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开春,随着清明节的到来,新茶的话题一次一次地被掀起热潮。文人之间通话,讲完正事都会说一句:什么时候来喝茶,我这里有今年的新茶,产地刚送来的,香。有的还会报出茶的名字:金山时雨、信阳毛尖、黄山毛峰、狮峰龙井、正安白茶……嗬唷,诱人的茶名一个比一个有吸引力,听过就想去品鉴一下。这些茶有的非常出名,是经典名品牌,诸如龙井、都匀毛尖、碧螺春;有的则是改革开放以来推出的新品牌,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还有的根本无甚名气,但喝起来同样令人回肠荡气、心旷神怡。它们都在上海的茶叶市场上争奇斗艳、一决高下。
上海这地方不产茶。
唯其不产茶,茶叶市场分外活跃。20几年前举办的上海茶文化节,吸引了几乎全中国所有的名茶产地前来参展。《文汇报》举办的福建铁观音“斗茶赛”,仅上海就有84家茶商参与。我应邀为颁发金奖时,福建驻上海办事处的领导给我耳语,即使是三等奖的茶商,在上海卖茶都发了不小的财。
贵州的茶这几年也在进军上海了,茶叶协会的来了,农委的来了,遵义的茶还要与驰名上海滩百多年的汪裕泰茶庄合作,声势一年比一年做得大。碰到一些朋友,喝过贵州的茶,见到我都要夸上几句:
“贵州的茶不错,尤其是都匀毛尖,可以说是上品。”
我会及时告诉他:岂止是上品,它是中国十大名茶中排列第二的好茶。毛主席和崇祯皇帝都喜欢。
有人还夸正安的白茶,说没想到,贵州人学做安吉白茶,竟然做成功了,不错不错,味儿纯正。
我纠正他道:正安白茶,古已有之。安吉白茶是南宋时兴起的,据我所知,安吉白茶还没有贵州正安的白茶年代久远,所以最贵的安吉白茶,卖三千多一斤;在深圳,一斤上品的正安白茶,卖到上万哩!
文友不相信,瞪大了眼睛问:我怎么孤陋寡闻,没听说过呢?
我只能调侃他:你不知道的事情多着呢!贵州茶中的“三绿一红”,哪一种都不比外省的差。不信你尝尝。
说着我从包中拿出一小袋湄潭翠芽,当着他的面冲泡了一杯。
文友看着那小小的茶尖,清澈的茶汤。再对比其他杯中的茶叶,呆住了,连声说:“没想到,真没想到!”
确实,贵州的茶,现在的总面积已经栽种到接近700万亩。如果把每一亩茶园产的茶,都收上来,那是一个惊人的产量。
那么大的产量,那么多的茶叶,该如何卖出去,并且物有所值卖一个好价钱呢?
我有如下的思考。(请读《贵州的茶》下篇)

(感谢叶辛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