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您解读唐诗《野望》,一处归隐两处闲愁(上)1. 引言2. 王绩《野望》3. 诗人的经历4. 逐句解析5. 结语

作者:爱文学的虎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1">1. 引言</h1>

儒家与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源流,在儒道两家源远流长的思想浸润下,产生了中国文人特有的入世与出世两种情怀。中国古代文人中,一类是怀揣着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梦想,想要进入仕途,凭借自身的为政才能造福一方,实现自身的政治理想;另一类,则是寄情于山水之间,他们要么是厌倦官场险恶,要么是在仕途路上久不得志,于是,在深刻的反思中,怀归成为了他们内心深处生发出的情愫。

从东晋时的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到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天。”再到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隐逸的诗人潇洒俊逸的身影,那么,隐居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呢?

我为您精心选出了两首极具代表性的山水田园诗,带您品味这“一处归隐两处闲愁”,今天,我就来为您品味这两首诗中的第一首。

另外,如果您对这个系列感兴趣,我后面还会继续结合我们的现实生活,为您解读一首首唐诗、宋词,欢迎点个关注不迷路,评论留下您的意见,我一定会悉心听取并改进,谢谢您的支持!

为您解读唐诗《野望》,一处归隐两处闲愁(上)1. 引言2. 王绩《野望》3. 诗人的经历4. 逐句解析5. 结语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6">2. 王绩《野望》</h1>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童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这首诗读起来,就给人一种悲凉之情。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要从诗人王绩的经历说起。

为您解读唐诗《野望》,一处归隐两处闲愁(上)1. 引言2. 王绩《野望》3. 诗人的经历4. 逐句解析5. 结语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12">3. 诗人的经历</h1>

王绩生活在隋末唐初,生性嗜好饮酒的他十分赞赏嵇康、阮籍、陶渊明这些放荡不羁的隐士,于是,在隋朝末年,做了一段时间的副县长以后,他辞官不做,退隐乡间。

经历了动荡的战乱年代之后,终于到了唐代太平之时,他又被请去做顾问,最后他推脱回家养病,再次隐居了起来。

今天我们要来欣赏的这首诗便是王绩在隋唐之交,天下动荡的特殊时期隐居时所写,在这改朝换代的特殊时期,我们能够想象到,诗人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自己曾经为官过的故国被新的政治势力推翻,虽然隋炀帝的昏庸统治不得民心,但新的政权又会是什么样的呢?动荡不安的时代什么时候才会结束,人民是否能够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呢?作为一个文人,他的应该去为隋朝尽忠还是要在新的朝代重拾政治理想呢?这些彷徨是所有在动乱时代下的文人都会具有的,而这首诗便抒发了诗人这彷徨的心态。

为您解读唐诗《野望》,一处归隐两处闲愁(上)1. 引言2. 王绩《野望》3. 诗人的经历4. 逐句解析5. 结语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15">4. 逐句解析</h1>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化用了两个典故: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 曹操《短歌行》

王绩隐居之处正好在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所以首联中的“东皋”也是一语双关。

诗人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找到了共鸣,同样的仕途不得志愤而弃官还乡,同样的对自由的隐居生活的渴望,但紧接着,诗人又被曹操《短歌行》所抒发出的彷徨所击中,陷入到惆怅的心境之中。

在纵目远望,徘徊不定之时,他看到了周围的景色,“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一片萧瑟的秋景,笼罩在这秋景之下,他看到了“牧童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背景中的秋色晚风,映照着近处的牧童与远处飞奔而来的猎马,动态与静态的风景交相辉映,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绝美风光展现在了诗人眼前,顿时,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怅然得到了疏解。

然而,此时此刻,作家突然将目光聚焦在牧童那陌生的面容之上,孤独感瞬间涌上心头,将他带离眼前的风景,回归到了现实,他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他想到自己独居此处,没有亲友,如此的孤独,只能唱起诗经中的《采薇》来聊以自慰。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首诗,讲述了退役的征夫返乡途中的经历,在思乡这强烈情感的鼓舞下他独自前行,又饥又渴的他回想起艰苦的军旅生活与激烈的战争场面,不禁思绪万千百感交集,由衷咏叹出那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人怀想《采薇》诗篇,正是将自己与诗中的征夫作比,同样的迷途知返,同样的疲惫厌倦,又都是同样的百感交集一唱三叹。

同时,在《史记·伯夷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武王伐纣之后,商朝的两个兄弟伯夷和叔齐逃到了首阳山中,立志不吃周朝大米,只采薇而食,最终在即将饿死之际,写下了一首诗: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

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后来唐代诗人孟郊有感于这个故事,写下了有名的《感怀》诗:

举才天道亲,首阳谁采薇。

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

《野望》中,诗人的“采薇”同样是一语双关,暗合了这个典故,抒发出了对新的王朝,也就是唐朝取代隋朝后的天下格局的担忧,对国家、民族以及自己的命运感到深深的忧虑。

为您解读唐诗《野望》,一处归隐两处闲愁(上)1. 引言2. 王绩《野望》3. 诗人的经历4. 逐句解析5. 结语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32">5. 结语</h1>

王绩是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中国古代文人的代表,他隐居在地方,却心系国家命运,与此同时,他的诗作一改晋代、隋代以来的奢靡之风,回归最为本真的诗人内心世界,为唐诗的发展开辟了一个绝佳的好头。

今天我们解读的王绩的这首《野望》抒写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情怀,诗人登高远眺,极目四野,俯仰六合,不禁愁霖满腹,抒发出彷徨孤寂的个人情感与满心忧虑的家国情怀,然而,一百多年后,时逢盛唐之际,一个同样满怀隐居意趣的诗人王维,以同样的情感主题,抒发出了自己独特的归隐情怀,两首同样是田园诗题材的五律,同样的叙事结构与感怀方式,却抒发出了截然不同的情感与思想内涵。

敬请期待下一篇唐诗解析,带您领略田园诗的“一处归隐两处闲愁”:

为您解读唐诗《渭川田家》,一处归隐两处闲愁(下)

为您解读唐诗《野望》,一处归隐两处闲愁(上)1. 引言2. 王绩《野望》3. 诗人的经历4. 逐句解析5.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