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阳,是十堰的后花园!是汉江新城的依托!是恐龙的故乡!是人类的老家!

郧阳区,原名郧县,2014年9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撤销郧县,设立十堰市郧阳区,以原郧县的行政区域为郧阳区的行政区域,郧阳区人民政府驻地城关镇金沙路1号,郧县正式撤县更名为郧阳区。土地面积3863平方公里。
“郧阳”两字,时至今日,“阳”字,人们依据古人“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命地名的原则,而得到公认和遵循。可是,在“郧”字上,目前还存在着9种不同说法,一说源于古代郧字国;二说源于天上飞来的陨石,三说来源于司马迁《史记》中一次用字假说。即:“郧关源于‘询关'(旬阳),四说楚将伍子胥之字“员“命名此地以示记。“员”地由普通地域成为君主分封的县邑,“员"右边添了“β”(邑),由“员”而郧;五说是卫国哀公十二年,卫侯在郧地与吴侯相会宋皇瑷于郧;六说是《左传·哀公十一年》太叔疾死殡于郧,七说郧阳府郧县是古时麇国之地,在春秋时称为锡穴,在南朝刘裕为国君的宋国称为郧,因为有郧山而是名;八说是古云人的姓氏演化而生郧;九说是涢水(流经湖北安陆市的大小两水)的“涢"字演变来的郧。这些来自报纸杂志和工具书上的说法,各有其理。
史料记载,元代至元十四年(1277年),“郧乡县"改称“郧县",隶属襄阳府均州。自此,“郧县”名称开始使用(1277―2014年)。2014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郧县划归为十堰市直辖的郧阳区(挂牌日)。千古郧县正式更名为十堰市郧阳区。
地域内青曲镇弥陀寺村的“郧县人”古遗址、梅铺猿人遗址和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等历史文化遗址享誉世界。
“郧县人”遗址又名学堂梁子遗址,200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和1990年,郧县(现郧阳区)青曲镇弥陀寺村学堂梁子,先后出土两具近乎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和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石制品,距今约100万年历史,一度轰动了古人类学界。著名古人类学家、中科院院士贾兰坡称其为“国宝”,并依据古人类命名的规则,命名为“郧县人”。据了解,在“郧县人”第二具头骨化石出土时,还发现了2000余件动物化石、3000余件石器。如此众多的伴生遗存一同出土,增加了“郧县人”遗址的学术含金量。著名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家李炎贤说:“我主持过北京人遗址、贵州观音洞遗址的发掘,还没有遇到过保存这么好的遗址。”他认为,从材料的全面性、丰富程度、可能解决的学术问题等方面衡量,“郧县人”遗址的重要性仅次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从完整程度及年代来看,“郧县人”占据多个全国第一。周口店的“北京人”有很多头骨都是一部分,“郧县人”是整个都有,蓝田人只有一个小头盖骨,元谋人只有4颗门齿,因此“郧县人”遗址发掘非常重要,在全世界影响非常大。
“梅铺猿人”遗址位于郧阳区梅铺镇西寺沟口处的郧梅公路旁,西寺河与滔河的交汇处。距滔河岸约100米,名叫“龙骨洞"。1975年,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两次发掘考证,属中国古猿人遗址,距今约在60万年左右,洞内发现猿人牙齿化石4颗,有人工打击痕迹清楚的石核。
郧阳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坐落在南水北调中线源头的汉江之滨,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境内,毗邻福银高速及209国道,距离十堰市区23公里,武当山5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总面积45平方公里,是我国重要古生物化石产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A级旅游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产地分布于员阳断陷盆地边缘。分布面积约4平方公里。青龙山一带的恐龙蛋化石群是世界上恐龙蛋化石最集中、种类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化石群。原地遗迹展示园的恐龙蛋化石以数量多、密度大、埋藏浅、分布集中、保存完好而名噪海内外,素有“恐龙之乡”的美誉,其中“龙蛋共存”现象举世罕见。
#我的家乡在十堰##十堰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