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贫民窟走出的艺术家——阿尔帕西诺

作者:吃糖不吃苦丶
贫民窟走出的艺术家——阿尔帕西诺

一个真正的导演,可以让你体会镜头的升降和推进拥有着怎样的魅力,一个真正的演员,则会让你了解什么是表演艺术。阿尔帕西诺就是这样,他用生命诠释了什么使艺术,他在三十几岁时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教父”,在五十几岁时出演《闻香识女人》那优雅的探戈舞步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又在七十几岁时用《爱尔兰人》告诉众人他永远在表演上充满激情,也许这就是他的天赋,让每个他诠释过的角色都拥有不同的灵魂。

他的生活就是艺术

其实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主旋律无论是幸福还是饱经风霜,都可以被看作一种财富,如果在成长过程中你过得很幸福,那它可能会成为治愈你日后悲伤和痛苦的良药。

也许你在童年时就饱经风霜,但也正因为你历经风霜,你才更清楚你要拥有什么,你要做些什么,你可能会因此不惧怕那条道路上的任何艰难困苦。。。

阿尔帕西诺就是这样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历经磨难,天生的敏感与孤独时刻伴随他,却也因此让他成为了最伟大的表演艺术家之一。

他在他的第一部电影《毒海鸳鸯》里扮演一个街头混混,其中有一幕是他和女朋友在街区打棒球,头发凌乱带着一个毛线帽,在街区里乱跑接棒球,眼睛里透着无辜的目光。那感觉,似乎是他少年时生活在布鲁克林街区的样子。

他成长于纽约布鲁克斯街区,街头生活的影响伴随了他一生。

贫民窟走出的艺术家——阿尔帕西诺

阿尔帕西诺的眼神是独特的,眼里总流露出孤独,历经世事的神情,却也偶尔露出童真无辜的目光。也许生而为艺术的人都会流露出这样的目光,像毕加索,像费雯丽。

为什么说他是艺术家?

因为他拥有过人的天赋,他为演好每一个角色全神贯注,他可以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仍然不放弃演戏,即使成为好莱坞的“教父”,仍然会去百老汇演出,他有身为艺术家的执着和坚持,在他身上你可以清楚的看到金钱可以买来艺术品,却买不来艺术家。

他真正生活过,他享受过布鲁克斯街区的阳光,看见过夕阳的余辉把影子慢慢拉长的样子,在街区和孩子们打过架,送过报纸,做过餐厅服务员,搬运工,了解生活本来的样子,拥有生活的人才能拥抱艺术。

他的前女友戴安·基顿曾在自传里说她喜欢在深夜听阿尔帕西诺为她读《麦克白》,只要听到他的声响就够了。阿尔帕西诺热爱莎士比亚,他经常一个人边喝酒一边读莎士比亚消磨夜晚,有的人注定不是为芸芸众生增添中坚力量的存在,也许阿尔帕西诺就是这样一个人。

每一个角色都是全新的阿尔帕西诺

观众对一个演员的熟悉程度可以做到熟知你走路的姿势,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所以一个好的演员会在一个角色到另一个角色让观众感到陌生,听上去感觉十分苛刻,但是阿尔帕西诺做到了,你可以看到他在不同的角色里,不同的人物背景下,连走路的步伐的快慢以及走路时的神态他都会做出改变。

换句话说,任何角色都没有在阿尔帕西诺的身上留下痕迹。众所周知,阿尔帕西诺除《教父》外演过很多次黑帮大佬的角色,《疤面煞星》,《教父》,《忠奸人》等,但是每一次都是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

贫民窟走出的艺术家——阿尔帕西诺

《疤面》里阿尔帕西诺的形象就比较嚣张,这种嚣张折射出了他的生活背景,他对物质生活的渴望以及一个小混混的强盗生活逻辑。而谈到《教父》,二代教父迈克尔克里昂在每一部的心态都是不相同的,不过这种心态本质上都是孤独的,而且这种孤独在迈克尔心中是逐渐攀升的,直到最后孤独终老,阿尔帕西诺也将二代教父每个阶段的心里都诠释的非常到位。

至于《忠奸人》,在这部电影里我们总会看到身为黑帮头头的老左总有一种落寞者的神情。这种落寞的神情与孤独终老的教父更是截然不同的,更像是一个底层混混人到中年对社会生活的失望,而孤独终老的教父虽然也时常感到落寞,却与老左不能相比,因为二代教父始终没有经历过底层人民的困顿,他的落寞源自无人理解和无人陪伴。这种全然不同的两种落寞让阿尔帕西诺用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演方式展现出来,没有丝毫想象和重合的痕迹。

贫民窟走出的艺术家——阿尔帕西诺

阿尔帕西诺在表演上,除了看到他在小方向上做到的对细节的把控,还可以看到他在大方向上对人物生活阅历以及心态所导致的人物气场不同所作的变化。

表演在于细节,在于变化,也在于克制。情绪的爆发,从来都不只有咆哮和哭泣,再一次引用《教父2》和《忠奸人》中的片段,阿尔帕西诺在《教父2》中面对哥哥背叛是极度失望和愤怒的,但是我们所看到的表演,却是极度克制的,这一段中阿尔帕西诺对情绪的处理应该是教科书级别的。而在《忠奸人》里老左守着复吸后住进医院的儿子,这一段中阿尔帕西诺似乎每说一句话都要深吸一口气,而内心是对儿子道不尽的绝望和心痛。

这种克制的表达可以是愤怒,可以是绝望,可以是任何一种情绪的混合,它可以做到让镜头前的观众更加动容和辛酸,这种克制的表演,往往少一分,观众无感,多一份,又让人感觉做作。

就这样老去吧!

“九十岁的时候我要演毕加索,如果那个时候谁有剧本记得来找我”

这是阿尔帕西诺在七十几岁时面对采访时,对着镜头说的话。似乎面对表演这件事他永远拥有用不完的力量和激情,他在《爱尔兰人》中有几段公众演讲的片段,在演讲中他所表现的肢体动作和说话的语气仍然铿锵有力。

所以他真的老了吗?尽管他所饰演的电影角色从九十年代就穿梭于老年人和中年人之间,让观众进入了他似乎从未真正老去的错觉,但是事实是他真的老了,他八十岁了,庆幸的是我们不会唏嘘感叹他是孤独的,因为尽管浪荡半生,最终还是回归了家庭,有人陪伴,没有像他所演的教父一样,孤独的一个人等待落幕。

贫民窟走出的艺术家——阿尔帕西诺

就这样老去吧!阿尔帕西诺不会因为老去而被人们遗忘,因为他早已成为无数人心中的殿堂。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