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進入夏季高溫期,高溫熱熱使水溫持續升高,養殖水産品生長速度加快,魚類投食旺盛,池塘水代謝物和殘留餌料激增,沉澱加劇,易引起水中氨氮、亞硝酸鹽等有毒有害物質的侵害, 導緻水質惡化,導緻大量病原菌和寄生蟲增殖,成為水生動物疾病高發或集中爆發的誘因。2021年7月甯夏水産養殖狀況預測如下:
一
預測病情
1.細菌性疾病易患柱狀腎上腺素(細菌性佝偻病)、細菌性腸炎、細菌性敗血症、紅細胞黃褐斑病和印刷病。關注的區域是高密度農場。
2.病毒流行主要集中在鯉魚春季病毒血症,錦鯉疱疹病毒病,鯉魚浮腫和鲱魚出血性疾病的發生。
3.寄生蟲病易患輪蟲、癬和錨頭蟲。關注地區是甯夏農場。
4.非緻病性疾病易發生肝膽綜合征、缺氧引起的泛唐。關注地區是甯夏養殖場,大面積水産養殖的區域主義防止了甘油三酯藻類中毒的發生。
二
預防和控制措施
(一) 預防措施
加強水質管理。保持養殖池水體的透明度,定期補充新水或适度換水,水體交換量控制在10~20%,避免大排水灌溉,打破原有水環境的相對平衡,使用後及時加水或換水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監測養殖水體pH值、溶解氧、氨氮和亞硝酸鹽,發現異常及時調節,每20天對水體進行消毒,建議使用微生物制劑來調節水質,高溫季節水耗增加,防止魚缺氧浮頭,适當延長充氧時間,保證水中含有足夠的溶解氧。
2.加強餌料管理,科學投餌。確定新鮮無害、全面營養的優質飼料。根據天氣和水質的具體情況,科學控制餌料量,避免高溫季節魚類暴飲暴食,考慮到"少吃多吃"的原則,餌料量應控制在喂食80%滿時,定期消毒喂食台。半個月左右的餌料喂食維生素C、E和免疫多糖,每天一次,連續3~5天,可以增強魚的自身免疫力。
3、加強日常管理,關注天氣變化。早晚遊覽池塘,觀察水質及養殖對象活動情況及投飼情況,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問題,單獨出群、遊泳失衡、覓食異常、黑體色或死魚等情況,及早防控,及時診斷處理,防止擴散,減少損失。
(二) 處理措施
1.柱通谕病(細菌性腐爛病)可濃縮二谕,按産品說明充分全池溢出2次。它也可以伴有内喂食氟苯蒿醇(注:停産期間禁止銷售商業魚),根據産品描述充分投飼。
2.細菌性腸炎、紅細胞生成性疾病可用Enosa星治療(注:期内不銷售商品魚停藥),每天每公斤魚2次,餌料投食量(100g:10g)0.3g,持續3~5天。
3、錨頭可用0.18~0.45g/立方米的精制敵蟲全池溢水,7天後重複,15天後滿用一次,每間隔天随水溫、高水溫、天數之間少,反之亦然。
4.當甘油三酯發生藻類中毒時,應及時使用硫酸铵等有機肥,将培養水中氨總含量穩定在0.5~1.5ppm,有效改善水質,降低水體pH值,增生有益藻類抑制甘油三酯,預防和治療甘油三酯中毒。
5.肝膽綜合征飼料可每公斤加入甜菜根(含量30%)4g,大黃4g,黃疸5g,大綠葉5g混合飼喂混合飼喂,療程10~15天。
七月 2021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水産養殖病害預測
新疆水産技術推廣站
7月,新疆氣溫和水溫較高,新疆水産養殖進入旺季。随着餌料的增加,魚類代謝物和餌料殘留量的增加,養殖水體氨氮、亞硝酸鹽等有毒有害物質增多,容易造成水質惡化,養殖魚病頻發。2021年7月新疆水産養殖狀況預測如下:
1.草魚出血性疾病:病原菌是草魚呼出的腸道病毒,主要對草魚種子有害,水溫在20~30°C時易發病,25~28°C為流行高峰,主要傳播途徑為水準傳播。
2.細菌性腸炎病:水溫在20°C以上流行,疫情高峰期為25~30°C,常與細菌性佝偻病、紅皮病等同時發生。
3.輪蟲病:主要危害多種淡水魚苗,全國養魚區,全年無休,适宜水溫22~29°C,主要症狀是病态魚頭和嘴周圍微微發白,分泌大量粘液。
4.白斑綜合征:水溫易在20~30°C暴發,主要在南美白蝦、日本蝦等。
5.瓜蟲病:主要危害是虹鳟魚。
預防 措施
(1)加強日常管理,經常檢查池塘,勤勉觀察。定期更換池塘原有水質,加滿新水,及時打開充氧機,增加水中的溶解氧。
(2)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劑調節水質,使用生石灰或漂白劑灑滿整個池,用于養殖水體的消毒。
(3)科學投料:投料,堅持定性、定位、定時、定量的"四個固定"原則。
(4)高溫季節密切關注天氣變化,發現異常及時采取措施采取防控措施。根據天氣、水質和魚類活動靈活控制喂食。
(5)及時報告疫情。在生産過程中,一旦發現養殖物種大規模發生和大規模死亡,就要及時向當地水産技術推廣機構(水産動物疫病防治機構)報告,并采取适當措施防止病害傳播。
治療措施
(1)草魚出血性疾病:對本病沒有有效治療,生産應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最有效的控制措施是注射草魚出血病疫苗。
(2)細菌性腸炎:每15天,用漂白劑或生石灰噴灑在美食廣場周圍消毒。中藥材治療:可選用山楂五黃散、雙黃苦參、綠闆黃柏撒、三黃散、闆藍根和大黃五倍散中草藥處理,使用量按說明書使用。
(3)輪蟲病:硫酸銅和硫酸鐵(5∶2)組合劑全池溢出,使用劑量按使用說明書使用;
(4)白斑病:預防為主,通過提高養殖密度、改善水質、投飼優質飼料等措施,預防疾病的發展。
(5)鳄梨醬病:對甜瓜病沒有理想的治療方法,在病害初期采取措施有一定效果。幼蟲通常在夜間孵化,從午夜到清晨,對硫酸銅等藥物敏感,是以最好在夜間使用該藥物,以殺死抵抗力較弱的幼蟲。在處理的同時,必須對魚缸和工具進行清洗和消毒,否則附着在其上的袋子可能會被孵化出來,然後被其他魚感染。
陝西省水産養殖病害預測
陝西省水産養殖病害防治中心
7月是陝西省月平均氣溫最高,日最高氣溫33攝氏度,日最低氣溫22攝氏度,水溫25至28攝氏度。夏季是魚類生長的旺季,多種繁殖物種吃大量食物,生長迅速。天氣多變,容易發生大雨、雷暴,要密切關注天氣和養殖水體的變化,做好水質監測,及時控制,預防盤塘事故。陝西省主要養殖病害有草魚"三病"、細菌性敗血症、輪蟲病、環蟲病、錨頭病等疾病。
1.草魚:易患腐爛性佝偻病、腸炎、紅皮病、輪蟲病等,主要以莞中、陝西為主繁殖區。
2.鯉魚:腐爛病、毛滴蟲病、輪蟲病等,注意陝西省主要養殖區。
3.鲶魚:細菌性敗血症、錨頭跳蚤病,是陝西省主要養殖區。
4.幼苗:白頭白尾病、輪蟲病,關注山西省主要繁殖區。
加強水質管理。池塘養殖要保持水體透明度大于25厘米,水體透明度若小于25厘米,應及時換水,每次換水10~20%,換水後采用二氧化氯、碘制劑等藥物嚴格消毒;
2.科學投餌,保證餌料新鮮無害,定期對投餌台進行消毒,減少餌料量,避免高溫季節魚暴飲暴食。每隔10天左右混合飼料中維生素C、E,增強養殖動物的抗病能力,預防疾病的發生。
加強日常管理。堅持每天探訪池塘2次以上,注意觀察養殖對象和活動情況及飼養情況,及時發現各種誘發魚病的不利因素,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
4、加強疾病監測,在日常巡查中注意觀察魚類活動、攝食等情況,及時處理組外遊泳、遊泳失衡、異常攝食、體色異常或病變;
三
治療措施
1.佝偻病的治療:
(1)中藥材治療:可選用雙黃苦參半、綠闆黃柏撒、三黃散、闆藍根端、大黃黃散、大黃疸魚散、大黃疸五倍散中草藥處理,使用量按使用說明書進行。
(2)用喹諾酮類藥物治療:每公斤體重15毫克至20毫克,每天15毫克至20毫克,持續3天,或國家規定的其他水産養殖抗菌藥物,但必須用于疾病。
2.腸炎的治療:
用腐爛病或每個餌料投喂甲替辛粉(粒度100g:5g)0.35g,連續使用3~5天。
3.車輪蟲害處理:
(1)每公斤魚的重量每次使用雷丸槟榔撒0.3g~0.5g,混合投喂,連用5~7次。
(2)整個泳池撒上硫酸銅和硫酸亞鐵(5:2),淡水使泳池水0.7mg/L。
4.錨頭病的治療:
(1)使用20%精制敵百裡香粉0.18g至0.45g水溶液每立方米水體。殺滅池中錨頭的幼蟲,根據錨頭的壽命和繁殖特性,需要連續施用2~3次,每個間隔之間的天數取決于水溫,一般為7天,高水溫間隔之間的天數較少;
(2)高錳酸鉀水溶液藥浴,根據鲱魚和鲭魚,蛞蝓對高錳酸鉀的耐受性不同,應單獨處理。對于病草魚,在15°C至20°C的水溫下使用濃度為20 mg / L,水溫為21°C至30°C,濃度為10 mg / L,浴為1.5至2小時。對于病蛞蝓和蛞蝓,在水溫小于10c時濃度為33mg/L,在10C至20C水溫下濃度為20mg/L,在溫度超過30C時濃度為10mg/L,藥浴1小時可殺死錨頭的幼蟲和成蟲。
甘肅省水産養殖病害預測
甘肅省水産動物疫病防治中心
7月,甘肅的平均氣溫預計在18°C至32°C之間。本月水産養殖将進入生産季節,養殖水中有害細菌繁殖迅速,細菌性疾病和寄生蟲病的危害程度将增加。養殖場應加強日常管理,預防魚病的發生,鲑魚鳟魚養殖場繼續做好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防治工作,購置的幼苗必須經過原産地檢疫,嚴禁從疫區引進幼苗。
1.草魚、鯉魚、鲭魚、鲭魚:常發生腐爛屠宰、腸炎、印花病、錨頭病、輪蟲病、蚜蟲等疾病。重點經營張偉、酒泉、蘭州、銀、臨夏、青陽、平涼等區域性養殖場。
2、鲶魚:易患水黴病、腸炎,主要集中在贛南地區溫縣漢平口水庫、贛南縣卓尼縣九田峽水庫、臨夏縣永靖縣柳家峽水庫。
3.虹鳟魚:易患水黴、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等疾病。重點關注永昌、臨澤、永登流池養殖場及文縣、閩南區漢平口水庫、贛南縣、卓尼縣、九甸峽水庫、臨夏縣、六家峽水庫。
加強日常管理,經常檢查池塘,勤勉觀察。定期改變池塘原有水質,加滿新水,适時打開充氧機,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劑調節水質,使用原石灰或漂白劑整池噴霧對養殖水體進行消毒。高溫季節密切關注天氣變化,發現異常及時采取措施,采取防範和控制措施。
1.腸炎防治:每公斤魚體内用Ennosa星10~30毫克,混合飼料,每天一次,甚至持續7天。
2.列印病害防治:每立方米水8%二氧化氯0.1~0.3g,整個池水溢出,15天1次。
3.輪蟲病防治:全池倒入酒精敵蟲溶液,濃度為0.1~0.2g/立方米,3~5天進行一個療程的處理。
4.感染性造血器官壞死
預防方法:利用生石灰或漂白劑對養殖設施、運輸工具、養殖工具、養殖用水等進行消毒,隔離患病魚類,限制病毒的傳播。大黃等中草藥可以添加到飼料中,以增加魚的免疫力。
疫病治療:感染感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的養殖場,應立即隔離繁殖;生産工具和運輸工具應嚴格消毒,死魚不得深埋,不得随意丢棄;病魚不得向境外銷售,并應當按照有關程式報告疫情。
新疆生産建設兵團
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水産技術推廣站
根據新疆氣象站預報:2021年6月中旬,新疆北部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較低,南疆大部分地區略低,新疆大部分地區降水量略高。預計7月份新疆大部分地區氣溫将略低,養殖水溫略低。7月是魚類生長的旺季,投餌量大,水溫高,水質易惡化。根據往年的病害檢測資料,7月是魚病高發期,這一時期主要是細菌性疾病,伴有一定數量的寄生蟲病,應加強管理和水質監測,控制投飼量,采取有效措施調節水質,做好魚病預防工作。
1.草魚:易患紅皮病、腸炎病、腐爛性佝偻病、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症等,主要集中在第一、四、六、八、十二等。
2.鯉魚:易患佝偻病等,以第一、第四、第六師、第八師為主。
3.鲶魚:易發生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症等,主要集中在第六、八、十級。
4.蛞蝓:易發生腐爛的佝偻病、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症等,主要集中在第四、六、八等。
1、加強養殖管理,适度增加水的交換和頻率,利用微生物制劑調節水質,保持養殖池良好的水質條件。
2.定期用水消毒,整個池内撒上生石灰1~2次(變成石灰奶後灑),濃度為15~20mg/L,或用二氧化氯消毒,按說明書使用量。
1.腐病:建議用大蒜素或甲替辛混合飼料3~6天,劑量參考手冊。
2.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症:目前該病主要以預防為主,最好在物種下沉池前注射或浸泡親水性單核細胞細菌疫苗,并按照産品說明書使用。如果患病,建議使用二氧化氯灑滿整個池(劑量見使用說明),第二天再次使用,同時,使用純中藥粉"三黃粉(即大黃,黃疸,黃疸為50%,30%,20%)。按量1%(重度可加入1.5%)混合到飼料中,根據病情嚴重程度進行5~7天1個療程的治療,症狀消失後再堅持投喂1~2天的餌料。誘餌和灑灑消毒劑不能同時進行,要投餌再濺藥。
3.腸炎:建議喂食甲黴素粉(大小100g:5g)0.35g每公斤魚體重每天2~3次,持續3~5天。
4.紅斑病:建議以以下兩種方式之一進行治療:
(1)采用中藥材進行治療,可選用雙黃苦參半、山綠五黃散布、根蓮花排毒散、加減黃分散和藍白分散等中藥材處理,使用劑量按說明書。
(2)使用磺胺類藥物進行治療,每公斤魚體重餌料每日投喂磺酰胺甲殼素鈉粉(在磺酰胺哌醋酸鈉計中,規格為10%)80~160mg(第一次使用雙倍),甚至持續4~6天。
吉林省水産養殖病害預報
吉林省水産技術推廣站
吉林省7月以後随着氣溫的升高而升入天空,水溫高達30°C,天氣悶熱的同時,水中溶解氧飽和度逐漸降低,在缺氧和有機物、寄生蟲病、細菌性疾病等大爆發的情況下,此時注意正确使用及時打開充氧機, 及早發現魚病,做好預防和監測工作,以免造成經濟損失。常見症狀及其預防方法分析如下:
(1)草魚:易患草魚出血性疾病、肝膽綜合征、寄生蟲病(輪蟲、第三代昆蟲、癬、錨蚤、魚虱等)。
(二)鯉魚:易患錦鯉疱疹病毒病、佝偻病、細菌性疾病、寄生蟲病(輪蟲、第三代昆蟲、癬、錨蚤、魚虱等)。
(三)斑疹傷寒:易患細菌性腸炎、細菌腐爛、寄生蟲病(輪蟲、第三代昆蟲、癬、錨跳蚤、魚虱等)。
(4)蛞蝓、蛞蝓:易發生細菌腐爛,以及輪蟲、第三代昆蟲、癬、中國跳蚤等寄生蟲病。
1.養殖池應做好工具消毒工作,及時調節水質或充填新水,定期用氯制劑、碘制劑或生石灰等對池水進行消毒,保持良好的水質環境,及時啟動充氧。
2、适當降低養殖密度,注意天氣變化,減少應激反應,加強對池塘的檢查,及時采取措施發現病害。
3.提高飼料品質,在飼料中添加免疫多糖,提高水産動物的抗性,控制飼料喂養量,但不要飼料。
4.購買檢疫魚苗,有效防止魚種的傳播,魚苗放前用鹽或高錳酸鉀浴消毒。
(二) 處理方法
1. 病毒性疾病
目前還沒有有效的藥物用于治療病毒,隻有預防為主,或者接種疫苗對提高魚類的免疫力有作用。
2. 細菌性疾病
患病養殖池應噴灑普維多酮碘或高碘魚藥,或全池噴灑高劑量二氧化氯,使魚病得到有效控制。飼料中可加入伊諾莎星等藥物混合餌料喂養,同時使用護肝等中藥制劑,結合水質改善劑改善水質、控制水環境等方面的用藥。
3. 寄生蟲病
寄生蟲病應首先從病原體中治療,首先進行殺蟲,然後進行滅菌。在整個池子裡撒上國家标準的殺蟲魚。1~2天後,使用含氯或含碘制劑進行全池噴霧消毒,防止細菌性疾病繼發感染。避免魚病暴發造成巨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