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修细悟,终有大得。
1
1959年,世寿120岁的虚云老和尚静坐禅床,他知道自己将要走完此生,就把弟子叫过来说,让他们把自己的骨灰放进水中,随波逐流,自由自在而去。
弟子们早已泪眼朦胧,渴望听到他的最后教诲。虚云写下一个“戒”字,让他们用心参悟,定能终生受益。然后,他含笑而逝。
每一天,都是进步的阶梯。
2
戒惰。
19岁那年,虚云毅然离家,在无数人差异的目光里,去涌泉寺修行。
他的生活异常艰苦,挖野菜,吃野果,喝山泉水,都是经常的事。
山里自然条件恶劣,遇狼虫虎豹,狂风暴雨,但他的意志却越来越坚强。
在岩洞隐居15年,每日精进,终于涤污荡垢,进入随心所欲的境界。远离红尘烟火,他却耳聪目明,身强体壮,神采奕奕,健步如飞。
他最初给自己的人生信条,就是“勤”。
勤劳可以修身,勤思可以彻悟;
勤学可以强大,勤动可以精神。
人这一辈子,一个“勤”字堪称摇钱树;
人这一辈子,一个“俭”字就是聚宝盆。
始终如一,不变初心。
3
戒执。
执,说白了就是执着,通俗地讲,就是“一根筋”,不知道灵活,不善于变通,终还是不得学习精髓的。
虚云的学习,甚是投入,有时候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有一次,他在过河途中被恶浪卷走,幸亏被一位渔翁搭救。
上岸之后,他七窍流血,面如死灰。渔翁以为他死掉了,就准备刨坑把他埋了。恰巧,一游方郎中路过,给虚云把脉,发现他气若游丝,尚在人间,就叮嘱渔翁不要操之过急。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半月以后,虚云醒来。精神抖擞,容光焕发,完全是一副健康模样。
他的参禅工夫突飞猛进,仿佛开了挂一样,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他把以前的所有烦恼、苦闷、解不开的心结,统统忘了个一干二净。
从“笨小孩”起步,到禅宗大师的完成,数十年光阴过去,他灵魂蜕变,自我跃迁,人生从此迈上了崭新的高度。
他还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口:
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专心一处,恒定为根。
4
戒逸。
逸,就是享受,就是待在舒适区。就像温水煮青蛙,在不知不觉中瓦解斗志,萎靡精神,丧失战斗力。好逸恶劳的人,终将一事无成。
虚云有个习惯,热爱劳动,死而后已。
他103岁的时候,云门寺兴建,他身先士卒,拿出一副老黄忠的气势,抬石挑泥,扛木送水,处处当先。
虚云认为,劳动是智慧的源泉,可以体验生死,证得菩提;劳动是衣食父母,带来生活安然;劳动是快乐的摇篮,带来身心福满。
热爱生活,处处快乐。
一个热爱劳动的人,心不外驰,脚踏实地,不会好高骛远,从容不迫,度过每一个今天。不是神仙,却早已经胜过了神仙。
戒,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正因为难,才显得可贵;才让你与众不同,风采卓然。
5
戒停。
停,就是故步自封,就是墨守成规,就是裹足不前,就是夜郎自大。
古人说,“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在“行走”的过程中,许多风土人情,世象百态尽收眼底,随着时间推移,它们就变成了经验的一部分。
苦苦修行,终得大成。
它们被智慧深加工之后,就会变成力量,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思接千古,视通万里,让自己变得强大无比。
作为一个资深苦行僧,虚云尤其坚持步行,非有必要,不乘舟车,恪守“凡一日步行可达之处,不许乘坐舟车”的信条。
他历经艰难险阻,游历名山大川。眼界开阔,心胸开阔,活得洒脱通透,自在空灵。
6
戒繁。
大人物擅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大智慧能够删繁就简,一目了然。
虚云从吃饭穿衣,到生活点滴,始终遵循一个原则:一切从简。
戒,就是高度自律,能做到注定猝不凡。
他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
独去独归得自由,了无尘念挂心头;
从今真妄都抛却,敢谓寒山第一流。
这,就是他诠释简单生活的精髓。
虚云的衣服不多,也就三五件,不过每一件都穿过了十年以上。
他唯一不变的,始终保持干净整洁。
穿的衣服不过几件,至少都穿了十年以上,不少崇拜他的粉丝,拿来很多绫罗绸缎之类的好衣服赠送,他一转手就给了更穷的人。
生活方面,他主张干净整洁,有条不紊。“食不言寝不语。”是他的不变的原则。