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美芬教授、张顺华教授、李莹教授:百年逐梦,绘就协和宏伟蓝图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风雨兼程,百年卓越辉煌;

2021年,也是北京协和医院建院100周年,百年济世救人,百年砥砺前行。

恰逢协和百年院庆之际,《国际眼科时讯》特别采访了张美芬教授、张顺华教授、李莹教授,忆百年峥嵘岁月,同庆百年荣光,共祝百年辉煌。

专家简介

张美芬教授

张美芬教授、张顺华教授、李莹教授:百年逐梦,绘就协和宏伟蓝图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眼科学系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免疫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感染学组副组长、北京眼科学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眼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女医师协会眼科专家委员会常委。

从事葡萄膜炎临床诊治工作,擅长各种常见及疑难重症葡萄膜炎的诊治。

守正出新 精业笃行——协和眼科葡萄膜炎专业的历史

1983年,在胡天圣教授牵头下,协和医院眼科葡萄膜炎专业组正式成立,这也是我国葡萄膜炎专科成立最早的单位之一。30余年来,我科数位葡萄膜炎的专科医生,一直在葡萄膜炎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积极探索,诊治了数以万计的葡萄膜炎患者,对于部分疾病的诊疗优势也非常显著,如Vogt-小柳-原田病、白塞病葡萄膜炎、儿童葡萄膜炎、急性视网膜坏死等,协和眼科葡萄膜炎专业在全国得到同行的高度认可。

目前,协和眼科葡萄膜炎专业取得了一些成绩,“成绩都是在实践当中不断的积累而成”,张教授指出,守正创新、严谨求实、积微成著,才成就如今协和眼科葡萄膜炎专业的声誉。

近年来协和眼科在眼内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方面都有所突破,不仅探索了眼内淋巴瘤的诊断标准,重点是与血液科、病理科、检验科等建立了多学科合作,并应用于眼内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中。未来,在眼内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或许会有新的突破。

现在国内外的眼科同道对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进行多方位多层面的探索,如炎症通路、遗传相关,微生物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有相应的成果和文章产出。葡萄膜炎的治疗也在不断进展,从经典的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到现在生物制剂、眼内糖皮质激素缓释剂的应用。特别是伴随着多学科合作,也促进了葡萄膜炎诊治的发展,各学科之间互相借鉴,相互促进。

关于未来的发展,张教授表示:将以临床相关的研究为主,特别是RCT研究,这样得到的临床证据等级更高,证据质量更强,从而得以推动葡萄膜炎专业不断前行、突破更多难解之疾。

协和百年送祝福

身为协和人,张教授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张教授在协和医院工作已经32年,作为葡萄膜炎的专科医生,深感协和综合优势的重要性,从疾病检查、诊断到治疗,借助于协和医院的综合优势,促进了葡萄膜炎专科的发展,这是很多专科医院所不能及的优势。

值协和医院百年生日之际,张教授由衷的祝福协和:

“现在开启新的百年,新的起点,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协和医院越来越好,不负医学殿堂的盛名。”

张顺华教授

张美芬教授、张顺华教授、李莹教授:百年逐梦,绘就协和宏伟蓝图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眼微循环学会白内障组副组长,中国医促会眼科学分会青年委员。

擅长各种类型白内障手术以及闭角型青光眼的药物、激光及手术治疗, 具有超过20000例手术经验。

知难而进,协和眼科白内障专科成绩斐然

白内障在全世界范围内是第一位致盲眼病,但这个“盲”是可防治的盲。白内障也是我国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让更多白内障患者重获光明,协和眼科在白内障治疗方面进行了很多工作:

协和眼科的赵家良教授做了很多关于白内障发病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对指导我国的白内障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协和眼科多次参加中国的健康快车项目和援非白内障项目,对推动眼科白内障手术技术起到重要作用。

协和眼科在白内障领域不断探索新技术,将白内障手术提高到屈光白内障手术层面,满足患者术后更好更高的视觉质量要求。

现在已将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应用到常规诊疗中,帮助更多患者实现后半生不依赖眼镜的自由生活。

协和眼科很长时间以来沿用国外眼科的框架,白内障手术是我科每位手术医生都应该掌握的技术,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协和眼科不设白内障专业组。随着屈光白内障手术的出现,协和眼科成立了白内障手术专业组,主要使命就是推动屈光白内障手术的发展。现在屈光白内障手术发展突飞猛进,不管是手术技术还是人工晶状体的进展都十分迅速。协和眼科了解最新的诊疗技术,将最新的诊断设备、诊疗技术、诊疗方法、新型的人工晶状体应用到临床中,帮助患者实现更好的视觉质量,为更多患者后半生更高品质的生活而奋斗。

目前,协和眼科在屈光白内障手术领域做了很多工作,也得到了同行认可,将来还会一如既往地探索新的方法和技术,为更多患者服务。

百年协和感悟

百年协和对于协和的医生来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刻,能够在职业生涯当中,和这个时刻相遇,张教授感到非常荣幸。用协和精神,为协和百年添砖加瓦;发扬协和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为协和下个百年打好基础。张教授表示“协和培养了我,我在协和从一个医学生成长为一名手术医生,现在能够在协和为更多患者服务,我感到非常荣幸,我愿意为协和做出更多贡献”。

百年协和,祝愿协和百年华诞一切顺利,欣欣向荣;希望协和人能够再接再历;

同时祝愿所有协和的医务人员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李莹教授

张美芬教授、张顺华教授、李莹教授:百年逐梦,绘就协和宏伟蓝图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眼科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角膜、屈光手术专业组组长,准分子近视手术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眼科全国角膜病学组副组长,中国眼科医师分会角膜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眼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屈光性近视手术、各种屈光手术后并发症诊治、难治角膜病、结膜病、角膜移植手术、重症干眼等。

踵事增华,踔厉奋发——协和眼科角膜病学科的发展及成果

协和眼科角膜病学科的发展:

角膜病学组是协和眼科成立较早的学组。1993年3月份,协和眼科在全国首先引进了激光近视这个技术,协和眼科作为中国最早开展屈光手术的单位,一直致力于做好手术,为十几万患者完成了摘镜的手术,同时也承担着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屈光手术的规范共识,特别是并发症的处理方面,协和眼科也做了大量工作,不但保证协和患者的手术安全有效,而且为全国医院培训医生,为其他医院的患者解决问题。从基础和临床两个方面,协和眼科做了大量关于中国人角膜进行屈光手术后特征的研究。

协和眼科是全国首家开展共聚焦显微镜进行活体角膜细胞观察的单位,是国内最早发表相关文章的单位,也是最早获得卫生部在近视手术方面的医疗成果奖的单位。二十年来,协和眼科申请过很多国家的重大专项,获批了国家自然基金,在协和平台上先后获得了5次医疗成果奖,这是分析临床的大量数据、进行系统的研究后,取得的成果。

协和眼科角膜病学科的成果:

作为综合医院有几大特点,一是系统性干燥病的患者比较多,所以在干眼研究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

SMILE的角膜透镜组织的废物再利用是中国角膜病进步新技术研究领域创新的科研项目。

李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发表文章超过100篇。

2015年,十五年中国的影响因子影响力分值比较高的专家排名,李教授并列前6位。

团队在高度近视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国家自然基金。

与美国哈佛联合进行了关于干细胞睑板腺功能的研究,也发表了不少文章,获得了国家自然基金。

最重要是难治性病毒性角膜炎个性化救治,不但获得协和医疗成果奖,也获得800多万国家的重大科研项目的资助,为病毒性角膜炎临床治疗,特别是预防干预,有一定的突破性研究。

李教授在协和学习、工作有二十余年,逢协和百年华诞之际,李教授感慨良多:

传承。传承精神很重要,前辈们一代代的经验结晶,让后人受益很匪浅,同时李教授也愿意将这些经验、知识传递给下一代。

严谨。对每一个病例,每一句话,对每个患者的个性化思考,协和的患者是疑难特殊比较多的,在这个方面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患者也是值得推广和学习的。

敬畏。对患者保持敬畏之心。协和医生一直不看重名和利,最重要还是患者。患者费尽辛苦来到协和医院,是对协和的信任。作为协和的一份子,应该考虑如何解决患者疾病,如何对得起患者的信任,这也是协和的传承一个内容。

好学。持之以恒,学到老,活到老,接受新的东西。

协作。协和每个专业组分得很清楚,但相互之间的协作、交叉很融洽,特别遇到多学科都有问题的疑难病例。不仅科内进行学术讨论和研究,有需要科外也积极配合协作,如眼科与脑外科、皮科、肝脏、免疫内科等都有过交叉协作、讨论病例。这种精神值得传承。

“非常幸运可以作为一名医生在协和成长,我愿意学以致用,帮助更多年轻人成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我也愿意一直工作,并传承下去。

祝愿协和越来越好,祝愿协和所有的医务人员越来越健康,祝愿来到协和的所有患者,早日痊愈!

作为眼科医生希望给更多的患者送去光明。”

不忘来路,始知归处。百年大党,征途如虹。百年协和,一切为民。

奋斗百年路,起航新征程。祝福协和百年华诞,积历史之厚蕴,谱未来之华章!

张美芬教授、张顺华教授、李莹教授:百年逐梦,绘就协和宏伟蓝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