机会再来,我还可好好去观览吧!

如此聊过又思考一会,天色就渐黑了。待街上华灯初上,我即告辞老人,慢慢又散步一阵,直到晚上9点,才回到酒店歇息。(原载2021年10月29日大理州白族学会微信公众号《大理白族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