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进入夏季高温期,高温热热使水温持续升高,养殖水产品生长速度加快,鱼类投食旺盛,池塘水代谢物和残留饵料激增,沉淀加剧,易引起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的侵害, 导致水质恶化,导致大量病原菌和寄生虫增殖,成为水生动物疾病高发或集中爆发的诱因。2021年7月宁夏水产养殖状况预测如下:
一
预测病情
1.细菌性疾病易患柱状肾上腺素(细菌性佝偻病)、细菌性肠炎、细菌性败血症、红细胞黄褐斑病和印刷病。关注的区域是高密度农场。
2.病毒流行主要集中在鲤鱼春季病毒血症,锦鲤疱疹病毒病,鲤鱼浮肿和鲱鱼出血性疾病的发生。
3.寄生虫病易患轮虫、癣和锚头虫。关注地区是宁夏农场。
4.非致病性疾病易发生肝胆综合征、缺氧引起的泛唐。关注地区是宁夏养殖场,大面积水产养殖的区域主义防止了甘油三酯藻类中毒的发生。
二
预防和控制措施
(一) 预防措施
加强水质管理。保持养殖池水体的透明度,定期补充新水或适度换水,水体交换量控制在10~20%,避免大排水灌溉,打破原有水环境的相对平衡,使用后及时加水或换水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监测养殖水体pH值、溶解氧、氨氮和亚硝酸盐,发现异常及时调节,每20天对水体进行消毒,建议使用微生物制剂来调节水质,高温季节水耗增加,防止鱼缺氧浮头,适当延长充氧时间,保证水中含有足够的溶解氧。
2.加强饵料管理,科学投饵。确保新鲜无害、全面营养的优质饲料。根据天气和水质的具体情况,科学控制饵料量,避免高温季节鱼类暴饮暴食,考虑到"少吃多吃"的原则,饵料量应控制在喂食80%满时,定期消毒喂食台。半个月左右的饵料喂食维生素C、E和免疫多糖,每天一次,连续3~5天,可以增强鱼的自身免疫力。
3、加强日常管理,关注天气变化。早晚游览池塘,观察水质及养殖对象活动情况及投饲情况,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单独出群、游泳失衡、觅食异常、黑体色或死鱼等情况,及早防控,及时诊断处理,防止扩散,减少损失。
(二) 处理措施
1.柱通谕病(细菌性腐烂病)可浓缩二谕,按产品说明充分全池溢出2次。它也可以伴有内喂食氟苯蒿醇(注:停产期间禁止销售商业鱼),根据产品描述充分投饲。
2.细菌性肠炎、红细胞生成性疾病可用Enosa星治疗(注:期内不销售商品鱼停药),每天每公斤鱼2次,饵料投食量(100g:10g)0.3g,持续3~5天。
3、锚头可用0.18~0.45g/立方米的精制敌虫全池溢水,7天后重复,15天后满用一次,每间隔天随水温、高水温、天数之间少,反之亦然。
4.当甘油三酯发生藻类中毒时,应及时使用硫酸铵等有机肥,将培养水中氨总含量稳定在0.5~1.5ppm,有效改善水质,降低水体pH值,增生有益藻类抑制甘油三酯,预防和治疗甘油三酯中毒。
5.肝胆综合征饲料可每公斤加入甜菜根(含量30%)4g,大黄4g,黄疸5g,大绿叶5g混合饲喂混合饲喂,疗程10~15天。
七月 202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水产养殖病害预测
新疆水产技术推广站
7月,新疆气温和水温较高,新疆水产养殖进入旺季。随着饵料的增加,鱼类代谢物和饵料残留量的增加,养殖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增多,容易造成水质恶化,养殖鱼病频发。2021年7月新疆水产养殖状况预测如下:
1.草鱼出血性疾病:病原菌是草鱼呼出的肠道病毒,主要对草鱼种子有害,水温在20~30°C时易发病,25~28°C为流行高峰,主要传播途径为水平传播。
2.细菌性肠炎病:水温在20°C以上流行,疫情高峰期为25~30°C,常与细菌性佝偻病、红皮病等同时发生。
3.轮虫病:主要危害多种淡水鱼苗,全国养鱼区,全年无休,适宜水温22~29°C,主要症状是病态鱼头和嘴周围微微发白,分泌大量粘液。
4.白斑综合征:水温易在20~30°C暴发,主要在南美白虾、日本虾等。
5.瓜虫病:主要危害是虹鳟鱼。
预防 措施
(1)加强日常管理,经常检查池塘,勤勉观察。定期更换池塘原有水质,加满新水,及时打开充氧机,增加水中的溶解氧。
(2)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使用生石灰或漂白剂洒满整个池,用于养殖水体的消毒。
(3)科学投料:投料,坚持定性、定位、定时、定量的"四个固定"原则。
(4)高温季节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采取防控措施。根据天气、水质和鱼类活动灵活控制喂食。
(5)及时报告疫情。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现养殖物种大规模发生和大规模死亡,就要及时向当地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水产动物疫病防治机构)报告,并采取适当措施防止病害传播。
治疗措施
(1)草鱼出血性疾病:对本病没有有效治疗,生产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最有效的控制措施是注射草鱼出血病疫苗。
(2)细菌性肠炎:每15天,用漂白剂或生石灰喷洒在美食广场周围消毒。中药材治疗:可选用山楂五黄散、双黄苦参、绿板黄柏撒、三黄散、板蓝根和大黄五倍散中草药处理,使用量按说明书使用。
(3)轮虫病:硫酸铜和硫酸铁(5∶2)组合剂全池溢出,使用剂量按使用说明书使用;
(4)白斑病:预防为主,通过提高养殖密度、改善水质、投饲优质饲料等措施,预防疾病的发展。
(5)鳄梨酱病:对甜瓜病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在病害初期采取措施有一定效果。幼虫通常在夜间孵化,从午夜到清晨,对硫酸铜等药物敏感,因此最好在夜间使用该药物,以杀死抵抗力较弱的幼虫。在处理的同时,必须对鱼缸和工具进行清洗和消毒,否则附着在其上的袋子可能会被孵化出来,然后被其他鱼感染。
陕西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
陕西省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心
7月是陕西省月平均气温最高,日最高气温33摄氏度,日最低气温22摄氏度,水温25至28摄氏度。夏季是鱼类生长的旺季,多种繁殖物种吃大量食物,生长迅速。天气多变,容易发生大雨、雷暴,要密切关注天气和养殖水体的变化,做好水质监测,及时控制,预防盘塘事故。陕西省主要养殖病害有草鱼"三病"、细菌性败血症、轮虫病、环虫病、锚头病等疾病。
1.草鱼:易患腐烂性佝偻病、肠炎、红皮病、轮虫病等,主要以莞中、陕西为主繁殖区。
2.鲤鱼:腐烂病、毛滴虫病、轮虫病等,注意陕西省主要养殖区。
3.鲶鱼:细菌性败血症、锚头跳蚤病,是陕西省主要养殖区。
4.幼苗:白头白尾病、轮虫病,关注山西省主要繁殖区。
加强水质管理。池塘养殖要保持水体透明度大于25厘米,水体透明度若小于25厘米,应及时换水,每次换水10~20%,换水后采用二氧化氯、碘制剂等药物严格消毒;
2.科学投饵,保证饵料新鲜无害,定期对投饵台进行消毒,减少饵料量,避免高温季节鱼暴饮暴食。每隔10天左右混合饲料中维生素C、E,增强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加强日常管理。坚持每天探访池塘2次以上,注意观察养殖对象和活动情况及饲养情况,及时发现各种诱发鱼病的不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4、加强疾病监测,在日常巡查中注意观察鱼类活动、摄食等情况,及时处理组外游泳、游泳失衡、异常摄食、体色异常或病变;
三
治疗措施
1.佝偻病的治疗:
(1)中药材治疗:可选用双黄苦参半、绿板黄柏撒、三黄散、板蓝根端、大黄黄散、大黄疸鱼散、大黄疸五倍散中草药处理,使用量按使用说明书进行。
(2)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每公斤体重15毫克至20毫克,每天15毫克至20毫克,持续3天,或国家规定的其他水产养殖抗菌药物,但必须用于疾病。
2.肠炎的治疗:
用腐烂病或每个饵料投喂甲替辛粉(粒度100g:5g)0.35g,连续使用3~5天。
3.车轮虫害处理:
(1)每公斤鱼的重量每次使用雷丸槟榔撒0.3g~0.5g,混合投喂,连用5~7次。
(2)整个泳池撒上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淡水使泳池水0.7mg/L。
4.锚头病的治疗:
(1)使用20%精制敌百里香粉0.18g至0.45g水溶液每立方米水体。杀灭池中锚头的幼虫,根据锚头的寿命和繁殖特性,需要连续施用2~3次,每个间隔之间的天数取决于水温,一般为7天,高水温间隔之间的天数较少;
(2)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根据鲱鱼和鲭鱼,蛞蝓对高锰酸钾的耐受性不同,应单独处理。对于病草鱼,在15°C至20°C的水温下使用浓度为20 mg / L,水温为21°C至30°C,浓度为10 mg / L,浴为1.5至2小时。对于病蛞蝓和蛞蝓,在水温小于10c时浓度为33mg/L,在10C至20C水温下浓度为20mg/L,在温度超过30C时浓度为10mg/L,药浴1小时可杀死锚头的幼虫和成虫。
甘肃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
甘肃省水产动物疫病防治中心
7月,甘肃的平均气温预计在18°C至32°C之间。本月水产养殖将进入生产季节,养殖水中有害细菌繁殖迅速,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危害程度将增加。养殖场应加强日常管理,预防鱼病的发生,鲑鱼鳟鱼养殖场继续做好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防治工作,购置的幼苗必须经过原产地检疫,严禁从疫区引进幼苗。
1.草鱼、鲤鱼、鲭鱼、鲭鱼:常发生腐烂屠宰、肠炎、印花病、锚头病、轮虫病、蚜虫等疾病。重点经营张伟、酒泉、兰州、银、临夏、青阳、平凉等区域性养殖场。
2、鲶鱼:易患水霉病、肠炎,主要集中在赣南地区温县汉平口水库、赣南县卓尼县九田峡水库、临夏县永靖县柳家峡水库。
3.虹鳟鱼:易患水霉、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等疾病。重点关注永昌、临泽、永登流池养殖场及文县、闽南区汉平口水库、赣南县、卓尼县、九甸峡水库、临夏县、六家峡水库。
加强日常管理,经常检查池塘,勤勉观察。定期改变池塘原有水质,加满新水,适时打开充氧机,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使用原石灰或漂白剂整池喷雾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高温季节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
1.肠炎防治:每公斤鱼体内用Ennosa星10~30毫克,混合饲料,每天一次,甚至持续7天。
2.打印病害防治:每立方米水8%二氧化氯0.1~0.3g,整个池水溢出,15天1次。
3.轮虫病防治:全池倒入酒精敌虫溶液,浓度为0.1~0.2g/立方米,3~5天进行一个疗程的处理。
4.感染性造血器官坏死
预防方法:利用生石灰或漂白剂对养殖设施、运输工具、养殖工具、养殖用水等进行消毒,隔离患病鱼类,限制病毒的传播。大黄等中草药可以添加到饲料中,以增加鱼的免疫力。
疫病治疗:感染感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的养殖场,应立即隔离繁殖;生产工具和运输工具应严格消毒,死鱼不得深埋,不得随意丢弃;病鱼不得向境外销售,并应当按照有关程序报告疫情。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产技术推广站
根据新疆气象站预报:2021年6月中旬,新疆北部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较低,南疆大部分地区略低,新疆大部分地区降水量略高。预计7月份新疆大部分地区气温将略低,养殖水温略低。7月是鱼类生长的旺季,投饵量大,水温高,水质易恶化。根据往年的病害检测数据,7月是鱼病高发期,这一时期主要是细菌性疾病,伴有一定数量的寄生虫病,应加强管理和水质监测,控制投饲量,采取有效措施调节水质,做好鱼病预防工作。
1.草鱼:易患红皮病、肠炎病、腐烂性佝偻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等,主要集中在第一、四、六、八、十二等。
2.鲤鱼:易患佝偻病等,以第一、第四、第六师、第八师为主。
3.鲶鱼:易发生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等,主要集中在第六、八、十级。
4.蛞蝓:易发生腐烂的佝偻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等,主要集中在第四、六、八等。
1、加强养殖管理,适度增加水的交换和频率,利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保持养殖池良好的水质条件。
2.定期用水消毒,整个池内撒上生石灰1~2次(变成石灰奶后洒),浓度为15~20mg/L,或用二氧化氯消毒,按说明书使用量。
1.腐病:建议用大蒜素或甲替辛混合饲料3~6天,剂量参考手册。
2.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目前该病主要以预防为主,最好在物种下沉池前注射或浸泡亲水性单核细胞细菌疫苗,并按照产品说明书使用。如果患病,建议使用二氧化氯洒满整个池(剂量见使用说明),第二天再次使用,同时,使用纯中药粉"三黄粉(即大黄,黄疸,黄疸为50%,30%,20%)。按量1%(重度可加入1.5%)混合到饲料中,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5~7天1个疗程的治疗,症状消失后再坚持投喂1~2天的饵料。诱饵和洒洒消毒剂不能同时进行,要投饵再溅药。
3.肠炎:建议喂食甲霉素粉(大小100g:5g)0.35g每公斤鱼体重每天2~3次,持续3~5天。
4.红斑病:建议以以下两种方式之一进行治疗:
(1)采用中药材进行治疗,可选用双黄苦参半、山绿五黄散布、根莲花排毒散、加减黄分散和蓝白分散等中药材处理,使用剂量按说明书。
(2)使用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每公斤鱼体重饵料每日投喂磺酰胺甲壳素钠粉(在磺酰胺哌醋酸钠计中,规格为10%)80~160mg(第一次使用双倍),甚至持续4~6天。
吉林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报
吉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
吉林省7月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升入天空,水温高达30°C,天气闷热的同时,水中溶解氧饱和度逐渐降低,在缺氧和有机物、寄生虫病、细菌性疾病等大爆发的情况下,此时注意正确使用及时打开充氧机, 及早发现鱼病,做好预防和监测工作,以免造成经济损失。常见症状及其预防方法分析如下:
(1)草鱼:易患草鱼出血性疾病、肝胆综合征、寄生虫病(轮虫、第三代昆虫、癣、锚蚤、鱼虱等)。
(二)鲤鱼:易患锦鲤疱疹病毒病、佝偻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轮虫、第三代昆虫、癣、锚蚤、鱼虱等)。
(三)斑疹伤寒:易患细菌性肠炎、细菌腐烂、寄生虫病(轮虫、第三代昆虫、癣、锚跳蚤、鱼虱等)。
(4)蛞蝓、蛞蝓:易发生细菌腐烂,以及轮虫、第三代昆虫、癣、中国跳蚤等寄生虫病。
1.养殖池应做好工具消毒工作,及时调节水质或充填新水,定期用氯制剂、碘制剂或生石灰等对池水进行消毒,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及时启动充氧。
2、适当降低养殖密度,注意天气变化,减少应激反应,加强对池塘的检查,及时采取措施发现病害。
3.提高饲料质量,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提高水产动物的抗性,控制饲料喂养量,但不要饲料。
4.购买检疫鱼苗,有效防止鱼种的传播,鱼苗放前用盐或高锰酸钾浴消毒。
(二) 处理方法
1. 病毒性疾病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物用于治疗病毒,只有预防为主,或者接种疫苗对提高鱼类的免疫力有作用。
2. 细菌性疾病
患病养殖池应喷洒普维多酮碘或高碘鱼药,或全池喷洒高剂量二氧化氯,使鱼病得到有效控制。饲料中可加入伊诺莎星等药物混合饵料喂养,同时使用护肝等中药制剂,结合水质改善剂改善水质、控制水环境等方面的用药。
3. 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应首先从病原体中治疗,首先进行杀虫,然后进行灭菌。在整个池子里撒上国家标准的杀虫鱼。1~2天后,使用含氯或含碘制剂进行全池喷雾消毒,防止细菌性疾病继发感染。避免鱼病暴发造成巨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